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美国网球公开赛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美网
美國網球公開賽
US Open
官方网站
创立1881年,​143年前​(1881
地点 美国纽约州纽约市
场馆美國網球協會比莉·珍·金網球中心
地况室外草地球場(1881–1974)
室外綠土球場(1975–1977)
室外硬地球場(DecoTurf)(1978—)
奖金40,412,800美元(2025年)
男子
籤數128S / 128Q / 64D
卫冕冠军單打
義大利 揚尼克·辛納
雙打
澳大利亚 馬克斯·普塞爾
澳大利亚 喬丹·湯普森
最多头衔單打 (7)
美国 理查德·西尔斯
美国 比尔·拉内德英语Bill Larned
美国 比尔·蒂尔登
雙打 (6)
美国 迈克·布赖恩
女子
籤數128S / 96Q / 64D
卫冕冠军單打
阿里娜·萨巴伦卡
雙打
乌克兰 柳德米拉·奇琴诺克
拉脫維亞 葉蓮娜·奧斯塔朋科
最多头衔單打 (8)
挪威/美国 莫拉·马洛里
雙打 (13)
美国 玛格丽特·奥斯本·杜邦英语Margaret Osborne duPont
混合
籤數16
卫冕冠军義大利 薩拉·埃拉尼
義大利 安德烈亚·瓦瓦索里
最多头衔(男子)4
美国 比尔·蒂尔登
美国 比尔·塔尔伯特
美国 鲍勃·布赖恩
最多头衔(女子)9
美国 玛格丽特·奥斯本·杜邦英语Margaret Osborne duPont
大满贯系列赛
上届赛事
2025年美國網球公開賽

美國網球公開賽(英語:US Open)是每年度第四場也是最後一場大滿貫賽事,於8月底至9月初在紐約市皇后區法拉盛草原可乐娜公园美國網球協會比莉·珍·金網球中心舉行。

美國網球公開賽是唯一創辦以來從未中斷的大滿貫賽事。[1]

歷史

[编辑]
1881–1914:紐波特賭場

美國國家錦標賽(U.S. National Championships)創立於1881年,最初在罗德岛州紐波特賭場(現今国际网球名人堂所在地)舉辦,首屆僅美國國家草地網球協會(United States National Lawn Tennis Association,USNLTA)會員的俱樂部獲准參賽,理查德·西尔斯在1881至1887年蟬聯七屆單打冠軍。[2]1903年,英國球員劳伦斯·多尔蒂成為首位非美國籍男單冠軍。

1887年,首屆美国女子单打比赛在宾州栗樹山英语Chestnut Hill, Philadelphia费城板球俱乐部英语Philadelphia Cricket Club舉行,冠軍是17歲的艾倫·漢塞爾英语Ellen Hansell。女子双打比赛從1889年開始,混合双打比赛則自1892年起與女子賽事共同進行。

男子單打在1884至1911年採用挑戰賽制,衛冕冠軍將自動獲得次年的決賽資格。男子雙打在1890至1906年間,經由東部和西部的分區賽選出的兩支隊伍將進行附加賽,決定最終對陣衛冕冠軍的隊伍。女子賽從1888至1918年都是挑戰賽制。挑戰賽制度最終於1920年廢除。

男單比賽1921至1923年曾短暫在日耳曼敦板球俱樂部英语Germantown Cricket Club舉行,並在1924年14,000席的森林小丘体育场竣工後遷回。男雙比賽則在多處舉行過,南奧蘭治橙色草地網球俱樂部英语Orange Lawn Tennis Club(1987)、史泰登島板球俱樂部英语Staten Island Cricket Club(1888–1889)、芝加哥聖喬治板球俱樂部英语St. George Cricket Club(1893),麻州栗树山朗伍德板球俱樂部英语Longwood Cricket Club(1917–1933)。


1915–1977:西區網球俱樂部

1915年,約百名網球運動員簽署了一份支持將賽事遷移至新址的請願書,認為網球俱樂部、球員和球迷大多位於紐約市,遷址將有利於網球運動的發展;[3]但此觀點遭到了另一群(包括八位前單打冠軍)球員的反對。[4][5]1915年2月5日,草地網協(USNLTA)年度會議上的投票結果為128票贊成對119票反對,[6][7][8]該年賽事首次在森林小丘西区网球俱乐部舉行。

1924年,國際草地網球總會(ILTF)正式指定為世界主要錦標賽之一。[9] 1922年,首次採用抽籤方式確定種子選手,以防止頂尖選手在前面輪次交手。[10][11]

1968年,公開賽年代首屆賽事共有96名男子和63名女子選手參賽,總獎金為10萬美元。

1970年,美网是首个采用单打比赛决胜盘抢七的大满贯,澳网和温网直到2019年才引入。[a]另外在美网系列赛中取得前三名的选手,在美网正赛的奖金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時在美网系列赛和美网夺冠更可获得100万美元的额外奖金,目前仅有克萊斯特絲(2005)、费德勒(2007)、拿度(2013),小威廉絲(2013–2014)等选手達成。这一规则在四大满贯赛中独树一帜。[2]

