錐體外症狀
外观

(重定向自锥体外系症状)
錐體外症狀[1][2](extrapyramidal symptoms,EPS)或锥体外系症状[3]、锥体外系反应(extrapyramidal reactions[4]),是指由药物或疾病等因素导致身体神经运动系统功能受损,主要有急性肌张力障碍、静坐不能、帕金森综合征和迟发性运动障碍四种表现[5][6]。
容易引發EPS之藥物
[编辑]下列藥物可能引發EPS,但並非每人都會產生EPS副作用。
- 成份含有多巴胺拮抗劑的胃腸藥,如:甲氧氯普胺,在臨床上雖常用於止吐,但引發EPS機率頗高。
- 傳統抗精神病藥物(第一代抗精神病藥物),如:氟哌啶醇、奋乃静。
- 商品名为诺安命锭(商品名:Novamin)的丙氯拉嗪可能產生錐體外症候群[7]。
典型症狀
[编辑]患者生理機能反應遲緩,如不知冷熱不知飢餓或飽足,又譬如飲水感覺好像"灌水在一個袋子裡",此外還包括沒有尿意等。由于难以测量锥体外系症状,因此通常使用评定量表来评估运动障碍的严重程度。辛普森-安格斯量表 (SAS)、巴恩斯静坐不能评定量表 (BARS)、异常不自主运动量表 (AIMS) 和锥体外系症状评定量表 (ESRS) 是经常用于此类评估的评定量表。
急性肌張力不全
[编辑]發生的位置多在眼部、舌頭、頸背部與四肢,因肌肉持續攣縮,症狀如:眼球上吊、眼球歪斜、牙關緊閉、歪嘴、歪頭、舌頭外吐或捲曲、角弓反張(四肢如青蛙般往軀幹的反方向伸張)、臉部扭曲歪嘴、講話語意不清。
靜坐不能
[编辑]末梢運動無法停止運動,致使患者坐不住、煩躁不安,不停搖擺或來回踱步。
巴金森氏症候群
[编辑]類似帕金森氏症病人的症狀,約發生在服藥後的三個月內。臨床表現有肌肉僵硬、小碎步、顫抖、表情呆滯(撲克臉)、重複舞蹈性動作。抗精神病藥物所引起的帕金森症狀,比較容易發生在老年人身上。
治療
[编辑]抗組織胺藥物,如:苯海拉明可以紓解EPS引發的症狀,副作用是嗜睡。其它尚有抗膽鹼類藥物、鎮定劑。
預後
[编辑]通常在注射拮抗劑後,症狀便明顯消失。
参考
[编辑]- ^ 米尼曼. 最新人體藥理學. Elsevier Health Sciences. 2008: 290. ISBN 9789861264868.
- ^ 官丹蕊,卓东炳.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的比较研究[J].海南医学, 2011, 22(11):3.DOI:CNKI:SUN:HAIN.0.2011-11-020.
- ^ 张镛.药物诱发的锥体外系症状[C]//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2015.
- ^ Louis A. Pagliaro, Ann M. Pagliaro. The Pharmacologic Basis of Psychotherapeutics. Taylor & Francis. 2013: 211. ISBN 9781134939824.
- ^ Akagi, Hiroko; Kumar, T Manoj. Akathisia: overlooked at a cost.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2002-06-22, 324 (7352): 1506–1507. ISSN 0959-8138. PMC 1123446
. PMID 12077042. doi:10.1136/bmj.324.7352.1506.
- ^ Pierre, JM. Extrapyramidal symptoms with atypical antipsychotics: incidence,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Drug Safety. 2005, 28 (3): 191–208. PMID 15733025. S2CID 41268164. doi:10.2165/00002018-200528030-00002.
- ^ https://wwwv.tsgh.ndmctsgh.edu.tw/files/web/192/file_up/10064/1372/%E4%B8%89%E7%B8%BD%E8%97%A5%E8%A8%8A_96%E5%B9%B412%E6%9C%88.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