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格萨
| 哈爾格薩 Hargeysa(索馬里語) هرجيسا(阿拉伯語) | |
|---|---|
| 首都 | |
| 坐标:9°33′56″N 44°03′38″E / 9.56556°N 44.06056°E | |
| 國家 | |
| 區 | 马罗迪杰赫州 |
| 獲得首都地位 | 1941年(英屬索馬利蘭) |
| 1960年(索馬利蘭國) | |
| 1991年(索马里兰) | |
| 政府 | |
| • 市長 | 阿卜杜勒-拉赫曼-马哈茂德-埃德 |
| 海拔 | 1,334 公尺(4,377 英尺) |
| 人口(2019) | |
| • 總計 | 1,200,000人 |
| • 密度 | 1,600人/平方公里(3,000人/平方英里) |
| 时区 | EAT(UTC+3) |
| 語言 | 索馬利亞語、阿拉伯語及英語 |
| 宗教 | 伊斯蘭教遜尼派 |
哈爾格薩[1](索馬里語:Hargeysa;阿拉伯語:هرجيسا,羅馬化:Harjīsā)是索馬利蘭的首都。人口約120萬,居民主要為索馬利亞人,隸屬伊薩克部落。
哈爾格薩坐落於索馬利蘭西部的沃戈(Ogo)山區,海拔1260公尺。平均氣溫介於23℃至32℃之間,氣候較亞丁灣沿岸溫暖,夏季更為涼爽。當地降水相對充沛,歷史上曾有大片森林覆蓋。
哈爾格薩是英屬索馬利蘭後期的行政中心。1960年脫離英國獨立,建立索马里兰国,但五天后即併入索马里共和国。索馬利亞內戰期間,哈爾格薩成為索馬利蘭獨立運動的據點,於1988年遭受索馬利亞空軍大規模轟炸。自1991年索馬利蘭宣佈獨立後,該市展開重建。
哈爾格薩道路狀況良好,市郊設有埃加勒國際機場,開通定期航班往返鄰國吉布地及衣索比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
历史
[编辑]史前時期
[编辑]
哈爾格薩郊區發現多處新石器时代岩畫。2002年11月至12月,一支法国考古隊在此進行調查。基於非洲之角地區可能早於公元前5000至2000年即存在經濟活動的假設,團隊旨在搜尋洞穴或岩壁上的考古遺存以資佐證。調查期間,法國考古隊發現了拉斯·吉爾岩畫群,包括十處保存完好的岩石壁龛(洞穴),生動描繪了古人飼養與裝飾家牛的場景。[2]
當地居民早於法國隊數世紀前便知曉這些岩畫,但此發現未獲國際廣泛關注。2003年11月,專家組赴現場對岩畫進行了詳細研究。
除拉斯·吉爾岩畫外,索馬利亞北部陸續發現多處類似遺跡,如海蘭、喀布勒、孔伯烏爾及埃爾·阿尤的歷史建築與岩畫。諸多遺跡亟需系統性研究,以深化地方歷史認知並促進保護[3]。
英属索马里兰时期
[编辑]
1888年,英國與當時的索馬里人蘇丹如瓦桑加里的馬哈茂德·阿里·席勒(Maxamuud Cali Shiire)簽訂條約後,建立名為英屬索馬里蘭的保护地[4]。英國以現屬也门的亚丁為基地駐防該保護國,並由英屬印度派員管理直至1898年。1905年,英屬索馬里蘭轉由外交及國協事務部與殖民地部直接管轄。
基於戰略考量,保護國首府最初設於紅海沿岸貿易港柏培拉。1941年,首府正式遷至哈爾格薩。東非戰爭期間,英屬索馬里蘭於1940年8月遭意大利佔領,1941年3月由英国收復。
1960年6月26日,保護地獨立,成立索马里兰国[5][6]。該國旋即與索馬里信託地(前意属索马里兰)合併,組成索马里共和国[7]。
1960—1980年代
[编辑]
獨立初期,哈爾格薩成為索馬利亞西北州首府。索馬利亞政府於該市啟動多項新建工程,如1977年落成的哈爾格薩省立博物館,此為索馬利亞1960年獨立後首座博物館。哈爾格薩國際機場亦經翻新,配備現代化設施以容納更大型飛機並增闢航線[8]。
1970年代末歐加登戰爭失利後,穆罕默德·西亞德·巴雷將軍領導的索馬里民主共和國社會主義政權開始逮捕涉嫌參與1978年政變的政府及軍方官員[9][10],多數涉事者遭處決[11]。部分官員成功流亡海外,組建反對派團體試圖武力推翻巴雷政權。其中以索馬里民族運動(SNM)最為知名,獲當時執掌埃塞俄比亞的德爾格(DERG,全稱為“軍隊、警察和地方自衛組織協調委員會”)社會主義政權支持。至1980年代末,叛亂組織基本控制哈爾格薩,隨後遭政府軍連日空襲。空襲與交火造成數千人傷亡,市區多地嚴重損毀[12]。
重建
[编辑]
1991年索馬利亞政權垮台及索馬利亞內戰爆發後,控制西北部地區(含哈爾格薩)的伊薩克部落主導的索馬里民族運動單方面宣佈獨立。此後,哈爾格薩及周邊城鎮逐步展開基礎設施重建。
