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音樂節
外观
共生音樂節 Kiōng-Seng Music Commemoration | |
---|---|
日期 | 228紀念日 |
地点 | 台灣台北凱達格蘭大道 |
活跃年份 | 2013年至今 |
創辦人 | 台灣共生青年協會 |
網站 | gongsheng |
共生音樂節是台灣自2013年開始舉辦的紀念活動,由陳儀深與二二八關懷總會發起,並與「獨立青年陣線」的青年學生共同主辦[1],旨在促進社會對二二八事件及轉型正義的認識與理解。[2]
緣起
[编辑]「共生音樂節」的名稱源自學生內部的民主決策,象徵著各族群之間的共生與理解。「共生」一詞的「共」字暗藏二二八三個字,並借鑒了南非族語「Ubuntu」的概念,意指「待人以仁」。音樂節希望大眾能夠回顧歷史、反思正義,最終讓社會能夠理解彼此並共存。[3]
該音樂節首次舉辦於2013年,吸引了一群關注臺灣歷史與社會正義的年輕人參與,旨在喚起公眾對二二八事件的歷史記憶,並揭露臺灣近代的國家暴力與不公義。活動創辦人藍士博提到,他曾在自由廣場參與過二二八紀念活動,發現參與者多為年長者,年輕人的參與度較低。因此,他希望透過音樂吸引更多年輕人關注二二八事件,並以現場展覽、短講等形式,加深大眾對該事件的理解。[4]
主要活動
[编辑]共生音樂節於每一年的2月28日舉辦,幾乎都在凱達格蘭大道進行。活動內容包含音樂表演、短講及人權市集,另設有展覽區,亦會邀請與二二八事件相關的講者進行「真人圖書館」活動。自第三屆以後,亦在每年2月28日前後舉辦過許多性質相異的推廣活動,例如:威權地景走讀、發放魷魚粥、互動式展覽、電影映後座談會、繪本朗讀等[5]。
參考資料
[编辑]- ^ 陳儀深. 天猶未光:二二八事件的真相、紀念與究責. 台灣: 前衛. 2017. ISBN 9-578-01814-2.
- ^ 蔡喻安. 共生音樂節:二二八事件的敘述者. 台灣人權學刊. 2023-06-01, 7 (1) [2025-07-20].
- ^ 藍士博. 行動,從理解與認同開始 ——共生音樂節的緣起與展望. 想想論壇. [2024-08-12] (中文(臺灣)).
- ^ 轉型正義怎麼做?從德國經驗回看臺灣民間行動(下). future.org.tw. 2019-07-18 [2024-08-12] (中文(繁體)).
- ^ 江昭倫. 共生音樂節紀念二二八 開啟傷痕下多聲道對話. 中央廣播電台. 2024-02-28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