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威海卫宗座监牧区
天主教威海卫宗座监牧区 Apostolica Praefectura Veihaiveiensis 天主教威海教区(中方建制) | |
---|---|
教会管区 | |
天主教會 | |
基本信息 | |
教座位置 | ![]() |
管轄範圍 | 威海市全境,及烟台市海阳市、牟平区 |
禮儀形式 | 羅馬禮 |
所屬教省 | (直属圣座) |
創設時間 | 1931年 |
撤銷時間 | 2000年(中国单方面) |
主教座堂 | 威海卫市内天主堂 |
首長職銜 | 威海卫宗座监牧 |
語言 | 普通话、韩文 |
教務首長 | |
教宗 | 良十四世 |
教省總主教 | 张宪旺 |
宗座監牧 | 教座出缺 |
統計資料 | |
教友人數 | 500+(中国籍近300,韩国籍近200) |
堂區數 | 1 |
神職人員 | 1 |
聯絡資訊 | |
- 電話 | +86 (0)631 5301737 |
天主教威海卫宗座监牧区(拉丁語:Apostolica Praefectura Veihaiveiensis)是天主教在中国山东省威海市设立的一个宗座监牧区,位于山东教省境内,辖威海市全境及烟台市牟平区、海阳市[1];中方建制为“天主教威海教区”,并于2000年并入烟台教区[2]:141。
历史
[编辑]初传(1900年—1931年)
[编辑]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法国人罗汉光由烟台东境总堂[a]派抵威海后,在威海城里仓房巷租赁民房开始传教。至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在西门外买地19亩,盖房18间[3]。同年,罗汉光回烟台,英人郎炳华被派来威海,在北门外纪念路三角花园西买地35亩,着手修建教堂[4],即威海市内天主堂。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天主教传入牟平,时有传道男6人、女2人[5]。
中華民國成立后,天主教开始传至周边各县。民国元年(1912年),由烟台回乡的纪福义(又名纪老九)与其女儿纪转首次将天主教传入文登县石岭村(现归初村镇)[6]。同年,一名尹姓先生以教私塾为名到荣成县盐滩村(现归泊于镇)传教,后有法国神父朗司丁时来时去,天主教传入荣成[7]。次年,郎炳华从威海来到石岭,买下4间民房做教堂[6]。民国3年(1914年),在牟平建立第一座天主堂(东关堂)[5]。民国10年(1921年),下肖家村(现归崖子镇)刘仁千于烟台加入天主教后返回乳山县传教;民国14年(1925年)在村内设教堂,属方济各会[8]。此时,威海地区为芝罘代牧区的一个总铎区,经费由芝罘代牧区发给[3]。
威海卫自治区(1931年—1938年)
[编辑]民国20年(1931年)6月18日,教廷从芝罘代牧区分出威海卫行政区,及海阳、牟平、文登、荣成4县[b]1特别行政区[1]设威海卫自治区[9]:93,辖市内、盐滩村、文登城、文登北庄、牟平东关、牟平埠西头等堂区[3]。此时,天主教背景报纸《崇实报》宣称自治区内有教友1万5千名[10]。次年1月29日,加拿大人杜安坤来威海主持教务,任自治区首长[9]:95。教会以举办学校和慈善事业吸引群众,发展教徒[3]。同年,在牟平县埠西头村(现归观水镇)建立教堂,该堂区将天主教传入海阳[11]。民国23年(1934年),威海自治区经营有两所教会学校,分别为海星学校、明星女学校[12](1948年两校合并为鲸园小学)。该年12月10日,从卢森堡方济各会到威海6名修女,筹设专收女孩的育婴堂,直到次年6月15日已收45人[13]。民國24年(1935年),在露石台建宽仁院,开办修院,有中国籍教士12人[4];同年春、夏,中华公教进行会威海独立教区男子部、青年部、妇女部指导会先后成立[14][15]。