自1991年起,哈爾格薩經歷大規模重建。資金主要來自當地企業家及海外索馬里僑民,後者通過不同渠道將款項匯予本地親屬。大部分毀損的住宅與商業建築得以修復,同時興建眾多新樓宇,市中心單層建築亦逐步被多層甚至高層建築物取代。
地理
[编辑]
哈爾格薩地處山區,位於西北高地一處閉塞山谷內,海拔1,334米(4,377英尺)。
過去城市規模較小時,周邊森林廣布,現今鄉郊仍存大量刺柏。哈爾格薩毗鄰肥沃的謝赫山與達洛山脈,為城市匯集豐沛降水。附近城鎮加比勒是索馬利蘭北部農業中心,雨季可出產大量西紅柿和洋蔥供應周邊。以盛產檸檬聞名的阿拉比西尤亦鄰近本市。南方豪德薩凡納(Baligubadle)吸引包括獅子和豹在內的多種野生動物棲息繁衍。市郊可見捻角羚、野豬、索馬里野驢、疣豬、羚羊、索馬里綿羊、山羊、駱駝及多種鳥類。市區亦設有公共和私人牧場。
氣候
[编辑]哈爾格薩屬半乾旱氣候(柯本氣候分類法BWH)。冬季溫暖,夏季炎熱。雖地處熱帶,但因海拔較高,哈爾格薩極少出現酷熱或嚴寒天氣,此為半乾旱氣候區罕見現象。降水集中於四月至九月,年平均降水量僅400毫米。月均溫介於12月和1月的17℃至6月的35℃之間。
| 哈爾格薩埃加勒國際機場 |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 历史最高温 °C(°F) | 31 (88) |
31 (88) |
32 (90) |
32 (90) |
34 (93) |
33 (91) |
33 (91) |
33 (91) |
32 (90) |
33 (91) |
31 (88) |
28 (82) |
34 (93) |
| 平均高温 °C(°F) | 24 (75) |
26 (79) |
28 (82) |
29 (84) |
30 (86) |
31 (88) |
29 (84) |
29 (84) |
30 (86) |
28 (82) |
26 (79) |
23 (73) |
28 (82) |
| 日均气温 °C(°F) | 17 (63) |
19 (66) |
21 (70) |
22 (72) |
23 (73) |
24 (75) |
23 (73) |
23 (73) |
23 (73) |
21 (70) |
19 (66) |
17 (63) |
21.0 (69.8) |
| 平均低温 °C(°F) | 11 (52) |
12 (54) |
15 (59) |
16 (61) |
17 (63) |
17 (63) |
17 (63) |
17 (63) |
17 (63) |
15 (59) |
13 (55) |
12 (54) |
15 (59) |
| 历史最低温 °C(°F) | 2 (36) |
2 (36) |
3 (37) |
6 (43) |
11 (52) |
11 (52) |
10 (50) |
10 (50) |
10 (50) |
7 (45) |
4 (39) |
4 (39) |
2 (36) |
|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 2.5 (0.10) |
2.5 (0.10) |
25 (1.0) |
53 (2.1) |
53 (2.1) |
66 (2.6) |
33 (1.3) |
79 (3.1) |
56 (2.2) |
20 (0.8) |
2.5 (0.10) |
2.5 (0.10) |
391 (15.4) |
| 平均降水天数 | 0 | 0 | 2 | 4 | 4 | 4 | 2 | 5 | 4 | 1 | 0 | 0 | 32 |
| 平均相對濕度(%) | 63 | 58 | 58 | 56 | 57 | 54 | 53 | 53 | 53 | 52 | 58 | 66 | 57 |
| 数据来源:www.weatherbase.com, data 1999-2011) | |||||||||||||
交通
[编辑]巴士是哈爾格薩最常見的公共交通工具,路線幾乎覆蓋全市。另有城際巴士連接布拉奧、柏培拉、博拉馬等索馬里蘭北部主要城鎮[13]。

隨著城市發展,多家新型計程車公司湧現哈爾格薩,主要由當地企業家與返鄉索馬里僑民投資。這些公司提供覆蓋全城的高品質安全運輸服務,並創造長期就業機會。拉豪計程車是該地區首家此類公司,至2012年已擁有約40輛汽車,含轎車及可容納七名乘客的廂型車[13]。哈爾格薩計程車公司是另一家新公司,擁有四輛轎車、七輛廂型車及十九輛其他車輛。由薩哈爾科技公司安裝的GPS設備,使調度室能監控車輛位置,防止超速及盜竊。其他新型計程車公司還包括達裡士計程車和馬羅迪·捷計程車等。車資低廉,單程僅需15,000至18,000索馬里蘭先令(約2至3美元),同時接受索馬里先令支付[13] 。
