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全国语言学奥林匹克竞赛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全国语言学奥林匹克竞赛(National Linguistics Olympiad, NOL),是由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全国语言学奥赛工作委员会、国际语言学奥林匹克中国区组委会、青少年国际竞赛与交流中心主办的主要面向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学生的每年一度的语言学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失效連結]。此项赛事由担负着在中国大陆范围内为国际语言学奥林匹克(IOL)选拔和输送合格选手的任务。自2021年起,也称国际语言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国区(International Linguistics Olympiad China, IOLC)。

概要

[编辑]

全国语言学奥林匹克竞赛是国际语言学奥林匹克中国(大陆)代表队的选拔比赛,共分为全国初选和终选两轮。在全国初选中表现出色的团队和个人按照一定比例入选全国终选,由主办方组织在统一地点进行比赛。

全国终选与国际语言学奥林匹克类似,分为个人赛和团体赛。个人赛包含5道题,须在5小时内完成;团体赛则仅包含一道难度极大的大题,每个团体的2-4名学生共同在三小时内解答。个人赛通常每道题满分20分,分为回答题目和解释语言规则两部分,仅回答题目而不解释语言规则只能获得部分分数,而团队赛的题目形式和得分机制变数较大。每道题目都是以全世界范围内业已研究过的特殊语言现象为材料,为参赛者展示不同语言的差异,并给出足量的已知信息,要求参赛者据此探求背后的规则[1]。参赛者不需通晓多种语言或了解大量语言学知识,所有问题都能在考题范围内找得到答案,不过拥有多语言背景和一定的语言学知识通常对答题有帮助[2][3]

全国初选则仅设置个人赛,题目较全国终选难度略简单,包含4道题,须在3小时内完成。每道题满分20分,仅需回答题目而毋需解释语言规则。

参赛及评奖规则

[编辑]

全国初选面向全体9-12年级学生开放报名,可以选择个人报名或2-4人组队报名。组委会将联系考生附近的合作考点安排考试,合作考点通常是考生所在的中学或附近的教育机构[4]。晋级全国终选的方式分为个人晋级和团队晋级。组队报名的选手若团队总分未到达晋级标准但个人分数达到个人晋级标准,则按照个人晋级。评奖规则如下:

全国初选评奖规则
分数百分比 评奖结果 是否晋级
10% 一等奖(High Distinction) 晋级
10-30% 二等奖(Distinction) 晋级
30-50% 三等奖(Merit) 部分晋级

全国终选仅有获得晋级资格的选手可以报名,且必须组队报名。初选按照团队晋级的队伍若全队确认参加,则成员不变;按照个人晋级的成员可以自行或服从组委会分配与其他个人组队或加入一支部分成员退赛的晋级队伍。全国终选的评奖分为个人奖、团队奖和总分奖。个人奖即参照个人赛得分依照百分比评奖;团队奖即参照团队赛得分依照百分比评奖;总分奖是由个人赛得分(占比80%)与团队赛得分(占比20%)相加后依照百分比评奖。具体规则如下:

全国终选评奖规则
个人奖等 团队奖等
分数百分比 评奖结果 分数百分比 评奖结果
10% 一等奖(金牌) 10% 一等奖(金牌)
10-30% 二等奖(银牌) 10%-30% 二等奖(银牌)
30-50% 三等奖(铜牌) 30%-50% 三等奖(铜牌)
50%-100% 荣誉提名奖 50%-100% 荣誉提名奖

注:以上评奖比例依照赛事具体情况时有变更。

全国终选还设立五个最佳解题奖,授予每道题目得分最高者,出现最高分有多人的情况则并列获奖。但若一道题目有大量选手同时获得最高分(如2021年终选第一题有40%的选手获得满分),则该题不予设立最佳解题奖。

在终选总分中排名前12的选手获得中国代表队候选人资格,将会被邀请在颁奖典礼后参加面试(自2023年起改为线上面试)。组委会将根据选手的面试表现和个人赛分数选出8位表现出色者组成代表队参与本年度国际语言学奥林匹克