至民国25年(1936年),自治区内共有大、小圣堂17处,教徒3,115人,领洗者2,123人[3]。同年5月20日,宗座驻华全权代表蔡宁总主教自青岛抵达威海巡查教务,至23日下午离开;9月20日,自治区首长杜安坤参加了南京宗座代牧于斌主教的祝圣典礼[16]。这一时期是威海天主教发展的鼎盛时期;然而,由于威海卫背靠儒学发源地,宗教氛围并不浓厚,且威海卫租界当局官员,如庄士敦和骆仁廷等均不支持大规模传教,导致天主教在威海发展并不兴盛[17]。
威海卫宗座监牧区(1938年至今)
[编辑]曲折发展(1938年—1949年)
[编辑]民国27年(1938年)2月9日,威海卫自治区升格为威海卫宗座监牧区,由法国方济各会圣巴斯嘉会省管理;监牧初仍由杜安坤担任[18],6月2日,路道宣任宗座监牧[19],杜安坤调任烟台[9]:108。
民国29年(1940年),日军入侵荣成,教堂或被炸毁、或被强占,外籍传教士被日军驱逐或逃走,其活动受到限制,逐渐消沉,但仍有一些教友活动[7]。乳山境内,每年春秋两季,英国神父郭士兰、加拿大神父希耀东、法国神父费日德步境一次,把夏村方圆内教徒集中起来举行教务活动[8]。该年,牟平县有天主教徒700人[5]。民国30年(1941年)底,威海县有教友849人[3];文登县有教友113人,其中男50人、女63人[6]。该年,海阳县因外籍神父搬走,天主教活动慢慢消失;此前共有教友117人,主要分布在山区村庄[11]。
民国36年(1947年)10月,国民党军队进攻威海后,教徒渐少[4]。次年1月底,路道宣等人离威海,余者到荣成盐滩堂避战。1948年,法籍神父希耀东因故被逐出牟平,来到威海[5]。至1949年,威海县内信教者大为减少,到教堂望弥撒的只有60余人[3]。该年,乳山县共有教友102名,分布于28个村庄[8]。1949年3月28日,路道宣辞任宗座代牧[19]。
活动停滞(1949年—1985年)
[编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收紧宗教政策。1950年1月27日,甘霖被任命为宗座代牧[9]:137。甘霖代牧是法国斯蒂蘭旺代人,1930年晉鐸,1935年到山東,任威海衛市区堂區本堂,1937年又調往鄉間六年,後任方济各會威海衛院長;1948年调任方济各会上海账房副总管[20],被任命为宗座代牧时仍在上海。当年,教区有教堂9座、会籍司铎6人(一说7人[21]:575)、修女16人(外籍13人、华籍3人[21]:575)、教友4,150人[22]。同年,外籍教士开始离境,乳山县天主教活动逐渐停止[8];次年,甘霖被囚禁于上海[20],威海县天主教活动也逐渐停止,尚有可耕地36亩,房屋479间[3];文登县有教友25名,但活动也已经停止[6]。1951年7月,文登县政府占用牟平天主堂的房屋开办中学,后转交给牟平一中[5]。
此时荣成县尚有教友161名,其中男性119名、女性42名。荣成石岛村20多名教友向县委统战部申请复会,未得准许。1952年,法籍神父费义德被政府指控以医生身份进行“间谍活动”,驱逐出境,盐滩堂查封[7]。牟平县内,法籍神父德维馨因与烟台境内圣母军组织联系,批评土地改革与抗美援朝,被政府认定“进行特务活动”,该年10月被驱逐回国;随后,牟平教会的房产和土地被没收,两位修女婚配,牟平县天主教活动停止[5]。荣成部分教友以不同方式秘密串连,三五人活动,并与威海新教教会通信联络,1954年也被查封,荣成县天主教活动至此停止[7]。当年,甘霖被驱逐出境,到香港医院休养后回到法国[20]。
