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凯林
- العربية
- مصرى
- অসমীয়া
- تۆرکجه
- Беларуская
- Български
- বাংলা
- Bosanski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nglish
- Esperanto
- Español
- Eesti
- Euskara
- فارسی
- Suomi
- Français
- עברית
- Magyar
- Հայերեն
- Bahasa Indonesia
- Ido
- Italiano
- 日本語
- ქართული
- Қазақша
- 한국어
- Latina
- മലയാളം
- Bahasa Melayu
- مازِرونی
- Plattdüütsch
- Nederlands
- Norsk bokmål
- ਪੰਜਾਬੀ
- Polski
- Português
- Română
- Русский
- Simple English
- Slovenčina
- Српски / srpski
- Svenska
- தமிழ்
- Türkçe
- Українська
- اردو
- Tiếng Việt
外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威廉·乔治·凯林 | |
|---|---|
| 英文名 | William G. Kaelin |
| 出生 | (1957-11-23) 1957年11月23日(67歲) 美國紐約州紐約 |
| 国籍 | |
| 教育程度 | 博士学位(杜克大学) |
| 雇主 | 哈佛医学院 |
| 奖项 | 盖尔德纳国际奖(2010) 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2016)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9) |
威廉·乔治·凯林(英語:William George Kaelin,1957年11月23日—),生于纽约,美国癌症学家、哈佛医学院教授。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
生平
[编辑]凯林1979年获杜克大学化学学士学位,1982获得同一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赴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实习,后转至丹纳-法贝尔癌症研究所。1992年有了自己的实验室。1998年成为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
凯林早期的工作是研究与细胞增殖有关的E2F蛋白。之后他研究了希佩尔-林道综合征(VHL)。他发现VHL蛋白参与缺氧诱导因子(HIF)的标记从而抑制它。氧气不足,则HIF的羟基化程度低,则无法正常被VHL蛋白标记,从而启动血管的生长。这对理解细胞信号传导做出了贡献。他的小组还研究了RB-1以及p53癌症抑制基因。[1]
2010年,凯林被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并获盖尔德纳国际奖。[2]2016年获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3]
2019年,凱林獲得2019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参考资料
[编辑]- ^ William G. Kaelin, Jr., MD. [2016-09-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16).
- ^ William G. Kaelin Jr. MD. [2016-09-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5).
- ^ Oxygen sensing – an essential process for survival. [2016-09-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4).
| 1901年-1925年 | |
|---|---|
| 1926年-1950年 | |
| 1951年-1975年 |
|
| 1976年-2000年 |
|
| 2001年-至今 |
|
注:年份不一定是實際獲獎時間,1914年、1922年、1926年、1938年、1943年的獎項都延後一年頒發。 | |
加拿大盖尔德纳国际奖获得者 | |||||||||||||||||||||
|---|---|---|---|---|---|---|---|---|---|---|---|---|---|---|---|---|---|---|---|---|---|
| 1950年代 |
| ||||||||||||||||||||
| 1960年代 |
| ||||||||||||||||||||
| 1970年代 |
| ||||||||||||||||||||
| 1980年代 |
| ||||||||||||||||||||
| 1990年代 |
| ||||||||||||||||||||
| 2000年代 |
| ||||||||||||||||||||
| 2010年代 |
| ||||||||||||||||||||
| 2020年代 |
| ||||||||||||||||||||
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