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北宋刻本《范仲淹文集》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北宋刻本《范文正公文集》,是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軍事家范仲淹著作合集於北宋時期的刻本,共二十卷,並且是目前流存于世的《范文正公文集》刻本中年代最早的。現藏於中國國家圖書館。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覽文物[註 1][註 2],亦在第一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註 3]

由於現存的《范文正公文集》(以下簡稱《文集》)古代刻本,均是根據元朝天曆元年(即公元1328年)刊刻的歲寒堂刻本,再修版重印或據以校刻的。因此這一北宋時的刻本作為目前現存年代最早的《文集》刻本,儘管可能仍不是《文集》最早的初刊本,但對於還原《文集》與范仲淹作品的本來樣貌,以及對研究范仲淹生平乃至宋代文學與古書版本學,都有重要的意義。

特徵

[编辑]

與其他多數現存刻本一般,共二十卷。每半頁有九行,一行有十八個字。卷端題有“范文正公文集”,書口題有“集卷一”,卷首有蘇軾所作的《序》。卷一整卷均抄配,根據曾經收藏此刻本的近代藏書家傅增湘的《藏園群書題記》初集卷五中所説,是他收藏後請人“依乾道本按行格字數補錄”,即並非原本。卷二至二十為宋刻原本,間中有抄配。每卷均是先出該卷的細目,然後連接正文。

由於此刻本的避諱字眼,如“桓”(北宋欽宗名)、“構”(南宋高宗名)等字均沒有缺筆以作避諱,所以可以推斷這是北宋時期宋欽宗在位以前(即公元1126年以前)的刻本。同時,元朝天曆元年(公元1328年)的歲寒堂刻本雖然刊刻于元朝,但“構”字寫為“御名”二字,故可以推斷天曆本是根據南宋初年宋高宗在位時的刊刻本而來,因為宋朝時規定如果是當時在位的皇帝的名,必須要將這一字改寫成“御名”。

參考資料

[编辑]
  • 《宋本范文正公文集》(全四冊),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7年10月,ISBN 9787501362400
  • 王瑞來. 《范仲淹集》版本問題考辨. 國家圖書館報刊. 1996年6月, (第1期). 
  • 王嵐. 宋人文集編刻流傳叢考. 南京: 江蘇古籍出版社. 2003年5月: p.47-54. ISBN 7806438025. 
  • 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 (PDF). 文物博函〔2013〕1320号. 中國國家文物局. 2013-07-31. 
  • 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PDF).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2008. 

注釋

[编辑]
  1. ^ 為第四類雜項類,序號27
  2. ^ 根據2013年中國國家文物局所發佈的《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覽文物》,作“北宋刻本《范仲淹文集》(30卷);北宋;中國國家圖書館”,卻與各種他處説法有異。無論是2017年國家圖書出版社所直接影印北宋刻本出版的《宋本范文正公文集(全四冊)》中,亦或是2008年“第一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中作“范文正公文集二十卷;(宋)范仲淹撰;北宋刻本(卷一配抄本);國家圖書館”,均為20卷。又案2003年江蘇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王嵐《宋人文集編刻流傳叢考》中,言“宋刻本《范文正公文集》,文物出版社、山東博物館均藏有蝶裝殘卷一三、一六至二〇數卷,今未及見,不知是否與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本一致(頁49)”。
  3. ^ 編號為01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