1957年后,中方官方将威海监牧区称为“威海教区”,归为山东省天主教11个教区之一[21]:559。1957年4月17日,威海籍神父杨学哲由青岛返威任代监牧,并于5月19日在市内天主堂鸣钟开堂。但看热闹的很多,进堂做弥撒的却很少,后自行离去[23]:27。
1959年,甘霖代牧抵达台灣,到台北总教区(1961年3月21日划归新竹教区[24])桃园县楊梅镇(现桃园市杨梅区)從事堂區工作,期间于1970年2月24日至1976年9月20日[9]:160,164又兼澎湖宗座署理(1991年2月26日划归台南教区[25])。1986年,甘霖代牧退休,1994年5月20日在桃园病逝[20]。至此,威海卫代牧区进入了教座出缺状态。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宗教政策得到落实。1982年,文登县将已拆除的石岭教堂折价600元交由政府代管[6]。1983年6月,海阳县委统战部因盘石店天主堂被拆除,决定由铲除单位偿款200元;1985年1月7日,县政府又因郭城镇北申家天主堂被占用,补偿800元[11]。
缓慢复兴(1985年—今)
[编辑]20世纪80年代初,威海境内的天主教活动逐渐恢复[4]。1985年,威海市(县级市,现环翠区)筹组天主教爱国会[4]。该年,牟平县境内有教友8人;2000年,有教友4人[5]。1989年10月,乳山县内有教友49人[8]。
2000年,山东省天主教爱国会、天主教教务委员会(“省天主教两会”)将烟台教区和威海教区合并为新的烟台教区[2]:141。同年10月6日,威海市宗教界人士举行座谈会,抗议若望保禄二世将中华殉道圣人封圣的决定[26];官方称威海有“天主教教区神职人员”参会[27],说明至晚于2000年,威海已经有了新的神职人员。
2001年1月27日,地级威海市天主教第一次代表会议在环翠区举行,全市13位神长教友参加了会议[26],威海市天主教爱国会正式成立,教务活动由烟台教务委员会代管[4]。2002年圣诞节,原宽仁院房产移交威海市天主教爱国会,并在此设天主教堂,此前仅能几间平房中开展活动[28]。2004年,威海市有教友98名、慕道友20名[2]:178。
现状
[编辑]目前,威海监牧区宗座监牧处于教座悬缺状态,实际由烟台教区管辖;境内目前仅有1个堂区,即威海天主堂(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宽仁院旧址院内,环翠区海滨北路92号),管辖中国籍教友近300人。2005年5月起,韩国教友在威海被批准开展宗教活动,由韩国籍神父主持活动。截止2016年,有韩国教友近200人,也在威海天主堂活动[29]。威海天主堂目前平日弥撒时间为早7时,主日弥撒时间为8时30分[30]。
根据查询威海市公开数据开放网显示,截止2024年7月,威海市境内共有华籍备案天主教神职人员1人,住威海天主堂,属环翠区竹岛街道[31]。
历任首牧
[编辑]威海卫自治区首长
[编辑]- 杜安坤神父,O.F.M.(1932年1月29日—1938年2月9日)Louis Prosper Durand,加拿大籍,1885年生,1912年7月25日晋铎,1932年1月29日晋牧,1938年调任芝罘宗座代牧,领塞贝拉领衔教区主教衔,1946年转任烟台主教,1950年1月20日荣休,1972年8月7日在日本东京八王子市过世[32]。
威海卫宗座监牧
[编辑]- 杜安坤主教,O.F.M. (1938年2月9日—1939年6月2日)自治区首长转任宗座监牧[18],次年6月2日调任芝罘。
- 路道宣主教,O.F.M.(1939年6月2日—1949年3月28日)Cesaire Stern,法籍,1877年生,1904年8月21日晋铎,1939年6月2日晋牧,1948年1月底因战事离境[3],1949年3月28日荣休,1957年11月5日过世[19]。