埃加勒國際機場是哈爾格薩的國際機場,亦為索馬里蘭最大機場。原名“哈爾格薩國際機場”,後為紀念該國第二任總統穆罕默德·哈吉·伊布拉辛·埃加勒更名[14]。
參考文獻
[编辑]- ^ 周定国 (编). Hargeysa 哈尔格萨 【索】. 世界地名翻译大辞典.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7. ISBN 978-7-500-10753-8. OCLC 885528603. OL 23943703M. NLC 003756704 (中文(中国大陆)).
- ^ The Journal of African Archeology Volume 1.2 (2003) Chapter 3
- ^ Michael Hodd, East African Handbook, (Trade & Travel Publications: 1994), p.640.
- ^ Hugh Chisholm (ed.), 大英百科全书:艺术,科学,文学和一般信息的字典, Volume 25, (At the University press: 1911), p.383.
- ^ Somaliland Marks Independence After 73 Years of British Rule (fee required). The New York Times. 1960-06-26: 6 [2008-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05).
- ^ How Britain said farewell to its Empire. BBC News. 2010-07-23 [2014-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25).
- ^ 大英百科全书,新大英百科全书,(大英百科全书:2002),P.835
- ^ Close Residents of Somaliland sit under a war memorial of a MiG fighter jet in the centre of town in Hargeisa. Reuters. 2013-05-19 [2014-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3).
- ^ ARR: Arab report and record, (Economic Features, ltd.: 1978), p.602.
- ^ Ahmed III, Abdul. Brothers in Arms Part I (PDF). WardheerNews. [2012-02-2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2-05-03).
- ^ New People Media Centre, New people, Issues 94–105, (New People Media Centre: Comboni Missionaries, 2005).
- ^ Jimcaale, Cabdirahman. Consolidation and decentralization of government institutions. Academy for Peace and Development. 2002: 19 [2014-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28).
- ^ 13.0 13.1 13.2 Dahir, Barkhad. Taxi companies in Hargeisa create jobs, ease travel. Sabahi. 2012-12-20 [2013-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15).
- ^ Finance Manager – Reporting & Sub Grant Compliance, Hargeisa. Relief Web. [2013-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