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碳權交易所
| 臺灣碳權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 | |
|---|---|
| Taiwan Carbon Solution Exchange(英語) | |
碳交所總部,原慶富造船大樓 | |
| 其他名稱 | 碳交所 |
| 公司類型 | 非上市公司 |
| 統一編號 | 29188566 |
| 成立 | 2023年8月7日(2年84天) |
| 代表人物 | 董事長:林修銘 總經理:田建中 |
| 總部 | 中華民國(臺灣) 高雄市前鎮區復興四路1號二樓 |
| 产业 | 顧問服務業 |
| 產品 | 碳權交易及碳諮詢與教育訓練 |
| 所有權者 | 臺灣證券交易所、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管理會 |
| 實收資本額 | 10億(新台幣) |
| 主要股東 | 臺灣證券交易所 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管理會 |
| 网站 | www |
| 備註 | [1] |
臺灣碳權交易所,簡稱碳交所,是經營臺灣碳權交易平臺的公營公司[2],由臺灣證券交易所、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管理會出資。碳交所成立於2023年8月7日,設址高雄市。主要業務為:臺灣的國內碳權交易、與國際碳權買賣,以及碳諮詢與教育訓練。其中國際碳權交易於成立同年12月22日開辦、臺灣本地的國內碳權交易則於2024年10月2日開辦。目前交易方僅限法人或事業體,所購得的碳權均不能再行售出。
歷史
[编辑]臺灣在1998年第一次全國能源會議時,開始研究建立碳排放交易制度,並在1999年《空氣污染防制法》第三次修訂時引入。2005年第二次全國能源會議再次提及。2008年到2015年間透過一系列法規的立法或修訂,以待交易能力建構完成後,一併啟動溫室氣體總量管制。2021年,臺灣政府宣示2050年達淨零排放,隨即於2023年將此目標入法,並同時宣布將成立臺灣碳權交易所[3]。
2023年8月7日,臺灣碳權交易所正式開始營運[4]。臺灣證券交易所出資6億(新台幣,下同)元、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管理會出資4億元,規畫的額定資本額則為15億元[5]。其主要業務有三項:臺灣的國內碳權交易、與外國的碳權買賣,以及碳諮詢與教育訓練[4]。由於臺灣最有減碳需求的企業多設籍於高雄市,為方便直接服務客戶,碳交所總部設於高雄亞洲新灣區的原慶富集團總部大樓[6]。
2023年12月22日,首批國際碳權交易上架,可購買來自越南、印度、莫三比克、烏干達、肯亞、厄利垂亞、智利7國的水源、太陽能、風能及沼氣發電等專案,價格約每公噸2.9美元至12美元。首日有45家企業以80多萬美元,購入8.8公噸碳權[7]。2024年10月2日,國內碳權交易也開通。首批6個共6080公噸,價位為每噸新台幣2500至4000元[8]。
交易規則
[编辑]碳交所提供的碳權交易有國外交易與國內交易兩種[9]。
國外交易限法人進行,買方需為臺灣境內法人,賣方則境內或境外均可。交易單位為1公噸的二氧化碳當量,以美金計價。每日交易時間自早上9時起,到下午3時30分止[9]。
國內交易部分,臺灣本地事業體可透過不同的減量專案取得碳權而成為賣方,售與有「增量抵換」等需求的買方。賣方可直接設定價格後開放購買,也可以登錄碳權後進行拍賣。或是買賣雙方先私下達成交易協議後,賣方將數量、交易價及合約上架,由主管機關通知買方付款以完成交易。無論國內外的交易,買入後均不可再次賣出[9]。
參考文獻
[编辑]- ^ 臺灣碳權交易所. 台灣公司網. [2025-08-19].
- ^ 臺灣碳權交易所. 臺灣碳權交易所. [2025-08-16] (中文(臺灣)).
- ^ 袁嘉妤. 臺灣碳排放交易機制議題與政策工具研析―以歐盟碳排放交易機制為借鏡. 國立臺東大學進修部公共與文化事務碩士專班(假日)碩士論文. 2023-07-24 [2025-08-16] (中文(臺灣)).
- ^ 4.0 4.1 徐珮華. 碳權是什麼?如何交易? 一文看懂台灣碳權交易所3大業務. 公視新聞網. 2023-08-07 [2025-08-17] (中文(臺灣)).
- ^ 李瑞瑾. 台灣碳權交易所7月底成立 證交所首階段注資6億元、國發基金4億元. Yahoo!股市. 2023-05-26 [2025-08-19] (中文(臺灣)).
- ^ 洪綾襄. 碳交所誕生地 曾是「台灣船王」總部!. 財訊雜誌. 2023-08-07 [2025-08-18] (中文(臺灣)).
- ^ 陳儷方. 國際碳權交易平台登場!首日成交80多萬美元、破8萬噸碳權. 聯合新聞網-倡議家. 2023-12-22 [2025-08-18] (中文(臺灣)).
- ^ 羅元駿. 國內碳權交易10/2啟動 6專案打頭陣每噸2500元起跳. 中央通訊社. 2024-09-25 [2025-08-18] (中文(臺灣)).
- ^ 9.0 9.1 9.2 陳瑋鴻; 張薰云. 碳權如何交易?碳權交易所是做什麼的?完整資訊一次看. 商業周刊. 2023-08-07 [2025-08-18]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