- 教座出缺(1949年3月28日—1950年1月27日)
- 甘霖主教,O.F.M.(1950年1月27日—1986年)Edouard Gabriel Quint,法籍,1905年生,1930年7月20日晋铎,1950年1月27日晋牧,1952年被驱逐出境,1959年回台湾,1970年2月24日至1976年9月20日兼任澎湖宗座署理,1986年荣休,1994年5月20日在桃园过世[20]。
- 杨学哲神父代监牧(1957年4月17日—?)华籍,原驻扎于青岛,1957年被中方任命为“代监牧”,未经教廷方面审批;5月19日在原座堂重新开堂,应者寥寥;后自行离去,不知所踪[23]:27。
- 教座出缺(1986年至今)
教堂设施
[编辑]威海卫内
[编辑]威海监牧区的主教座堂位于威海市内,今鲸园街道文化路6号,鲸园小学院东。该堂始建于1902年,内设教堂一处,附设海星学校一处、葡萄园一处。该院是方济各会在威海的中心活动区。教堂有二层楼池座,可容400人做弥撒[3],池座屋顶设钟楼。院子北面有两排平房,为传教士宿舍。1953年,外国神长被驱逐,天主堂只剩下一名中国修女和一名看门人。教堂停止活动后,天主堂院内建筑被威海市教育局教研室使用。70年代初,天主堂被改为食堂,拆除钟楼。北面两排平房,前排改为教研室办公场所,后排改为教职工宿舍。1987年后,这两排平房也被拆除。改造成饭店、食堂的天主堂保留至今,但面目全非[23]:26-27。
除此之外,威海卫内还设有圣母院和宽仁院两处教务设施。
圣母院(又译圣僧院)位于鲸园小学西侧,建于1908年,内附设明星女子学校、接生院、方济医院、养老院、幼稚院、绣花厂等各一处。1940年,有中外籍传教士14人(国籍6人)。学校只收女生,校长为中国人[3]。50年代,圣母院停止活动,大部建筑被威海市立医院使用。1960年代末,市立医院迁出后,在此开办无线电厂。1991年9月,全院共6栋44间被拆除,建起民族宗教大厦、威海市房管局办公楼等建筑。除此之外,西侧还有部分土地被拓宽新威路占用[23]:142-143。
宽仁院位于市区海滨北路92号,建筑面积2822.9平方米,原是1902年英商和记洋行在露石台的别墅,1935年由威海监牧区出资将别墅买下,并扩建成宽仁院作为天主教活动场所。该院由卢森堡黑衣修女会负责管理,内除设修道院外,并附设弧儿院、施诊所、园艺院等。有中外籍传教士12人(外籍3人)。孤儿院收容婴儿最多时达168人,除病亡外,余者被人领走,至1949年,只剩下9人(其中包括病残4人)[3]。1951年自立革新运动后由文登专区接管,1952年改为威海发电厂办公所用,1993年11月归还给教会,于2002年圣诞节开堂。目前为威海唯一一座天主堂。1992年6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9]。
周边各县
[编辑]荣成
[编辑]荣成全县共有5座天主堂,分布于盐滩、管家(现归崖西镇)、同家庄(现归夏庄镇)、干占村(现归东山街道)和城厢。
盐滩堂建于1912年,有瓦、草房24间,分作教堂和办学使用。最盛时有神父4名,教友100名。1952年被查封。管家堂建于1915年, 有房11间,钟楼1座,土地1.3亩。1919至1938年是该堂最盛时期,有神父3人,发展教友60余人。1940年日军入侵后,其活动便移至盐滩教堂中进行。1947年被封, 后改设学校,现已废弃。同家庄堂建于1920年,由管家堂分设。1923年教堂建成,计草房9间,地2亩。1926年又盖起瓦房4间。该堂由甘霖神父(后任威海卫监牧)主持,兴盛时有4名神父常住,教友50余人。1938年甘霖调任,教会组织逐渐消沉,1940年绝迹;1979年教堂被拆除。干占堂1925年建立,隶属威海教会,租用民房,由一杨姓女子主持传教,发展教友30余人。1934年杨教士去威海后,该教会的活动亦渐趋停止。城厢堂隶属盐滩堂,1935年建成,有砖木结构二层楼房一幢10间,瓦房7间。 教堂由法籍神父德维欣主持,有2名中国神父,发展教友7人。1940年被伪军强占;1942年传教士撤走,1944年教堂被日军飞机炸毁[7]。
