Pang-chān:臺灣原住民
Guā-māu
(Tùi 臺灣原住民 choán--lâi)
![]() |
Chit phiⁿ bûn-chiuⁿ ū Pe̍h-ōe-jī ê pán-pún. Chham-khó chit phiⁿ bûn-chiuⁿ ê Pe̍h-ōe-jī pán-pún. |

臺灣原住民是十七世紀漢人未移民前就佇臺灣徛起兮南島民族佮
名稱
[siu-kái | kái goân-sí-bé]臺灣兮河佬儂、客儂叫
日本儂根據忠誠度共
戰後兮中華民國政府一律稱呼
雖罔捌有人士認為「先住民」較妥當,現此時「原住民」這个稱呼是社會普遍會當接受兮名詞。
官方地位
[siu-kái | kái goân-sí-bé]
中華民國承認兮族群佮承認兮年代:
(以下可能有錯誤)
- 阿美族(Amis、'Amis;Pangcah)
- 泰雅族(Atayal、Tayal、Tayan)
- 布農族(Bunun)
- 簡仔霧族(卡那卡那富族,Kanakanavu,2014年)
- 噶瑪蘭族(Kavalan,2002年)
- 排灣族(Paiwan)
- 卑南族(Puyuma)
- 魯凱族(Rukai)
- 拉阿瀨族(拉阿魯哇族,Saaroa、Hla'alua,2014年)
- 賽夏族(Saisiyat、Saisiat)
- 撒奇萊雅族(Sakizaya、2007年)
- 賽德克族(Sediq,2008年)
- 達悟族(Tao、Yami)
- 邵族(Thao,2001年)
- 太魯閣族(Truku、Taroko,2004年)
- 曹族(鄒族,Tsou、Cou)
文化權
[siu-kái | kái goân-sí-bé]戰後來臺兮中華民國政府實施漢化政策,1995年修法進前,姓名條例並無允准原住民使用傳統名姓,這條法律佇2003年閣再修訂,允准
外部連結
[siu-kái | kái goân-sí-b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