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抗戰勝利暨台灣光復五十週年紀念碑

坐标22°37′15″N 120°20′44″E / 22.620934°N 120.345598°E / 22.620934; 120.345598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2°37′15″N 120°20′44″E / 22.620934°N 120.345598°E / 22.620934; 120.345598

抗戰勝利暨台灣光復五十週年紀念碑
概要
所屬國家/地區 中華民國臺灣
地點高雄市
地址鳳山區南京路與國泰路口
坐标22°37′15″N 120°20′44″E / 22.620934°N 120.345598°E / 22.620934; 120.345598
起造1995年9月4日
竣工日1995年10月25日
地圖
地图

抗戰勝利暨台灣光復五十週年紀念碑,位在臺灣高雄市鳳山區,由退伍軍人潘長發推動,1995年立。

由來

[编辑]

17歲就參加抗日戰爭、高雄瑞豐國中退休國文老師的潘長發,一日讀到謝東閔發表中華民國抗戰勝利暨臺灣光復紀念活動文章,興起建立紀念碑的計畫[1]。碑體設計除高度7.7公尺外,有7尊石獅、台階7階,意指七七事變[2]。潘長發以4年時間到立法院陳情,但只獲軍系立委蕭金蘭等支持[1]。如民進黨立委沈富雄陳昭南顏錦福等認為抗戰勝利紀念碑有必要建立,但應兩岸人民共同出資在盧溝橋豎立[3]。潘長發長期無助下,便至鳳山市找市民代表劉德林幫忙[2]。經劉德林在代表會提案後,獲27位代表通過[4]。通過後,市長林龍瑞在數天內中就找到立碑地點[1]。碑址在鳳山區南京路口與國泰路的三角地帶,是可寓意南京大屠殺、與國泰民安等[2]

碑文
臺灣光復五十周年紀念碑記
籌設碑記
抗戰勝利紀念碑記

1995年9月4日上午,由鳳山市長林龍瑞、代表會主席楊見福、參與七七抗戰的姚俊、田吉祥、李友德、潘長發等人共同主持動土典禮,立委蕭金蘭等地方人士百多名應邀觀禮[5]。該年10月25日,臺灣光復節,由鳳山市長林龍瑞、市民代表會主席楊見福,及退伍軍人姚俊、田吉祥及李友德、潘長發共同主持揭幕[4]

後續

[编辑]
「臺灣光復五十周年紀念碑」面

碑體之所以一體兩面,一面「七七抗戰勝利紀念碑」,另一面為「台灣光復五十周年紀念碑」,是告知莫忘日本侵略中國與統治台灣[2]。其中「七七抗戰勝利紀念碑」的大理石牆面,於2024年受颱風山陀兒破壞,市議員劉德林便於該年10月25日前來要求市府儘速修復[6]。2025年4月19日舉行修復完成典禮,國民黨高雄市黨部主委柯志恩、國民黨黃國雄黨部、高雄市高雄縣退伍軍人協會及地方多位里長、數百位民眾見證[7]

參考資料

[编辑]
  1. ^ 1.0 1.1 1.2 蔡篤勝. 潘長發見證抗日陳情四年政府才點頭 催生第一座七七紀念碑在鳳山動土. 中國時報. 1995-09-05 (中文(臺灣)). 
  2. ^ 2.0 2.1 2.2 2.3 高易伸. 全台首座七七抗戰勝利紀念碑 選址有玄機. 中評社電子報. 2020-07-07 [2025-07-01] (中文(臺灣)). 
  3. ^ 陳敏鳳. 民進黨立委建議: 七七紀念碑 建在盧溝橋. 聯合晚報. 1995-07-07 (中文(臺灣)). 
  4. ^ 4.0 4.1 許正雄. 七七抗戰勝利 台灣光復50年 紀念碑在鳳山揭幕 籌畫兩年 高七點五五公尺 五百人參加儀式. 聯合報. 1995-10-26 (中文(臺灣)). 
  5. ^ 蔡篤勝. 全國第一座七七抗戰紀念碑破土. 中國時報. 1995-09-05 (中文(臺灣)). 
  6. ^ 王苡蘋. 山陀兒重創台光復紀念碑遭破壞 劉德林急籲速修復!. 台灣好報. 2024-10-25 [2025-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10-27) (中文(臺灣)). 
  7. ^ 王苡蘋. 劉德林力促修復!高雄七七抗戰勝利碑重現榮光 傳承和平價值. 台灣好報. 2025-04-19 [2025-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4-20) (中文(臺灣)).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