历史

[编辑]
  • 2012年,第一届全国语言学奥林匹克竞赛在北京举办,首次遴选中国(大陆)代表队参加了国际语言学奥林匹克。此后至2019年,中国(大陆)代表队每年都参加了国际语言学奥林匹克
  • 2020年4月,受新冠疫情影响,全国语言学奥林匹克初选首次线上举办。8月中国大陆疫情情况好转,终选得以线下在江苏昆山举行。由于原定于拉脱维亚举办的2020年度国际语言学奥林匹克取消,组委会转而决定遴选代表队参加推迟至9月举办的亚太语言学奥林匹克,代表队由原8人改为12人,获得面试资格的候选人由原12人改为17人。
  • 2021年4月,受新冠疫情影响,全国语言学奥林匹克初选继续线上举办。随后6月的全国终选原定在江苏昆山举行,后又因为疫情临时变更为线上举行,在终选中取得前30名(金牌)的选手受邀参加7月在江苏昆山举办的全国总决选。全国总决选中的前12名获得了面试资格,而在面试中表现出色的8人组成代表队以线上参加了同月举办的国际语言学奥林匹克
  • 2022年4月,全国语言学奥林匹克初选恢复线下举办。7月,全国终选在杭州如期线下举行。然而,主办方ITCCC称,由于大陆当前防疫政策“不具备出入境参加活动的充分条件”,中国大陆因此无缘出席本年度在英属马恩岛举办的国际语言学奥林匹克,但在终选中个人成绩排名前八的选手仍获得中国大陆代表队荣誉资格。
  • 2023-2025年,全国语言学奥林匹克终选(又称国际语言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国区学术探索营)分别在杭州、上海、重庆如期举行。2023、2024年,中国代表队顺利赴保加利亚班斯科、巴西巴西利亚参赛;但2025年受两岸政策影响未能参赛。

历年中国代表队成员[5]

[编辑]
2012 - 斯洛文尼亚 卢布尔雅那
团队名称 成员姓名
中国1队 Jia Zhang
Dezheng Qu
Yingying Li
Yuge Li
Jiabo Feng
Yu Wang
Ziheng Zhang
Mengyu Zhang
2013 - 英国 曼彻斯特
团队名称 成员姓名
中国1队 Qitong Cao
Changyi Chen
Run Chen
Sicong Liu
中国2队 Minsheng Liu
Changyi Niu
Zeming Xu
Tianhu Zhang
2014 - 中国 北京
团队名称 成员姓名
中国1队 Tianlu Chen
Run Chen
Heran Yang
Qitong Cao
中国2队 Ming Zhang
Dailin Xue
Delin Liu
Yuchen Huang
2015 - 保加利亚 布拉戈耶夫格勒
团队名称 成员姓名
中国1队 Qitong Cao
Changyi Chen
Run Chen
Sicong Liu
中国2队 Minsheng Liu
Changyi Niu
Zeming Xu
Tianhu Zhang
2016 - 印度 迈索尔
团队名称 成员姓名
中国1队 李惠涵
刘羽扬
王润泽
俞舒悦
中国2队 白瑞恒
罗一茗
施沅君
孙毓培
2017 - 爱尔兰 都柏林
团队名称 成员姓名
中国队 叶琳
郑灵辉
刘羽扬
陈子澈
2018 - 捷克 布拉格
团队名称 成员姓名
中国坤队 杜浩宇
刘冶
王子佶
张顾绘
中国乾队 陈子澈
闵睿
仇傲
叶琳
2019 - 韩国 龙仁
团队名称 成员姓名
中国坤队 袁心怡
谢兰若
白锦儒
杜宏哲
中国乾队 韦晨隽
吴昊锟
李锐佳
石雨哲
2020 (取消)
团队名称 成员姓名
中国队(亚太语奥中国代表队) 陈郦文
陈庆之
邓苇航
黄禹尘
姜家源
来正楠
罗得之
沈阳艺
施力文
孙逸骅
叶沛麟
叶沛轩
2021 - 拉脱维亚 文茨皮尔斯
团队名称 成员姓名
中国坤队 卫紫靖
叶沛麟
叶濮源
尹浩阳
中国乾队 冯思朗
王俊凯
吴泽锴
辛雅歌 Grace
2022 - 英属马恩岛(未参赛)
团队名称 成员姓名
中国坤队 王谷乔
严奕宽
傅熙冬
周天乐
中国乾队 贾知白
黄禹尘
杨桐
吕若竹
2023 - 保加利亚 班斯科
团队名称 成员姓名
中国坤队 李季影
马正陌
徐昊阳
周子佩
中国乾队 陈诺
赫渐行
江翊菱
苏桐
2024 - 巴西 巴西利亚
团队名称 成员姓名
中国坤队 郭恬源
江翊菱
李正泽
诸宇澄
中国乾队 桂一今
赫渐行
刘家宏
文斐然
2025(未参赛)
团队名称 成员姓名
中国队 刘家宏
郭湉源
桂一今
乔奕铭
周圣昊
周和洁
饶琢
宋冠霖

