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對於二二八事件的反應
外观

| 系列條目 |
| 二二八事件 |
|---|
中國共產黨對於二二八事件的反應是指在1947年2月27日至5月16日臺灣發生二二八事件後,中國共產黨對於二二八事件的反應。
事件期間
[编辑]二二八事件發生後,與中國共產黨有關的新聞媒體在同年3月多次報導相關新聞。其中在3月8日,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便在延安新華廣播電台發表《臺灣的自治運動》廣播文告,對《三十二條處理大綱》予以肯定和支持,声援二二八事件并支持台湾人“以和平方法争取自治”;並在3月20日的《解放日報》社論上刊載[1]:572-585[2][3]。少部分共產主義者則是前往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4]:204-208[1]:572-585。
後續評論
[编辑]之後中華人民共和國則稱呼二二八事件為「二二八起義」,將其視為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資本主義運動的一部分,除了對於事件抱持支持態度外,亦曾作為對臺灣地區進行統戰宣傳的策略[5]。1977年2月28日,中國郵政更發行《臺灣省人民「二·二八」起義三十周年》紀念郵票[6]。另外陳儀因策反湯恩伯而遭槍決後,中共中央統一戰線工作部曾建議追認為「愛國人士」[7]。
2017年2月8日,中國國台辦宣告中國舉辦二二八事件70週年紀念活動,國台辦將二二八做出中國官方的「定性」,指稱事件為「中國人民解放鬥爭的一部分」,是台共與中共的領導武裝鬥爭,謝雪紅的二七部隊與張志忠的台灣自治聯軍皆成歷史,痛批「台獨勢力」長期以來操弄二二八事件,藉以挑撥省籍矛盾,撕裂台灣族群,製造社會對立,中共並將公佈二二八共產黨在台武裝起義名單[8][9]。
註釋
[编辑]- ^ 1.0 1.1 二二八事件研究 下卷2.
- ^ 吳克泰. 台湾二二八起义亲历者的评说. 福建省檔案館. 2008-12-26 [2016-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9-06) (中文(简体)).
- ^ 谢雪红与二二八起义.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2021-02-28 [2022-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31).
- ^ 解讀二二八2.
- ^ 高素蘭. 中共對臺政策的歷史演變(1949-2000) (PDF). 國史館. [2016-04-0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04-24) (中文(繁體)).
- ^ 台湾省人民“二.二八”起义三十周年. 中国邮票百科. [2016-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19) (中文(简体)).
- ^ 林文彪. 建议恢复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贡献出生命的爱国人士”陈仪先生故居并建纪念堂(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提案). 中共中央統一戰線工作部. 2006-02-12 [2016-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11) (中文(简体)).
- ^ 二二八70周年 中共為搶話語權首度高調紀念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蘋果及時報.2017-02-26
- ^ 等待北京的二二八名單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聯合新聞網.2017-02-25
參考資料
[编辑]- 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簡介. 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 [2018-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7) (中文(繁體)).
- 二二八和平週教學手冊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出版,2004-10
- 二二八事件](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李筱峰,世新大學教授,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2001-02-28</ref>
- 葛超智(George H. Kerr)、託管論與二二八事件之關係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蘇瑤崇,國史館學術集刊 第4期,20040901
- 青春進行曲:二二八高雄中學自衛隊,第53頁,吳榮發,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2013
參考書目
[编辑]- (繁體中文) 行政院研究二二八事件小組,賴澤涵總主筆.《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臺灣臺北: 時報文化.1994年2月20日. ISBN 978-9571309064.
- (繁體中文) 李筱峰.《解讀二二八》.臺灣臺北: 玉山社出版公司.1996年6月.ISBN 978-9579361743.
- (繁體中文) 張炎憲; 李筱峰; 何義麟; 黃秀政; 陳儀深; 陳翠蓮; 陳志龍; 黃茂榮.《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研究報告》. 臺灣臺北: 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 2006年1月1日. ISBN 978-9572936214.
- 褚靜濤. 二二八事件研究 上卷. 臺北: 海峽學術出版社. 2011-08-10. ISBN 978-986-6480-48-5 (中文(臺灣)).
- 褚靜濤. 二二八事件研究 下卷. 臺北: 海峽學術出版社. 2011-08-10. ISBN 978-986-6480-49-2 (中文(臺灣)).
- (繁體中文) 王建生; 陳婉真; 陳湧泉.《1947 台灣二二八革命》. 臺灣臺北: 前衛出版社. 2002年4月. ISBN 978-9574452316.
- (繁體中文) 楊逸舟; 張良澤(譯).《二二八民變:台灣與蔣介石》.臺灣臺北:前衛出版社.1991年3月.ISBN 978-9579512213.
- (繁體中文) 蘇新.《憤怒的台灣》.香港:智源書局.1949年3月出版. 臺灣臺北:時報文化.1993年2月重刊.ISBN 957-1306010.
- 王建生; 陳婉真; 李賢群; 李堅. 1947台灣二二八革命. 陳婉真. 2017. ISBN 978-957-43-4008-8.
- 李筱峰. 解讀二二八. 玉山社. 1998. ISBN 978-957-9361-74-3.
- 再現台灣 民國時期. 二二八事件. 莎士比亞文化出版. 2006.
- 賴澤涵. 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 時報文化. 1994 [2018-11-24]. ISBN 978-957-1309-06-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25).
- 莊嘉農. 愤怒的台湾.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 1993. ISBN 978-957-13-0601-8.
- 张炎宪. 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研究報告. 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 2006. ISBN 978-957-29362-1-4.
- 楊逸舟; 張良澤. 二二八民變 台灣與蔣介石. 前衛. 1991.
外部連結
[编辑]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中國共產黨對於二二八事件的反應
- (繁體中文) 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 (繁體中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繁體中文) 二二八事件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繁體中文) 台北二二八紀念館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