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耳忒弥斯协定
| 《阿耳忒弥斯协定:关于以和平目的民用探索和利用月球、火星、彗星和小行星的合作原则》 The Artemis Accords: Principles for Cooperation in the Civil Exploration and Use of the Moon, Mars, Comets, and Asteroids for Peaceful Purposes | ||
|---|---|---|
《阿耳忒弥斯协定》参与方
签署国
| ||
| 類型 | 太空法 | |
| 簽署日 | 2020年10月13日 | |
| 締約方 | ||
| 語言 | 英语 | |
| 收錄於维基文库的條約原文 | ||
阿耳忒弥斯协定[註 1](英語:Artemis Accords)是一份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與世界其他国家的航天机构所达成的一项不具约束力的多边协议,最初於2020年10月13日,由澳大利亞、加拿大、義大利、日本、盧森堡、阿聯、英國和美國共8個國家航天机构的代表簽署,目前已擴展至56個締約國(截至2025年7月)。該協議與由美國主導重返月球的阿耳忒弥斯计划有關,最終目標是將太空探索擴展到火星及更遠的地方。[2][3]
沿革
[编辑]2020年5月5日,据路透社报道,美国政府正在起草一份关于采集月球矿物资源的国际条约[4]。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局长吉姆·布里登斯廷于5月15日正式宣布阿耳忒弥斯协定以及一系列阿耳忒弥斯计划参与方的双边协议内容[5][6]。该协定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美国国务院起草,规定了缔约国在月球,火星,彗星以及其他天体等受到1967年外层空间条约所保护外层空间的民用探索及合作原则,签署国有义务维护该协定,并引用了大多数由联合国促成的构成空间法的主要公约[註 2]。[7][8][9][10][11]
协定内容
[编辑]《阿耳忒弥斯协定》之目的 “为切实履行《外层空间条约》和其他条约所规定之重要义务。” 以通过签署方之间的一系列双边协定的方式使之生效[12]。
以下为协定内容:
- 承认任何在本协定(即阿耳忒弥斯协定)下所规定之合作活动须仅为和平之目的并符合相关国际法。
- 确认承诺按照《外层空间条约》第十一条保持合作之透明度并分享科学信息。
- 呼吁承诺,以合理之努力,利用基于目前太空基础设施的互操作性标准,并在没有标准或标准不充分的情况下制定标准。
- 呼吁承诺,以一切合理之努力,根据《营救宇航员、送回宇航员和归还发射到外层空间的物体的协定》规定的义务,向遇险的外层空间人员提供必要的援助。
- 按照《关于登记射入外层空间物体的公约》的要求,明确外层空间物体登记的责任。
- 呼吁承诺公开分享有关缔约方之活动以及相关的科学数据,与此同时,缔约方间同意相互协作,为任何专利或出口控制的信息提供适当的保护;这一规定不适用于民营范围的业务,除非是代表签署国进行的。
- 协定包括一项外层空间遗产的保护协议,任何具有历史意义的人类或人造机器人在外层空间天体上的着陆点、人工制品、航天器和其他活动证据应予以保护,并为制定这方面的做法和规则的多国努力做出贡献。
- 缔约方认为外层空间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应以符合《外层空间条约》的方式进行,并支持安全和可持续的未来开发活动。缔约方申明,此协定将不会违反《外层空间条约》所禁止的“对地球之外天体的占用或主权声索”。缔约方将促进多边努力,以进一步制定关于这一主题的国际做法和规则。
- 缔约方承诺遵守《外层空间条约》中关于禁止进行有害性干预其他国家活动之规定,并提供任何外层空间活动的地点与地质信息。缔约方将促进多边努力,进一步制定国际惯例、标准及规则,以确保这一点。为实现这一目标,本协定规定“安全区(Saftey Zone)”这一概念,在安全区内,可因为缔约方的活动或特殊事件造成合理的有害性干预。这些安全区的大小和范围将基于所涉及活动的性质和环境而设定,并以合理的方式利用公认的科学和工程原则来确定。缔约方承诺在其所设的安全区内尊重其他国家或个人自由进入天体所有区域的原则和《外层空间条约》的有关其他规定。
- 缔约方承诺减少空间碎片,并限制在正常运行、运行或飞行任务后阶段的碎裂和事故中产生新的有害空间碎片。
缔约國
[编辑]| 缔约國 | 时间 | 备注 |
|---|---|---|
| 2020年10月13日 | 初始缔约國 | |
| 2020年10月13日 | 初始缔约國 | |
| 2020年10月13日 | 初始缔约國 | |
| 2020年10月13日 | 初始缔约國 | |
| 2020年10月13日 | 初始缔约國 | |
| 2020年10月13日 | 初始缔约國 | |