1973年,美網成為首個男女選手獎金相同的大滿貫賽事,當年的單打冠軍約翰·紐康姆玛格丽特·考特每人獲得2.5萬美元獎金。[2]

1975年,场地由草地变为泥地球場。[12][13]


1978–至今:美國網球協會國家網球中心

1978年,比賽地點從森林小丘移至法拉盛草原公园國家網球中心,场地也由紅土转为硬地球場。美网也是唯一经历过三种不同比赛场地類型的大满贯,占美·干納斯是唯一在三种不同场地类型的美网比赛中都曾夺冠的选手,克里斯·埃弗特則是唯一在兩種場地(紅土和硬地)都奪冠的女子選手。[2]

女單決賽最初被安排在週六兩場男單準決賽間進行,形成了「超級星期六」時段;但在球員間引起爭議,這使得準決賽和決賽只有不到一天的休息時間,且許多觀眾在女單決賽結束後就不再留下觀看第二場男單準決賽。[14][15]2001年曾將女單決賽改在黃金時段以增加電視收視率,這也是大滿貫賽事首次將決賽安排在夜場時段;[16]但目前已取消,女子決賽在下午進行。

2005年增設輪椅單打和雙打比賽,隔年2006年增設四肢組單打和雙打比賽。

2006年,國家網球中心更名為「美國網球協會比莉·珍·金網球中心」,以紀念四屆美網單打冠軍、女子網球運動的早期先驅比莉·珍·金[17]

2008至2012年,連續五屆賽事的男單決賽都因天氣因素而推遲至週一。2013和2014年,賽會特意將男單決賽安排在週一,讓選手在準決賽後再得到額外的休息日而受到讚揚,但偏離其他大滿貫賽事的賽制招致ATP不滿。[18][14]隔年2015年即恢復,女單和男單決賽分別在週六和週日舉行;然而當年在因天氣導致兩場準決賽都被迫在週五進行。[19][15]

2018年,美網成為首場引入發球計時的大滿貫賽事,[b]此改變是為了加快比賽節奏。[21]計時器放置在球員、主審和球迷都能看到的位置。[22]自2020年起,所有大滿貫、ATP和WTA賽事均跟進。[23]

2020年,受COVID-19疫情影響,賽事採空場舉行並與鄰近的辛辛那提站共建立防疫泡泡[24]而該屆取消輪椅網球賽事引發爭議,美國網球協會在公告前並未進行協商而遭控訴,協會坦承錯誤並提供選擇方案:賽事取消但為輪椅運動員提供總計15萬美元的補償、賽事另於美國網協奧蘭多園區舉辦、賽事與其他項目同時在紐約網球中心進行但獎金較2019年減少5%(即325,000美元)。[25]


男子單打

亚瑟·阿什拿下公開年代第一座冠軍。占美·干納斯約翰·麥肯羅在1974至1985年創下連續12年都有美國球員打進決賽並取得其中九冠的成就(麥肯羅在1979至1981年實現三連冠,並於1984年四度封王),更令11屆大滿貫冠軍比約恩·博里四度鎩羽而歸(1976、78、80–81)。伊万·伦德尔也在1985至1987年連續三年奪冠。

1990年,年僅19歲皮特·森柏斯成為美網史上最年輕的冠軍,12年內共拿下五座冠軍(1990、93、95–96、02)。21世紀,罗杰·费德勒在2004至2008年實現五連冠,拉斐爾·拿度(2010、13、17、19)和諾瓦克·喬科維奇(2011、15、18、23)都四度舉起冠軍金盃,其中拿度在美網達成生涯大滿貫。

女子單打

六屆冠軍克里斯·埃弗特與四屆冠軍瑪蒂娜·納芙拉蒂洛娃的爭霸堪稱網壇一大盛事。80年代末至90年代,施特菲·格拉芙亦五度捧起后冠。21世紀女子強力網球蓬勃之際,威廉絲姊妹維纳斯塞雷娜在1999至2002年各自都捧起兩座冠軍金盃,特別是1999年塞雷娜以17歲的年紀即奪下個人首座大滿貫冠軍,之後又四度拿下冠軍(2008,2012–14三連霸)。另外金·克萊斯特絲在2009年持外卡奪冠,並在隔年成功衛冕。

球場

[编辑]
阿瑟·阿什球場

擁有2萬3000個座位的中央球場亞瑟·艾許球場以1968年男子單打冠軍的非洲裔美國網球選手阿瑟·阿什命名。阿什在1993年死於愛滋病,他在接受心臟手術時因輸血而感染病毒。二號球場路易斯·阿姆斯壯球場則以路易斯·阿姆斯特朗命名,在1997年阿瑟·阿什球場落成前為主球場。