文登
[编辑]文登全县有3座天主堂,分布于石岭、北庄(现归泽头镇)村和文城。
石岭堂建于1917年,占地6亩,有房7间,先后发展教友113人。1942年到1943年,神父相继离去,教堂关闭,活动停止,其房产归村所有。北庄堂建于1913年,由原先的王氏家祠改为天主教堂;1934年新建教堂8间,共有教友百余名。1941年卢森堡籍葛德元神父主持教务;此时北庄已成为解放区,葛神甫将物资搬到文城堂,教务交张神父负责。1943年,张神父又将教务交给老教友杜曰轩负责。嗣后,北庄堂日渐冷清,不久停止活动。文城堂建于1933年,在文山前,有堂25间,先后发展教友31人。1948年葛德元返回威海后教堂关闭,活动停止[6]。
牟平和海阳
[编辑]牟平全县有6座天主堂,分布于肖家(现归水道镇)、埠西头、桑园(现归莒格庄镇)、屯车夼(现归高陵镇)、双林前(现归姜格庄街道)和要捷村(现归院格庄镇)。
东关堂是牟平第一座天主堂,建于1914年,在东关大街西首路,占地3亩,房84间;1940年后有1位神父、两名修女在此居住。埠西头堂为主要堂区,占地4.5亩,有房屋52间,常驻神父1名。1951年,牟平天主堂一部分房屋被文登专区政府征用。1952年10月,所有房产土地均被没收[33]。
海阳境内天主堂与牟平关系密切,有3座天主堂,分布于盘石店、北申家和羊角泮(现归凤城街道),均属于埠西头堂区。1941年,外国神父撤走,各堂逐渐荒废。盘石店堂有房4间,1949年后被粮管所占用,后因年久失修被拆除;北申家堂也有房4间,1942年改为学校教室,后随学校搬迁同时拆除[11]。
乳山
[编辑]乳山全境共有2座天主堂,分布于下肖家和夏村。
下肖家堂建于1925年,由从烟台回乡传教的刘仁千建立。夏村堂由本村人王茂昌建立于1934年。两堂皆由威海监牧区埠西头堂区统辖。1950年活动停止[8]。
參考資料
[编辑]- ^ 1.0 1.1 刘志庆. 中国天主教教区沿革史.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7: 131. ISBN 978-7-5203-0943-1.
- ^ 2.0 2.1 2.2 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 山东省志·宗教志(1991—2005). 济南: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20: 141,178. ISBN 978-7-209-11068-6.
-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威海市志(原县级)·民情民俗·宗教信仰·天主教. 山东省情资料库. 2022-06-23 (中文).
- ^ 4.0 4.1 4.2 4.3 4.4 4.5 环翠区志·社会生活·宗教·天主教. 山东省情资料库. 2022-06-23 (中文).
- ^ 5.0 5.1 5.2 5.3 5.4 5.5 5.6 烟台市牟平区志(1978―2000)·社会生活·宗教·宗教组织. 山东省情资料库. 2022-06-23 (中文).
- ^ 6.0 6.1 6.2 6.3 6.4 6.5 文登市志·风俗宗教·宗教·天主教. 山东省情资料库. 2022-06-23 (中文).
