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志蓮中學
佛教志蓮中學 Chi Lin Buddhist Secondary School | |
---|---|
佛教志蓮中學外觀 | |
地址 | 香港九龍鑽石山上元嶺志蓮道9號 |
宗教背景 | 佛教 |
隶属 | 志蓮淨苑 |
创办日期 | 1998年 |
校長 | 廖志成[1] |
教師人數 | 52[1] |
校园面积 | 2500平方米 |
校訓 | 慈悲喜捨、信解行證[1] |
![]() | |
最后更新:2025年8月14日 |
佛教志蓮中學(英語:Chi Lin Buddhist Secondary School)是香港一所中學,由佛教團體及道場志蓮淨苑創辦位於1998年,位於九龍上元嶺志蓮道9號,毗連志蓮淨苑。初為技能訓練學校,2003年開始轉型,為特殊學習需要學生提供主流中學課程。
歷史
[编辑]佛教志蓮中學由佛教團體及道場志蓮淨苑創辦,毗連志蓮淨苑。志蓮淨苑早於1948年在會址內開辦小學,初名「志蓮義學」,後名「佛教志蓮學校」[2]。1989年整個建築群開始進行重建。重建工程於1998年起陸續完成,同年在新建築群內開辦佛教志蓮中學。[3][4]
此校初為技能訓練學校(特殊學校的一類),2003年開始轉型,為特殊學習需要學生提供主流中學課程[1]。此校為2000年代前期三所由技能訓練學校轉型的主流中學之一[5]。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於2003年初首次推出《特殊學校概覽》(2001/02學年資料),當時顯示技能訓練學校中接受過特殊教育訓練的師資普遍比例不高,而歷史尚短的此校,24名教師中僅有4人曾接受相關訓練[6]。據2024-25年度《中學概覽》[註 1],此校師資的特殊教育培訓比率已達98%[1]。
2006年,香港因學童人口日漸下降而引發的殺校潮蔓延至中學,教育統籌局要求中一收生人數不足以開辦至少三班的中學停辦,但包括此校的一些前技能訓練學校、前實用中學主流化後,因校舍、收生要求等因素所限未必能達該標準,因而獲承諾不受新政策影響。[5]
據2024-25年度《中學概覽》,有中一至中六每級各3班,並24班。[1]
建築及設施
[编辑]此校地址為九龍上元嶺志蓮道9號,佔地約2500平方米。據2024-25年度《中學概覽》,設有課室24間,設計與科技室、音樂室、科學室及視覺藝術室各1間,膳食服務室2間。[1]2013年的報導指出,該學校的設計與工藝室的打磨機經過改裝,以迎合特殊需要學生對聲音敏感的特性[7]。
教學方針
[编辑]2013年的報導指出,該學校除開辦中文、英文、數學、普通話課程外,還設有膳食、設計與工藝等主體課程,後者會教授學生生活方面的技能[7]。2016年有記者對中學歷史科開辦情況進行調查,發現此校自中一起均不設世界歷史科及中國歷史科,是當時香港五間有此情況的學校之一。[8]
註釋
[编辑]- ^ 轉型後此校已不列於《特殊學校概覽》。
參考資料
[编辑]-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佛教志蓮中學. 中學概覽2024/2025. 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 [2025-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8-03).
- ^ 李鈞杰. 志蓮淨苑興辦義學的歷程--戰後香港佛教興辦教育歷史考察(1945年-1980年)系列之三. 香港佛教歷史文化研究計劃. 2023-08-01 [2025-08-13] (中文(香港)).
- ^ 张羽新 (编). 志莲净苑. 中国寺庙宝典 华南及港澳台卷. 北京: 中国藏学出版社. 2002: 278-279. ISBN 7-80057-574-8 (中文(中国大陆)).
- ^ 罗世平; 如常 (编). 志莲净苑. 世界佛教美术图说大典 建筑2. 长沙: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17: 611. ISBN 978-7-5356-7687-0 (中文(中国大陆)).
- ^ 5.0 5.1 周國良; 呂少群. 教局政策不會「一刀切」 轉型中學無被殺之虞. 香港大公報. 2006-06-09: A08 (中文(繁體)).
- ^ 呂少群. 《特殊學校概覽》昨出版 技校教師受訓不足三成. 香港大公報. 2003-02-21: B04 (中文(繁體)).
- ^ 7.0 7.1 吳雄. 佛教志蓮中學校長為SEN學生請命. 信報. 2013-06-24.
- ^ 三官校高中「殺」中史科 全港一成校無開班學界慨嘆教育悲劇. 香港大公報. 2016-04-19: A07 (中文(繁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