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無偵-7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无侦-7
翔龙
于2022年珠海航展展示的无侦-7
概况
类型高空高速无人侦察机
制造商贵州航空工业集团英语Guizhou_Aircraft_Industry_Corporation
设计者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
状态在役
主要用户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
历史
首飞2012年底

無偵-7,又称翔龙无人机,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研发贵州航空工业集团英语Guizhou_Aircraft_Industry_Corporation生产的大型高空长航时英语High-altitude platform station无人机,可执行监视、侦查、评估、情报搜集及信息中继等功能。[1]据猜测,无侦-7也能作为中继站,为反舰弹道导弹巡航导弹等指定目标,比如有「航母殺手」之稱的東風-21D導彈。[2][3]其采用了较不常见的带有翼尖小翼联翼布局,及有利于红外隐身的三角形尾喷口。 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自行研製生產的高空無人偵察機,主要執行邊境偵察、領海巡邏等任務,功能類似RQ-4全球鷹偵察機[4]。該飛機於2021年9月28日第十三屆中國航展上首次亮相。[5]2021年11月初,无侦-7投入实战化训练。[6]

历史

[编辑]

"翔龙"无人机于2006年以缩比模型的形式参加了第六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7]2011年6月28日,该无人机实机首次曝光,此后其开始进行室外雷达散射截面测量等地面测试。“翔龙”无人机可能于2012年底完成首飞。[8]

2016年10月底西方防務顧問公司公布衛星照片顯示,翔龍經過大改型後可能已經定型量產。中國航空工程師指出,翔龍無人機的大載重量,超強的抗墜毀能力和續航能力使其具備了電子戰能力,不僅可以收集電子戰信息,也可以通過干擾器影響敵方雷達和數据連接。[9]聯翼布局這种設計具有升力系數高、升阻比高、結構重量輕和裝載能力強的特點,其最大優點是既保持了常規大展弦比機翼高巡航升阻比的優點,又克服了常規大展弦比機翼的結構缺陷。

2017年11月央視節目透漏翔龙无人机已經實戰化列裝,其有引導反艦彈道飛彈攻擊大中型軍艦的能力。[10]2018年初翔龍無人機在央視大量公開,已經裝備部隊。[11]2020年12月18日,網傳照片顯示,翔龍無人機已被噴上中國空軍的深灰色塗裝,其機身尾部也出現了軍徽圖案,這說明翔龍無人機已正式服役。[2]

设计

[编辑]

翔龙无人机性能及用途与美国诺斯洛普·格鲁门公司研制的“全球鹰”无人机以色列航天工业公司研制的“埃坦”无人机等相似,但体型尺寸、级别等有所不同。[12]

"翔龙"高空高速无人侦察机全机长14.33米,翼展24.86米,机高5.413米,正常起飞重量 6800公斤,任务载荷600公斤,机体寿命暂定为2500Fh。巡航高度为18000米~20000米,巡航速度大于700公里/小时;作战半径 2000~2500公里,续航时间最大10小时,起飞滑跑距离350米,着陆滑跑距离500米。[13]

使用記錄

[编辑]
在太平洋上空执行任务的无侦-7

無偵-7被認為於2018年左右進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服役[14],並被部署到西藏、海南和朝鮮附近的吉林空軍基地[15]

2019年7月24日,一架無偵-7跟踪监视通過台灣海峽的美國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安提顿号[16]

2023年1月1日,一架無偵-7飛越宮古海峽進入菲律賓海,並通過同一航線返回東海[17]

2024年4月18日,一架无侦-7飞抵南海东南部靠近菲律宾的海域,侦察监视美国在吕宋岛部署堤丰中程导弹发射系统的情况。[18]

2025年6月3日,一架无侦-7在与那国岛周边以西的空域巡逻,日本航空自卫队按惯例派出一架F-15J战斗机伴飞干扰。随后无侦-7迅速爬升到2万米的高度巡航,日本F-15J性能受限,无法追上在2万米高空巡航的无侦-7,无奈抬头拍下照片后返航。[19]]]

使用國

[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

规格

[编辑]

参考资料:AirForces Monthly[12]

