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爾·施密特
| 卡爾·施密特 | |
|---|---|
|
| |
| 生 |
Carl Schmitt 西元一八八八年七月十一日 德意志 普魯士 |
| 歿 |
西元一九八五年四月七日 (時年九十六) 德意志 北威州 |
| 國 | 德意志 |
| 職位 | 憲法學者 |
| 配偶 |
帕夫拉·多羅蒂琪 (和離) 杜什卡·托多羅維奇 |
| 子女 | 一人 |
卡爾·施密特 (德語 Carl Schmitt),德意志人。生於西元一八八八年七月十一日。其先居普魯士,家世寒。施密特為人聰異,幼孤峭,不近羣嬉,好覽羣籍。年弱冠,遊學柏林、慕尼黑,履講堂,所嗜皆正典大義,無染浮詞。後徙斯特拉斯堡,工法,擢博士。魏瑪共和立。歷慕尼黑、波恩及科隆學堂講官,不數年至教授銜。施密特邃書史,尤諳究憲政,才氣橫溢,治學素不依恆格,時近俶儻,而說經必原本辨體制,析邦權,著《法例論稿》[一],其屬文精嚴,出入韋伯論法流別,遂自成宗派。施密特凡講學清談,所至必動眾,聲名藉甚。時魏瑪共和立,紀綱日斁,人心思變;施密特乃撰《憲法學說》,述及「決斷意理」,開章峭語,同列覽而不悅。施密特嘗言曰:「主權者,握非常之柄。」又曰:「政體之本,惟分別敵我而已。」迨斯語出,物議譁然,詞訟輩以施密特負才自恣,多撓之。施密特沉深有大略,博古今通幾,論法治利病得失,講讀往復,四方文士皆屈[二]。由是施密特門生弟子,莫不推重;總統興登堡,閣揆布呂寧、帕彭以下咸與諮詢,朝議緊急處分,輒援引施密特學術辨證,號為法匠。及納粹當國,諸文士懼避如鴆,然施密特獨袒附之,請入籍,曲從聘命。已而備位御用,隸普魯士邦議員,授施密特法學家報總編,參裁律例,為權貴戈林、戈培爾等夙仰[三]。同列黑衣軍團報嫉忌施密特甚,交譖其姦邪不法,一九三六年,乃獲罪,黨衛隊逮訊之。施密特訴辯,未幾,戈林力救施密特得免,因求退,杜門著書。納粹敗,美、英、法、蘇盟軍論施密特繫獄。一九四七年,法庭以不呈訴定讞,放還。會西德立,當局又追論施密特與納粹結,褫教授職,削德法學者協會籍,遂歸里,退處普萊滕貝格。自是優遊三十餘年,終不復仕,猶盡其才以述法理。所撰有《獨裁論》、《政治神學》、《憲法守護者》、《合法與正當》、《大地之法》、《游擊隊論》等[四]。一九八五年四月七日,卒,年九十六,自囑鐫墓碣曰「彼曉律法[五]」焉。嗣後民間每多譽其識,亦有訾其行,而施密特聲聞不墜,士多效其文辭,蓋德法學有根柢者,仍以施密特稱之。
考據
[纂]- ↑ Schmitt·Carl The Leviathan in the State Theory of Thomas Hobbes ;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二千有八年
- ↑ Caldwell, Peter C. "Controversies over Carl Schmitt: a review of recent literature". The Journal of Modern History (2005), vol. 77, no. 2, pp. .
- ↑ Koonz·Claudia The Nazi Conscience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二千有三年; ISBN 0-674-01172-4
- ↑ Schmitt, Carl. Theory of the Partisan: Intermediate Commentary on the Concept of the Political (1963). Telos. 2004, (127): 11.
- ↑ 施密特以希臘文題:「ΚΑΙ ΝΟΜΟΝ ΕΓΝ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