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中法新约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法新约
中法會訂越南條約十款
NPM外交部寄存條約影像 910000046002 中法會訂越南條約十款(中法越南新約) 002漢文簽署本
類型不平等条约
簽署日1885年6月9日
簽署地點大清天津
簽署者清朝 李鸿章錫珍鄧承修
法国驻华公使儒勒·巴德诺
締約方 清朝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保存處 中華民國國立故宮博物院
签署完条约后的李鸿章与巴德诺

中法新约》(法語:Traité de Tien-Tsin),全称为《中法會訂越南條約十款》(法語:Traité de Paix, d'amitié et de commerce entre la Chine et la France),又稱《中法會訂越南條約》、《越南條款》或《李巴條約》,是清朝政府和法国为结束中法战争而于1885年6月9日(光绪十一年四月廿七)在天津签订的和约,签字者为李鸿章錫珍鄧承修法国驻华公使儒勒·巴德诺。同年6月18日(光緒十一年六月七日)在北京換約正本。[1]原存於中華民國外交部,現寄存於國立故宮博物院恆溫恆濕的庫房保存。

主要内容

[编辑]

条约共十款,主要内容为:

  1. 中国承认法国与越南1884年签订的第二次顺化条约
  2. 中法两国派员勘定中越边界;
  3. 中国和越南边境开放两处通商:保胜谅山
  4. 中国对法国货物的进口,给予减税待遇;
  5. 中国西南地区修建铁路,法国享有优先协商权;
  6. 法国撤出基隆澎湖

该条约的签订,代表着中国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同时使得中国西南逐渐成为法国的势力范围。鄧承修前往廣西,會同兩廣總督張之洞、廣東巡撫倪文尉、護理廣西巡撫李秉衡,勘定中越邊界[1]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桂越、粵越段勘界. 翠綠邊地─清季西南邊界條約及輿圖. 國立故宮博物院.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