社会评价

[编辑]

全国语言学奥林匹克竞赛于2012年创立。据宣传,教育界普遍将其视为一项教育理念上具有先进性、学术上具有前沿性、在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高水平学科竞赛和交流项目。赛事获得来自中国语言学学会、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等学术组织,清华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国社科院语言所、中央民族大学等高校和研究院所的学者们组成的专家委员会的学术支持[6]

2014年,中国北京获得国际语言学奥赛的举办权。该年七月,国际语言学奥林匹克竞赛在北京语言大学举行,有近30个国家的青少年选手汇集北京,引起国内各大媒体广泛关注[7]。语言学奥林匹克竞赛奖项虽然未被纳入自主招生等高校升学计划的考虑范围,但仍常作为高中生的学术荣誉出现在部分学校的公告中。

2020年9月6日,《新京报》刊发报道,对全国语言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办赛资质提出了质疑。其调查显示教育部公布的2020-2021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中并不包括全国语言学奥林匹克竞赛,并且赛事的承办方青少年国际竞赛与交流中心(ITCCC)既未在民政部登记,也未在地方登记,可能涉嫌缺乏办赛资质。新京报记者引述中国教育学会相关负责人的观点,建议针对该机构在未通过“白名单”审核情况下仍继续办赛的行为向教育部进行举报[8]。目前,青少年国际竞赛与交流中心(ITCCC)尚未对此事作出正面回应。针对该报道,有往届参赛者表达了不同意见,认为新京报记者在报道中忽略了竞赛受到的来自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等学术组织的支持,并指出报道观点对组委会为中国代表队提供的国际赛全部费用等事实存在歪曲和争议。

参考资料

[编辑]
  1. ^ 国际语言学奥林匹克竞赛. 维基百科.
  2. ^ 陈, 润. 玩转语言密码.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4. ISBN 9787213064401. 
  3. ^ 如何准备语言学奥林匹克?求解一道题?. 2017年4月2日 [2025年9月2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7月8日). 
  4. ^ 全国语言学奥赛初赛考点定在哪?你说了算!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18年1月14日. [2022年7月8日].
  5. ^ China. International Linguistics Olympiad. [2025-09-25] (英语). 
  6. ^ 第三届全国语言学奥林匹克竞赛颁奖典礼在北京语言大学举行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14年3月21日. [2022年7月8日]
  7. ^ 新华网:第十二届国际语言学奥林匹克竞赛在京举办. 2014年7月23日. [2022年7月8日].
  8. ^ 无资质商业公司承办国际奥赛收费上万元 权威部门:属违规可举报. 2020年9月6日. [2022年7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