基本信息

  • 机组:无人
  • 長度:14.33米(47英尺0英寸)
  • 翼展:24.86米(81英尺7英寸)
  • 高度:5.41米(17英尺9英寸)
  • 发动机:1台涡喷-13涡轮喷气发动机,43.1千牛頓(9,700磅力)推力

性能

  • 巡航速度:750公里每小時;466英里每小時(405節)
  • 航程:7,000公里(4,350英里;3,780海里)
  • 戰鬥航程:2,000公里(1,243英里;1,080海里)
  • 续航时间:10小时(最高速,采用涡喷发动机情况下)
  • 升限:18,000米(59,000英尺)
  • 推重比5.8

文化

[编辑]
  • 央視八套軍旅電視劇突击再突击中翔龙无人机以西藏某山地旅的裝備出現。

另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中国翔龙无人机再次曝光 巡航高度将达18000米. 新浪军事. 2013-01-15 [2013-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14). 
  2. ^ 2.0 2.1 布藍. 中國「翔龍」無人機服役 可配備「航母殺手」東風-21D導彈. 香港01. 2020-12-18 [2022-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1) (中文(香港)). 
  3. ^ Newdick, Thomas (编). World News: China's Soar Eagle UAV revealed. Combat Aircraft (Hersham, Surrey, UK: Ian Allan Publishing). September 2011, 12 (9): 30. ISSN 2041-7489. 
  4. ^ 陸版全球鷹無偵7珠海首亮相 高速高空長航時號稱戰略之眼. 中國時報. [2021-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03). 
  5. ^ 「無偵-7」首亮相 「20時代」戰機家族齊聚珠海. 文匯報. [2021-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03). 
  6. ^ 重磅!空军新型无人机无侦-7全面投入实战化训练. [2021-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0). 
  7. ^ 组图:中国高空无人侦察机“翔龙”. 人民网. 2006-11-02 [2013-07-22]. [永久失效連結]
  8. ^ 中航工业成飞某新型军用无人机首飞圆满成功. 中国航空报. 2013-01-23 [2013-07-22]. [永久失效連結]
  9. ^ 翔龍工廠照曝光[永久失效連結]
  10. ^ 央視官方頻道-新武器迅猛革新
  11. ^ 央視官方頻道-共和國之翼
  12. ^ 12.0 12.1 Parsons, Gary (编). News Headlines: Has China Unveiled Its Soar Dragon?. AirForces Monthly (London: Key Publishing). September 2011, (282): 4–5. ISSN 0955-7091.  引用错误:带有name属性“AFM”的<ref>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13. ^ 中国翔龙无人机. AirForceWorld.com. 2015-10-15 [2015-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07). 
  14. ^ Rupprecht, Andreas; Dominguez, Gabriel. Chinese air force equips 16th Air Division with WZ-7 HALE UAVs. Janes. 11 November 2021 [18 August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4). 
  15. ^ Soar Dragon UAVs Deploy to Yishuntun Airbase. Offiziere.ch (Bellingcat). 23 March 2018 [2019-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9). 
  16. ^ Axe, David. China's Giant Spy Drone Just Tailed a U.S. Navy Cruiser. The National Interest. 29 July 2019 [2019-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7). 
  17. ^ 林芷瑩. 日本防衛省:中國偵察無人機首飛越宮古海峽 自衛隊戰機緊急升空. 香港01. 2023-01-02 [2023-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4) (中文(香港)). 
  18. ^ Trevithick, Joseph. China’s High-Altitude WZ-7 Drone Has Appeared Near The Philippines. The War Zone. 18 April 2024 [2025-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7-05). 
  19. ^ 2萬米高空爬不上去! 日戰機跟監解放軍無偵-7 F-15J性能差一截跟丟了. Newtalk新聞. 2025-06-03 [2025-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6-04). 
  20. ^ 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 6 Asia. The Military Balance 2023. London: Routledge. 15 February 2023. ISBN 9781003400226. S2CID 256916955. doi:10.4324/9781003400226. 
  21. ^ Rupprecht, Andreas. Modern Chinese Warplane: Chinese Naval Aviation - Aircraft and Units. Harpia Publishing. 2018: 36. ISBN 978-0997309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