- ^ 7.0 7.1 7.2 7.3 7.4 荣成市志·民俗宗教·宗教·天主教. 山东省情资料库. 2022-06-23 (中文).
- ^ 8.0 8.1 8.2 8.3 8.4 8.5 乳山市志·风俗宗教·宗教信仰·天主教. 山东省情资料库. 2022-06-23 (中文).
- ^ 9.0 9.1 9.2 9.3 9.4 赵庆源. 中國天主教教區劃分及其首長接替年表. 台南市: 闻道出版社. 1980: 93, 95, 108,137,160,164.
- ^ 山东又添设两教区. 中外要聞. 崇實報 (34). 1931-09-04: 6 (中文).
- ^ 11.0 11.1 11.2 11.3 海阳县志·政党社团·社会团体·宗教团体. 山东省情资料库. 2022-06-23 (中文).
- ^ 公交学校调查. 宗教與文化. 益世报 (北平). 1934-08-17: 13 (中文).
- ^ 写于威海卫. 方濟各仁愛會在中國之事業. 中外要闻. 崇实报 (重庆: 重庆曾家岩圣家书局). 1935-6-14: 5 (中文).
- ^ 山东威海卫独立教区公进妇女部区指导会成立. 公教妇女 2 (3) (北平: 中华公教进行会总监督处). 1935: 186 (中文).
- ^ 會務:山東威海衞獨立敎區青年區指會成立. 磐石杂志 3 (9) (天津: 中华公教进行会总监督处). 19351935-11-01.
- ^ 首都代牧于斌主教在平祝聖經過. 要讯. 崇实报 (重庆: 重庆曾家岩圣家书局). 寵光社. 1936-10-16: 1 (中文).
- ^ 西方传教士在威海卫. 中国档案报. 2004-02-13 (中文).
- ^ 18.0 18.1 教闻拾零. 時事要訊. 崇实报. 1938-05-06: 2 (中文).
- ^ 19.0 19.1 19.2 Father Cesaire Stern, O.F.M. †. [2018-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22).
- ^ 20.0 20.1 20.2 20.3 20.4 甘霖主教. 小兄弟会中华之后会省. 2024-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2-09) (中文).
- ^ 21.0 21.1 21.2 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 山东省志·少数民族志、宗教志. 济南: 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8年: 559,575. ISBN 7-209-02178-7.
- ^ Apostolica Praefectura Veihaiveiensis. [2008-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5).
- ^ 23.0 23.1 23.2 23.3 张建国; 周德峰 (编). 威海老洋房. 济南: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16: 26-27,142-143. ISBN 978-7-5474-1745-4.
- ^ 成立紀要 - 天主教新竹教區. 2024-02-29 [2025-07-25] (中文(臺灣)).
- ^ 馬公, 聖母病人之痊天主堂. [2023-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05).
- ^ 26.0 26.1 威海年鉴(2001)·社会生活·民族宗教. 山东省情资料库. 2022-06-23 (中文).
- ^ 山东年鉴2001·社会生活·民族宗教. 山东省情资料库. 2022-06-23 (中文).
- ^ 威海教友. 发展中的威海教会. 信德报. 2004-08-25 (中文).
- ^ 29.0 29.1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威海宽仁院情况介绍. 威海市文化和旅游局. 2016-10-26 (中文).
- ^ 宽仁院 - 快搜教堂 - 万有真原. www.wanyouzhenyuan.cn. [2025-07-25].
- ^ 威海市宗教教职人员信息. 威海市公开数据开放网. 2024-07-13 (中文).
- ^ Bishop Louis Prosper Durand, O.F.M. †. [2018-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4).
- ^ 王本世 等 (编). 第二十三编 宗教. 牟平县志. 北京: 科学普及出版社. 1991: 619. ISBN 7-110-02207-2.
引用错误:页面中存在<ref group="lower-alpha">
标签或{{efn}}
模板,但没有找到相应的<references group="lower-alpha" />
标签或{{notelist}}
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