| 2020年10月13日 | 初始缔约國 | |
| 2020年10月13日 | 初始缔约國 | |
| 2020年11月12日 | ||
| 2021年5月24日 | ||
| 2021年5月31日 | ||
| 2021年6月15日 | ||
| 2021年10月26日 | ||
| 2021年12月9日 | ||
| 2022年1月26日 | ||
| 2022年3月1日 | ||
| 2022年3月2日 | ||
| 2022年3月28日[13] | ||
| 2022年5月10日 | ||
| 2022年6月7日[14] | ||
| 2022年7月14日 | ||
| 2022年12月13日 | ||
| 2022年12月13日 | ||
| 2023年5月3日 | ||
| 2023年5月30日 | ||
| 2023年6月21日 | ||
| 2023年6月22日[15] | ||
| 2023年7月27日 | ||
| 2023年9月14日 | ||
| 2023年10月10日 | ||
| 2023年11月1日 | ||
| 2023年11月9日 | ||
| 2023年11月30日 | ||
| 2024年1月23日 | ||
| 2024年2月9日 | ||
| 2024年2月15日 | ||
| 2024年4月15日 | ||
| 2024年4月16日 | ||
| 2024年4月19日 | ||
| 2024年5月15日 | ||
| 2024年5月30日 | ||
| 2024年5月30日 | ||
| 2024年6月12日 | ||
| 2024年10月4日 | ||
| 2024年10月13日 | ||
| 2024年10月23日 | ||
| 2024年10月25日 | ||
| 2024年11月13日 | ||
| 2024年12月11日 | ||
| 2024年12月11日 | ||
| 2024年12月16日 | 國際月球科研站成員國 | |
| 2024年12月20日 | ||
| 2024年1月21日 | ||
| 2025年4月8日 | ||
| 2025年5月15日 | ||
| 2025年7月24日 | 國際月球科研站成員國 |
相关评论与事件
[编辑]俄罗斯谴责《阿耳忒弥斯协定》,认为该协定企图公然制定有利于美国的国际空间法[16]。两名俄罗斯研究人员在《科学》杂志的《政策论坛》上撰文,呼吁各国说出自己的反对意见,美国应该通过联合国条约程序,就太空开采进行谈判。他们担心,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双边协议如果被许多国家接受,将使《协定》对《外层空间条约》的解释占据主导权;使美国,作为现今大多数商业航天公司的注册国,成为月球和太阳系其他天体的事实上的“守门人”。[16]而美国已将接受《阿耳忒弥斯协定》作为参加美国航天局阿耳忒弥斯计划的先决条件[16]。
来自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的Frans von der Dunk称 “《外层空间条约》禁止各国对另一个行星体提出要求,但美国的政策是,各国和公司可以拥有它们从其他世界提取的材料”[17] ,而阿耳忒弥斯协定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美国对《外层空间条约》的解释。这种解释承认 "个别国家允许私营部门从事 "商业活动的 "基本权利"。被削弱的另一种解释是,"单方面批准商业开发不符合《外层空间条约》,只有国际制度,特别是可能包括国际许可证制度,才能使这种商业开发合法化"[18][19]。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长吉姆·布里登斯廷批评中国长征五号B残骸的处置方式有悖于NASA正寻求的太空活动行为规范《阿尔忒弥斯协定》中的一系列原则[20]。比爾·納爾遜提出批評與危害,认为没有尽力降低风险,并指责没有公开透明,建議應達到《阿尔忒弥斯协定》的標準[21][22]。而长征六号A的設計也被批評有問題,数次发生残骸钝化后仍发生解体,製造出大量太空垃圾碎片云的事件。[23][24][25][26][27]
參见
[编辑]注释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NASA: Artemis Accords. NASA. [2022-08-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6).
- ^ Grush, Lauren. US and seven other countries sign NASA's Artemis Accords to set rules for exploring the Moon. The Verge. 2020-10-13 [2020-1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3).
