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偶生
外觀
安偶生,韓語名曰안우생,世界語名曰Elpin,朝鮮黃海道人也。生於公歷一九零七年,卒於一九九一年。少值倭亂,隨父恭根(안공근)徙俄遠東,復遷滬上。父通英、漢、俄三國文字,為金九幕中要人。
偶生聰穎,遊學中華。初肄業北平輔仁,後轉廣州中山大學習英文。一九二七年始治世界語於上海。旅華十八載,與中土世界語者共襄抗倭義舉。嘗主筆香港《東方驛使》(Orienta Kuriero, 1938-1939)及重慶《東聲》(Voĉoj el Oriento, 1938-1940)二刊,著《倭寇侵華之文化因由》(La kultura faktoro de la japana invado)等文。
一九三五年授世界語於李在賢(Lee Hajpin, 이재현),李後為朝鮮世界語運動魁傑。一九四六年與朝鮮世界語大會,講學多所。其譯事尤精,傳魯迅《狂人日記》《故鄉》諸篇,輯為《魯迅小說選》(香港東方驛使社與東聲社合梓,刊於一九三九年);復譯《復活》及朝鮮名劇《黃牛》,狀倭據時民生疾苦。
其叔重根(안중근),朝鮮義士也。一九零九年狙伊藤博文於哈爾濱,天下震動。偶生承其誌,一九三六年入南京朝鮮青年前衛盟,一九四零年投韓國光復軍,任重慶大韓民國臨時政府外務委員。
一九四五年倭敗歸漢城,為金九外務秘書,嘗代謁蔣介石於金陵。一九四八年力促南北統一。朝鮮戰起,忽遁香港,後隱蹤北韓。一九八六年《勞動新聞》(로동신문)忽刊其憶金九文,始知存世。
通六國語:朝鮮、漢、英、法、俄、世界語。崔泰碩(최대석)輯其遺文四十篇,含原創詩三、小說二;譯詩十四、小說十二;劇四;論五。字字皆抗倭之劍,篇篇寄和平之望。
卒葬平壤愛國烈士陵。此陵于一九八六年所建,專瘞衛國功臣。
他典
[纂]- Choe Taesok, verkoj de Elpin, 220 pp., eld. Korea Esperanto-Asocio
- Shi Chengtai, Sur la spuro de Elpin, en La arto labori kune: festlibro por Humphrey Tonkin, Roterdamo, 2010, UEA (ISBN 978-92-9017-113-3). pp. 503-506.
- 李樹德,《世界語版的魯迅小說選》,藏書報,二零二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