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大谷家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大谷家
僧侶(世襲門跡寺院)
華族伯爵
鶴丸(日野家紋)
本姓藤原北家日野流庶流
出身地京都東山大谷
(現在京都市東山區
根據地西本願寺
東本願寺
家祖親鸞
头衔本願寺派門主
真宗大谷派門首
著名成员大谷光尊日语大谷光尊
大谷光勝日语大谷光勝
大谷光瑞
大谷光瑩日语大谷光瑩
大谷光照日语大谷光照
大谷光演日语大谷光演
大谷光真日语大谷光真
大谷光暢日语大谷光暢
大谷光淳日语大谷光淳
大谷暢顯日语大谷暢顯
宗教浄土真宗
支流木邊家日语木辺家真宗木邊派 本山錦織寺
近松家(浄土真宗本願寺派顯証寺) 等

大谷家净土真宗本愿寺世袭继承的法主( 門主 [1] /門首[2] ) 的家号。在明治时代苗字必称令后,大谷成为姓氏,以親鸞为家祖。大谷光尊(明如)之后的净土真宗本愿寺派门主、大谷光胜(严如)之后的真宗大谷派门首及其一族,以此为姓氏。本愿寺于慶長7年(1602年)分立,通称「西本願寺」与「東本願寺」。因此有西本願寺系的大谷家和東本願寺系的大谷家。明治维新后,東、西两家都被列为華族,成为伯爵家。

家紋

[编辑]

家紋方面,明治时代以后西本願寺大谷家自明治时代以来主要使用西六条八藤和西六条藤(下藤),東本願寺大谷家则主要使用東六条八藤和本願寺抱牡丹紋。

西本願寺大谷家

東本願寺大谷家

明治时代之前的家号

[编辑]
大谷——本愿寺山号

大谷姓来源于后述位于京都东山知恩院北门大谷之地的亲鸾陵墓。大谷使用了“豅”字(意为“长谷”,可解释为“大谷”或“长谷”),本愿寺后来也采用了“豅山”(大谷山)的山号。 令和5年(2023年)西本願寺去掉了“豅”字,改名为龍谷山本願寺。龍谷大學之名也源于此。

本愿寺在战国时代由于一向一揆的扩大,拥有与战国大名相抗衡的势力,因此也被列为战国大名之一,法主的法名和讳被冠以“本愿寺”的“本願寺显如”、“本願寺光佐”是文书中为表示“本願寺法主〇〇”署名,本愿寺法主(门主)的家系从未以本愿寺作为家名或姓氏称“本愿寺氏”。他们以“释”作为佛弟子的姓氏。僧侣的名前加上住寺的名称,是为了区别同名人,例如淨影寺慧遠

歴史

[编辑]

亲鸾的小女儿觉信尼弘長2年(1262年)为亲鸾送终,遗体被收藏在京都东山鸟部野北边的“大谷”。文永9年(1272年)改葬吉水的北边(现在的知恩院塔头崇泰院),建立受东国门徒尊崇的“大谷廟堂”,觉信尼的长子觉惠担任“留守職”负责管理。大谷廟堂吸引了诸国门徒的参拜和捐赠,之后觉惠之子觉如与同父异母的弟弟唯善围绕“留守職”问题发生争执,最后觉如取得胜利,确立了自己家族世袭“留守職。正和元年(1312年),觉如将廟堂寺院化,成立大谷本愿寺。元弘元年/元德3年(1331年),觉如撰《口传抄》,表明“三代传持的血脉”,主张法灯继承,自称本愿寺第3代。

此后,觉如的子孙继承的本愿寺教团逐渐形成,在室町时代的第5代绰如时期传至北陆地方。到第7代存如时代,在加賀能登越前近江等地形成了本愿寺教团。但是,与亲鸾死后致力于教团形成的其他净土真宗系统相比,教团形成起步较晚,室町时代前期的本愿寺被认为是青蓮院末寺,据说大谷家也凭借与日野家(亲鸾的本家)的渊源,成为九条家的家司。

15世纪后期,在本愿寺派第八代莲如的努力下教团传遍日本。但由于比叡山的镇压,大谷本愿寺在宽正6年(1465年)被破坏。莲如去了越前的吉崎(吉崎御坊),接着去了京都郊外的山科(山科本愿寺)。加贺在莲如的势力扩张背景下,于長享2年(1488年)爆发加賀一向一揆,加贺的本愿寺教团驱逐守護富樫氏,出现“百姓治国”的状况,持续至天正8年(1580年),约百年由净土真宗门徒进行治理。

16世纪,在战国动乱中,本愿寺教团以零散的农民地侍、土豪等武士阶层组织在日本各地活动,但山科本愿寺在天文法華之亂遭受战争。第10代證如移居摄津西成郡(现在的大坂府大坂市)莲如开设的石山御坊,为石山本願寺

