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稜角
外观
北稜角 | |
---|---|
最高点 | |
海拔 | 3,882米(12,736英尺)[1] |
地形突起度 | 78米(256英尺) |
列表 | 八銳 |
坐标 | 24°23′16″N 121°13′52″E / 24.387768°N 121.231219°E |
地理 | |
位置 | ![]() |
所属山脉 | 雪山山脈 |
北稜角又稱雪山北角,是台灣雪山山脈主脊核心聖稜線上雪山主峰北鄰的角峰,標高3882公尺[1][註 3],無基石,為八銳之首。位於台中市和平區平等里與苗栗縣泰安鄉梅園村交界,雪霸國家公園範圍內。北稜角與雪山主峰為兩座南北相鄰約450公尺、高度相若、山形相仿的圓頂雙峰,被認為是冰河作用在最高隆起準平原面形成的冰帽下,東西兩端冰斗切割出的雙角峰。在日治時1923年雪山被命名為次高山後,稱現今北稜角為「次高山北角」[註 1],亦稱為「次高山北峰」,而相對稱南鄰的雪山主峰為「次高山南角」,亦稱為「次高山主峰」或「次高山南峰」。戰後初期的地形學書籍各相對稱為「雪山北角」(又稱雪山北峰)與「雪山南角」。[6]在此二峰更北邊,現今的雪山北峰,當時原本稱為凱蘭特崑山(竹東霞喀羅群泰雅語:b'bu' Karantakun,日文轉譯バボー·カランタックン)、塔拉庫霞山(溪頭群匹亞南泰雅語:b'bu' Talahqsya、b'bu' Talax-qsya,日文轉譯タラクッシヤ山)[7]:114頁註釋[5]以及日式山名「次高北山」,後來以「雪山北峰」的山名改稱該山。[註 2] 北稜角與雪山主峰兩峰間隔著和兩峰頂高度差約80公尺的冰蝕埡口,該埡口即為東北方的一號圈谷與西方的四號圈谷的分壁,可能是冰河發育所造成的冰蝕構造。[6]:(圖十三)27,214-225
註釋
[编辑]參考文獻
[编辑]- ^ 1.0 1.1 1.2 1.3 國土測繪中心. 國土測繪圖資(北稜角) (地图).
- ^ 地圖瀏覽器. https://map.happyman.idv.tw/~mountain/twmap3/. [2020-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22).
- ^ Beilengjiao - Peakbagger.com. www.peakbagger.com. [2020-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4).
- ^ 邢天正. 台灣省高山明細表. 登山日記(中華民國六十五~六十六年副冊). 台北市: 野外雜誌社. 1976-08: 下冊6–59 [原刊登於改名後的山協會刊《中華山岳》1972年1—2月號起連載至1974年3—4月號·合載於1974年7月野外出版《登山日記》].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9-21) –通过國家圖書館·台灣記憶系統·典藏資源·台灣鄉土文獻影像.
- ^ 5.0 5.1 佐佐木舜一. 大霸尖山及次高山連峰縱走記. 台灣山岳. No. 7 (台灣山岳會). 1933-11-20: 60–91 –通过國立台灣大學圖書館 特藏台灣期刊文獻 (日语).
- ^ 6.0 6.1 林朝棨 (编). 臺灣省通志稿 卷一:土地志地理篇第一冊(地形). 台北市: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1957 [2022-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0) –通过國家圖書館 台灣記憶.
- ^ 沼井鐵太郎. 3000米以下の台灣山岳. 台灣山岳. 雜錄. No. 7 (台灣山岳會). 1933-11-20: 91,114,122,138 –通过國立台灣大學圖書館 特藏台灣期刊文獻 (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