美網賽場的獨特之处在於大部分球場設有照明設備,這意味著電視轉播能夠延伸到晚上的黃金時段以增加收視率。女單決賽也曾因此由星期六下午移至晚上。

2005年,美網和所有的美網系列賽球場都採用藍色內場和綠色外場。[26]此改變在球員和觀眾中反响不一,认为藍色場地並不能使球看得更清晰。Laykold英语Laykold從2020年開始成為新的球場表面供應商,[27]1978至2019年的材質為DecoTurf[28]

2016年,亞瑟·艾許球場可關閉的屋頂啟用,最大限度確證賽事順利進行不受天候影響。

冠軍得主

[编辑]

参见

[编辑]

注釋

[编辑]
  1. ^ 澳網在決勝盤6–6進行搶十,而溫網則是6–6開始長盤制(Long Game,連贏兩局者勝出)、12–12搶七。
  2. ^ 在主審宣布上一分後比分後,選手必須在25秒的倒數計時內開始發球動作,超時將收到主審判罰時間違規的警告,且後續每一次違規即失去一發機會,直接以二發計算。如果接球方選手在25秒結束時仍未準備好,主審會發出警告,之後每次違規都將失去一分。雙數局短暫休息後,在球全部到達發球員的場地位置時才開始計時。主審有權暫停或將計時鐘重設。[20]

參考

[编辑]
  1. ^ Grand Slams – US Open. 國際網球總會. [2012-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27). 
  2. ^ 2.0 2.1 2.2 2.3 Bud Collins. The Bud Collins History of Tennis 2nd. New York City: New Chapter Press. 2010: 10, 452, 454. ISBN 978-0-942257-70-0. 
  3. ^ Newport May Lose Tennis Tourney (PDF). 纽约时报. 1915-01-17 [2012-07-1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7-29). 
  4. ^ Want Newport for Tennis Tourney (PDF). 纽约时报. 1915-01-18 [2012-07-1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7-29). 
  5. ^ A Tennis "Solar Plexus" (PDF). 纽约时报. 1915-01-23 [2012-07-1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7-29). 
  6. ^ Tourney Goes to New York. 波士頓晚報英语Boston Evening Transcript. 1915-02-06 [2012-07-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7). 
  7. ^ 'All-Comers' Tourney to be Restricted (PDF). 纽约时报. 1915-02-07 [2012-07-1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7-29). 
  8. ^ Newport Loses Tennis Tourney (PDF). 纽约时报. 1915-02-06 [2012-07-2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7-29). 
  9. ^ Max Robertson. The Encyclopedia of Tennis需要免费注册. The Viking Press. 1974: 33. ISBN 0-670-29408-X. 
  10. ^ Recommendation is made for the abolition of blind draw in promotion of tennis tourneys. Newspapers.com. Evening Public Ledger: 21. 1921-12-19 [2017-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7). 
  11. ^ E. Digby Baltzell. Sporting Gentlemen: Men's Tennis from the Age of Honor to the Cult of the Superstar. New Brunswick: Transaction Publishers. 2013: 182. ISBN 978-1-4128-5180-0. 
  12. ^ U.S. Open History. Tennis.com. [2020-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0). 
  13. ^ Vickey Maverick. When the US Open was played on clay…. Medium. 2016-08-27 [2020-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5). 
  14. ^ 14.0 14.1 ATP blasts US Open over Monday final. ESPN.co.uk. [2015-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06). 
  15. ^ 15.0 15.1 Traditional US Open scheduling favors Federer. ESPN.go.com. [2015-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16). 
  16. ^ Ladies first – women's open final is so hot, they're moving it to prime-time. 紐約郵報. [2016-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3). 
  17. ^ Richard Sandomir. Tennis Center to Be Named for Billie Jean King. 纽约时报. 2006-08-03 [2017-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7). 
  18. ^ US Open schedules Monday finish. ESPN.co.uk. [2015-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5). 
  19. ^ US Open schedule: How to watch semifinal matches. Sports Illustrated. [2015-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9). 
  20. ^ US Open '18: On the clock! 25-second countdown's Slam debut. Associated Press. 2018-08-26 [2020-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9). 
  21. ^ Ashley Marshall. Shot clock, warm-up clock to be implemented at 2018 US Open. usopen.org. 2018-07-11 [2020-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7). 
  22. ^ USTA, ATP & WTA Implement Rules Innovations At Events Throughout Summer. atptour.com. 2018-07-11 [2020-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02). 
  23. ^ Tennis: ATP to use Shot Clock in all tournaments in 2020. Reuters. 2019-03-13 [2020-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8). 
  24. ^ US Open to be held behind closed doors after New York governor gives go-ahead. BBC Sport. [2020-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7). 
  25. ^ After complaints, USTA gives options for US Open wheelchair tournament. Tennis.com. 2020-06-19 [2020-0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3). 
  26. ^ Tim Newcomb. The science behind creating the U.S. Open courts and signature colors. 運動畫刊. 2015-08-24 [2017-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1). 
  27. ^ US Open Changing Hard-Court Brand for First Time since 1970S. tennis.com. Associated Press. 2020-03-23 [2020-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7). 
  28. ^ About Court Pace Classification. 國際網球總會. [2018-0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1).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