石山本愿寺位于上町台地北端的山顶,控制着淀川河口的交通要地大坂,证如与诸大名、室町幕府、朝廷关系紧密,本愿寺的势力基础稳定下来。另一方面,證如时代末期开始,以北陆为首的地方本愿寺教团中,也出现了脱离本愿寺的统制而独立的情况。

證如之子第11世显如时,已成为事实上独立大名的本愿寺教团进入畿内,与企图从宗教势力手中夺取领地权并确立统一支配的織田信長对立。从元龜元年(1570年)开始持续10年的本愿寺与织田氏的抗争,也就是石山合戰,是由守在已要塞化的石山本願寺的显如等人和在各地展开抵抗织田氏运动的本愿寺门徒联手形成的。寺院占据优势,令信長大为苦恼。天正2年(1574年),伊势国长岛的愿证寺被织田氏所灭,天正3年(1575年),越前一向一揆被消灭,各地的抵抗减弱,天正6年(1578年)。在第二次木津川口之戰中,与本愿寺同盟的毛利氏水军被织田水军击败。本愿寺的同盟屡屡战败,而本愿寺依然在杂贺众的支援下保持强势,但逐渐被孤立,天正8年,由于正親町天皇的敕命而最终屈服于信長,退出石山御坊失去领地权。

本願寺分裂後

[编辑]

此时,长子教如主张违背顯如的意愿继续抵抗。天正20年/文禄元年(1592年)显如圆寂,教如即位,但由于丰臣秀吉的意向,教如在翌年文禄2年(1593年)隐退,由三子准如接任。但是,教如继续教化活动,支持他的末寺也很多,庆长7年(1602年),德川家康将教如的寺地赐予六条乌丸,本愿寺分立。此后,本愿寺教团分裂为東、西两派。

親鸞是堂上家公家)日野有范之子,继承了日野广纲(觉惠的父亲)血统的東、西两大谷家当主,有代代成为有力公家猶子的习惯,代代都继续与公家通婚,母系也向公家化发展。明治维新后,两大谷家被列为华族,都被授予伯爵爵位。其他世袭门迹家和神道系的世袭宮司國造家则被授予男爵,这是破格的待遇。

東本愿寺骚乱

[编辑]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谷派内部围绕东本愿寺和宗门的存在方式等问题而爆发了内部冲突,截至令和5年(2023年),東大谷家族仍然处于分裂状态。

与皇室、贵族的关系

[编辑]

近代大谷家族与皇室/贵族公家 )通婚例。

浄土真宗本愿寺派
真宗大谷派
浄土真宗東本願寺派

系圖

[编辑]
实线表示亲生子女,虚线(垂直)表示收养子女,虚线(水平)表示婚姻关系。
日野家
藤原有信
日野有信
日野實光藤原宗光
日野宗光
日野資長
〈日野家嫡流〉
藤原經尹[3]
日野经尹
藤原範綱[4][3]
(日野範綱)
藤原宗業[3]
(日野宗業)
藤原有範[3]
日野有範
(九条兼實之女)[5]宗祖親鸞惠信尼[6]尋有兼有有意行兼藤原信綱
(日野信綱)
印信[7]
(範意)
益方入道有房
(道性)
慈信房善鸞[8]信連房明信小黒女房高野禅尼小野宮禅念覚信尼藤原廣綱
(日野廣綱)
如覚
<真宗誠照寺派>
2代如信唯善光玉尼[9][10]覚惠
良覚
3代覚如
秀覚
從覚存覚
真宗木邊派
秀雲
4代善如綱嚴/慈觀
秀應
5代綽如慈達
秀慶
6代巧如慈賢
秀荣
7代存如
秀意
8代蓮如
秀盛
蓮乗蓮綱9代實如蓮淳蓮誓蓮悟實悟順如實順
〈顕証寺〉
秀顕
圓如慶寿院實惠
〈願証寺〉
實淳
〈顕証寺〉
實真
10代証如証惠証淳
11代顕如証意証荣顕淳
東12代教如
東本願寺
顕尊[11]西12代准如
西本願寺
顕忍准誓
13代宣如13代良如准教
14代琢如14代寂如寂圓[12]寂淳寂寿尼
15代常如16代一如九条兼晴
17代真如一圓15代住如[13]16代湛如[14]17代法如[15]
19代乗如18代從如18代文如法真
〈顕証寺〉
20代達如19代本如文淳近松摄真
21代大谷光勝
嚴如[16]
〈東大谷家〉
和子[17]20代廣如[18]近松泽潤近松泽含
22代大谷光瑩
現如
21代大谷光尊
明如
〈西大谷家〉
近松尊定
23代大谷光演
彰如
章子[19]大谷瑩潤22代大谷光瑞
鏡如
大谷光明
浄如
九条武子大谷尊由木邊孝慈[20]
真宗木邊派
24代大谷光暢
闡如
智子[21]大谷暢慶大谷演慧
闡教[22]
23代大谷光照
勝如
木邊宣慈
26代大谷暢裕
修如
24代大谷光真
即如
二条秀淳
<真宗誠照寺派>
弘子木邊圆慈
25代大谷光道
秀如
<真宗東派>
25代大谷暢順
經如
<大谷本願寺派>
25代大谷暢顯
淨如
大谷裕[23]25代大谷光淳
専如
木邊顯慈
大谷光輪
樂如
25代大谷光紹
興如
<東本願寺派>
贵代子
26代大谷光見
聞如
大谷紹爾

