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恩維爾帕夏

文出維基大典
恩維爾帕夏
اسماعیل انور پاشا‎
西元一八八一年十一月廿二日
鄂圖曼 伊斯坦堡
歿 西元一九二二年八月四日
(時年四十)
塔吉克斯坦 蔥嶺
死因 陣亡
鄂圖曼帝國
別號 伊斯麥爾·恩維爾
職位 戰爭大臣
(西元一九一四年一九一八年)
配偶 納齊耶公主
子女 長女 瑪赫佩克漢·漢尼薩蘭
次女 圖爾克漢·漢尼薩蘭
子 蘇丹扎德·阿里貝伊

恩維爾帕夏 鄂圖曼土耳其語 اسماعیل انور پاشا‎/İsmail Enver Paşa,名伊斯麥爾鄂圖曼人,西元一八八一年十一月廿二日,誕伊斯坦堡,先世家阿爾巴尼亞,父為守橋卒,母務

生平

[]
恩維爾像 (右)

年廿二,以軍校生卒業歸陸軍,標統器賞之,擢少校,隨調第三軍至薩洛尼卡。時鄂人新立聯合進步黨,聚徒集議,上書請即開國會,輒沮之,黨人始亟欲改革命,密圖廢立,恩維爾名附其列。一九零八年七月,軍變起,恩維爾乃率第三軍本部兵趨伊斯坦堡,督隊先驅[],定京師,充軍團司令。會黨人擁親王穆罕默德稱蘇丹,累保准將,詔以宗室女納齊耶公主下嫁恩維爾,賜駙馬號。巴爾幹肇釁,鄂人與諸小國戰,屢大潰,喪師陷地,恩維爾等多憾滋甚。一九一三年,復縱兵入京,突高門,罷自由和諧黨當局,宰相卡米勒帕夏以下,悉遠竄之。初,巴爾幹事日棘,蘇丹以恩維爾為參謀總長,節制中外諸軍。是年,恩維爾親統鄂軍二十餘萬趨援,躡保加利亞人至埃迪爾內,與死戰,圍城數匝;保軍鏖鬥不得免,潰圍出,鄂人屢斬獲,遂乘間收復各城。八月,停戰議和,旋約成,畫埃迪爾內仍歸鄂人轄,凡東色雷斯失地,竟索還。捷聞,論恩維爾攘敵功,命入閣,除戰爭大臣,加帕夏銜。恩維爾至是偕其黨塔拉特、傑馬爾輩共參國政,權益張,時號為「三帕夏」。

始,列強多有輕鄂人心,恩維爾及同列塔拉特等素昵德,遂極陳與德人通款利便,援引助變法,飭練新軍,整戎備,購艦砲,築鐵道,投貲工廠,擬議同盟協守。未幾,歐戰作,恩維爾、塔拉特等奏請照會協約國絕交,並隨德參戰,傑馬爾慮英法勢熾,謀沮之,百官亦多懷觀望。先是,鄂人訂購英國「鄂圖曼蘇丹」、「雷沙迪耶」無畏艦二艘,方造竣,天下構釁,英海相邱吉爾尋截留其艦,合編自用。鄂人大怒,俱責英失信,而德人偵知其失兵輪,乃欲厚結冀固盟。八月,德人命「戈本」、「布雷斯勞」二艦駛赴伊斯坦堡港口,併鄂海軍調遣。德無畏艦來鄂,公論歡悅,政府始決意款德,亦專任恩維爾備戰守。會朝議主戰,與德人立約結盟,恩維爾益鼓舞,力請聯德拒英、俄,以求雪恥。無何,詔許之,自號「聖戰」,由是與戰事焉[]

恩維爾妻納齊耶公主

時鄂人乏勢久,連歲用兵,帑藏胥絕,英法及俄軍南下,克捷頻傳;英人又遣使漢志阿拉伯藩部獨立,分道馳進,鄂援軍乃均受牽制。及四方構亂,恩維爾銳意部署,提兵攻聯軍,自西海峽至東高加索山,每合陣,所損相當,恩維爾弗能支,浸率餘師退內地。歷四年,鄂人媾和,遂解兵落職。十一月,聯軍入據伊斯坦堡,欲繫鞫恩維爾、塔拉特及其黨啟釁罪狀,遂攜同列避德國。已而有所謀,轉戰中亞,招致蔥嶺突厥部自守,抗撓蘇俄一九二二年八月,蘇軍猝來擊恩維爾於塔吉克斯坦,四日,殞命,年四十。卒七十四年土耳其政府敘恩維爾舊勳,迎其柩歸,八月,乃葬伊斯坦堡自由碑側。

考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