- ^ Україна стала дев’ятою країною, яка підписала Домовленості в рамках програми «Артеміда». www.nkau.gov.ua. [2020-1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5) (uk-ua).
- ^ Exclusive: Trump administration drafting 'Artemis Accords' pact for moon mining - sources. Reuters. 2020-05-06 [2020-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5).
- ^ Wall, Mike. NASA lays out 'Artemis Accords' for responsible moon exploration. space.com. 2020-05-15 [2020-05-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6).
- ^ Grush, Lauren. US and seven other countries sign NASA's Artemis Accords to set rules for exploring the Moon. The Verge. 2020-10-13 [2020-1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3).
- ^ NASA: Artemis Accords. nasa.gov. NASA. [2020-05-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6).
- ^ Potter, Sean. NASA, International Partners Advance Cooperation with Artemis Accords. NASA. 2020-10-13 [2021-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9).
- ^ Fact Sheet: Artemis Accords - United for Peaceful Exploration of Deep Space. U.S. Embassy & Consulates in Brazil. 2020-10-20 [2021-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6) (美国英语).
- ^ Newman, Christopher. Artemis Accords: why many countries are refusing to sign Moon exploration agreement. The Conversation. 2020-10-19 [2021-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5).
- ^ The Artemis Accords and the Future of International Space Law. ASIL. [2021-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5).
- ^ The Artemis Accords. Principles for Cooperation in the Civil Exploration and Use of the Moon, Mars, Comets, and Asteroids for Peaceful Purposes (PDF). NASA. [2020-10-1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1-01) (美国英语).
- ^ 韩咏红. 签署加入《阿耳忒弥斯协定》 我国与世界各国合作发展太空行业. 联合早报. 2022-03-29 [2022-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29) (中文(简体)).
- ^ 傑夫·福斯特 (Jeff Foust). 法國加入阿爾忒彌斯協定 (France joins Artemis Accords). Space News. [2022-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6).
- ^ India & USA, ISRO-NASA to launch joint mission to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India to sign Artemis Accords for space exploration; ISRO-NASA to launch joint mission to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22 June 2023 [2023-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3).
- ^ 16.0 16.1 16.2 Boley A, Byers M. U.S. policy puts the safe development of space at risk. Science (journal). 2020, 370 (6513): 174–175. PMID 33033208. S2CID 222211122. doi:10.1126/science.abd3402.
- ^ Grush, Loren. US and seven other countries sign NASA’s Artemis Accords to set rules for exploring the Moon. The Verge. 2020-10-13 [2020-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3) (英语).
- ^ von der Dunk, Frans. The Artemis Accords and the law: Is the Moon ‘back in business’?. Public Interest Media. 2020-06-02 [2020-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8) (紐西蘭英語).
- ^ Stirn, Alexander. Raumfahrt: Wie die USA das Völkerrecht aushebeln könnten. www.spektrum.de. 2020-10-30 [2020-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7) (德语).
- ^ Bridenstine criticizes China for uncontrolled rocket reentry. SpaceNews. 2020-05-16 [2021-05-06] (美国英语).
- ^ Thompson, Tabatha. NASA Administrator Statement on Chinese Rocket Debris. NASA. 2021-05-08 [2021-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8).
- ^ Bridenstine Scolds China Over Long March Reentry Debris. [2021-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8) (美国英语).
- ^ China creates space debris with initial launch for ambitious internet satellite network. 南華早報. 2024-08-10 [2025-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1-16).
- ^ Chinese rocket breaks apart after megaconstellation launch, creating cloud of space junk. Space.com. 2024-08-09 [2025-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3-05).
- ^ @S4S_SDA. #S4S has confirmed the breakup of a Chinese Long March 6A rocket launched from the Taiyuan Satellite Launch Center, China, on Aug. 7, 2024. Analysis ongoing. #spacedebris #SDA @SpaceTrackOrg @US_SpaceCom (推文). 7 August 2024 [7 August 2024] –通过Twitter.
- ^ Jones, Andrew. Chinese rocket body breaks up in orbit after successful satellite launch. Space.com. [7 December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9-12).
- ^ Evolution of Major Debris Clouds in Low Earth Orbit (PDF). NASA. [8 August 202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4-11-29).
外部連結
[编辑]- The Artemis Accord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t NA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