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核生物界
外观
分类阶元 |
---|
三域系統 |
其他话题 |
原核生物界(kingdom Monera)是1969年罗伯特·魏泰克提出的五界系统 动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与原核生物界 仍然使用此概念。1970年代中期,明确了古菌与细菌的亲缘距离不比古菌与真核生物的距离更近,这导致了原核生物界这一概念被部份人放弃。取而代之的是三域系统。
1866年,恩斯特·海克尔(Ernst Haeckel)首次將原核生物(Monera)作為一個門提出。隨後,愛德華·查頓(Édouard Chatton)於1925年將該門提升為界。最後一個被普遍接受的以原核生物為分類單元的超級分類系統是罗伯特·魏泰克(Robert Whittaker)於1969年建立的五界系统。
此外,原核生物(Monera)這個分類單元是並系群(不包括其最近共同祖先的所有後代),因為目前認為古菌和真核生物與細菌的親緣關係比它們與細菌的親緣關係更近。 「原核生物」(moneran)一詞是該類群成員的俗名,有時仍用於指這兩個域的成員(與「原核生物」(prokaryote)一詞相同)。
在卡尔·乌斯(Carl Woese)於1977年提出的反映生命進化史的三域系统分類體系下,原核生物界(Monera)中的生物被分為兩個域:古菌(Archaea)和細菌(Bacteria)(真核生物為第三個域)。[1]
大多數細菌被歸類為原核生物;然而,一些藍藻(通常稱為藍綠藻)由於其光合作用的能力,最初被歸類為植物界。
參見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Moneran,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2018-02-01 [2018-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