脚注

[编辑]
  1. ^ 本願寺派門主呼称由「浄土真宗本願寺派宗法」第3章规定。
  2. ^ 大谷派門首呼称使用为「真宗大谷派宗憲」第四章規定。
  3. ^ 3.0 3.1 3.2 3.3 关于經尹、範綱、有範在『尊卑分脈』与『本願寺系図』中的関係不同。本図依据『本願寺系図』。
  4. ^ 藤原範綱(日野範綱)…親鸞得度(入室)为養父。
  5. ^ 『日野一流系図』记载宴意(印信)之母为「後法性寺摄政兼實公女」。而兼實日記『玉葉』记录了兼實的两个女儿,一人为後鳥羽天皇中宮宜秋門院任子,另一个4岁夭折。(本願寺史料研究所報 第26号、平松令三「西本願寺蔵 古本本願寺系図について」P.8、参照。)。
  6. ^ 另有说法父亲是三善為教。
  7. ^ 『日野一流系図』记载親鸞的长子为宴意(印信)。
  8. ^ 关于善鸞的母亲有不同的说法,惠信尼是继母,生母是“善鸞義絶状”中记载的女房。
  9. ^ 如信之妻(『大谷嫡流實記』)
  10. ^ 『真宗の教えと宗門の歩み』第4版、P.31。/『如信上人』P.39-40。
  11. ^ 興正寺17世。
  12. ^ 良如十子。亀山本德寺8世。
  13. ^ 幼時成为寂如養子,与寂如之女結婚。
  14. ^ 寂如十子。成为義兄住如的养子,继承本願寺宗主之位。
  15. ^ 寂圓次子。顕証寺第11代。
  16. ^ 「嚴如」是旧字体的正式表记。也有用「厳如」新字体表記的情况。
  17. ^ 伏見宮邦家親王第4王女。旧名:和子女王。
  18. ^ 成为伯父本如的养子,继承本願寺宗主之位。
  19. ^ 三条實美三女。載仁親王妃智惠子之妹。
  20. ^ 17歳进入真宗木邊派本山錦織寺継承为第20代法主。
  21. ^ 久邇宮邦彦王第三王女。
  22. ^ 大谷暢顯(淨如)继承第25代门首的1993年(平成5年)-1996年(平成8年)之间,担任同派門首代行
  23. ^ 2017年(平成29年)3月28日被任命为键役。[1]

参考

[编辑]
  • 『新訂増補国史大系・尊卑分脉 第1篇』吉川弘文館 黒板勝美、国史大系編修会(編)ISBN 4642003622
  • 『新訂増補国史大系・尊卑分脉 第2篇』吉川弘文館 黒板勝美、国史大系編修会(編)ISBN 4642003630
  • 『新訂増補国史大系・尊卑分脉 第3篇』吉川弘文館 黒板勝美、国史大系編修会(編)ISBN 4642003649
  • 『新訂増補国史大系・尊卑分脉 第4篇』吉川弘文館 黒板勝美、国史大系編修会(編)ISBN 4642003657
  • 佐佐木月樵 (编). 親鸞傳叢書. 無我山房. 1910. 
  • 高松信英. 親鸞聖人伝絵 -御伝鈔に学ぶ-. 真宗大谷派宗務所出版部. 1987年刊行. ISBN 978-4-8341-0164-5. 
  • 平雅行. 歴史のなかに見る親鸞. 法藏館. 2011. ISBN 978-4-8318-6061-3. 
  • 平松令三. 親鸞. 歴史文化ライブラリー37. 古川弘文館. 1998. ISBN 4-642-05437-5. 
  • 同朋大学仏教文化研究所 編. 誰も書かなかった親鸞-伝絵の真実. 法藏館. 2010. ISBN 978-4-8318-7458-0.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