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特衛普畫派
外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安特衛普畫派(Antwerp School)是活躍於安特衛普的藝術流派,最初活躍於16世紀,當時安特衛普是低地國家的經濟中心;後來17世紀,在彼得·保羅·魯本斯的領導下,安特衛普成為法蘭德斯巴洛克藝術的中心[1]。
歷史
[编辑]大約在1500年,安特衛普取代布魯日成為低地國家的主要貿易和商業中心。畫家、藝術家和工匠加入了聖路加行會,該行會負責培養學徒並保證作品的品質。
安特衛普最早出現的藝術流派是安特衛普矯飾主義畫家,他們是一群匿名的晚期哥德式畫家,活躍於約1500年至1520年間的安特衛普。緊隨其後的是義大利風格的矯飾主義畫家,這種風格主義在文藝復興鼎盛期末期發展起來。揚·戈薩爾特(Jan Gossaert)是當時安特衛普的重要藝術家。其他藝術家,例如弗朗斯·弗洛里斯(Frans Floris)也延續了這種風格。
1566年,荷蘭起義,爆發了喀爾文派聖像破壞運動(Beeldenstorm),導致許多宗教藝術作品被摧毀,教堂和修道院不得不重新裝修和佈置。奧托·範·維恩(Otto van Veen)等藝術家和弗蘭肯家族成員以晚期矯飾主義風格創作了新的宗教裝飾。這場運動也標誌著安特衛普經濟衰退的開始,因為荷蘭共和國在1585年封鎖了斯凱爾特河,貿易也隨之減少。
参考文獻
[编辑]- ^ Lacey, Joann. History of Art and Architecture: Volume Two. Sugar Creek. 2021-01-23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