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林登·拉鲁什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林登·拉鲁什
Lyndon LaRouche
1986年摄
个人资料
出生1922年9月8日
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罗切斯特
逝世2019年2月12日(2019-02-12)(96歲)
美国維吉尼亞州利斯堡
配偶

小林登·赫邁爾·拉鲁什(英語:Lyndon Hermyle LaRouche, Jr.,1922年9月8日—2019年2月12日[1][2]),美国政治活动家、经济学家思想家。“拉鲁什运动英语LaRouche movement”、美国工党英语U.S. Labor Party全国劳工委员会核心小组英语National Caucus of Labor Committees的创立者,以主张阴谋论与极右翼政治观点而闻名。

1922年,拉鲁什出生于新罕布什尔州罗切斯特,而后在信奉贵格派的家庭长大。二战结束后,他投身社会主义运动,并加入托派社会主义工人党。1968年,拉鲁什创立全国劳工委员会核心小组,1973年又创立美国工党。然而,他在1970年代中期便放弃左翼思想,转而拥抱极右翼思想、阴谋论与各种非法活动。在不同时期,他曾声称自己受过英国王室锡安主义暴徒乃至自己同事(拉鲁什认为这是英美情报机关下药、洗脑的结果)的暗杀威胁。

尽管参与“拉鲁什运动”的成员不过数千人,但该运动具有可观的政治影响力。据美国记者丹尼斯·金西班牙语Dennis King于1989年的说法,“拉鲁什运动”成员筹集了超过2亿美元的资金,介入过四千多场选举。1980年代中期,拉鲁什运动的骨干们在拉鲁什刑事审判英语LaRouche criminal trials中被定罪,拉鲁什本人也因涉嫌邮件欺诈英语Mail and wire fraud逃税,于1988年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后于1994年假释出狱。

作为竞逐美国总统常年候選人,拉鲁什参与过1976年至2004年的8届美国大选1984年美国大选中,他作为独立人士,获得78809票(排名第四)[3][4]。此后,他开始寻求民主党提名,并于1996年民主党总统初选英语1996 Democratic Party presidential primaries中获得596422票,仅次于时任总统比尔·克林顿。2000年,他在阿肯色州赢得足够的初选选票,理应获得党内的代表名额,但民主党全国委员会拒绝承认其代表名额,并禁止拉鲁什出席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5][6]

1948–1967 拉鲁什与托洛斯基主义

[编辑]

1948年,拉鲁什从放弃了学校的学习回到了林恩,开始参加美国社会主义工人党林恩支部的聚会,并于次年加入该组织,用Lyn Marcus的假名进行政治活动。在他的自传中,他说在那个组织中没遇到一个理解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的成员。

拉鲁什在纽约市得到了一份业务顾问的工作,向各个公司建议怎样让电脑的使用效率最大化并且提高生产速度。1954年,他同社会主义工人党的同志贾尼斯·纽伯格结婚,并于1956年有了一个男孩丹尼尔,他们生活在中央公园西的一间大公寓里。由于工作繁忙,他在党内的政治活动大受限制。

1964年,拉鲁什依旧作为社会主义工人党的一员,这是他开始接触一个叫革命倾向的派别,这个组织直接受到英国托洛茨基主义领袖,英国社会主义劳工联盟领导人格里·希利的影响。在后来六个月的时间里,拉鲁什同加里的美国追随者Tim Wohlforth工作在一起,Tim后来写道:

拉鲁什的自我意识极其庞大,并相信自己是个天才,他将他强大的信念和自己的能力,并表现出一种新英格兰式上流社会风格的傲慢。拉鲁什曾评价《共产党宣言》是统治阶级的一小部分人分离出来,加入到革命行列里,而这本书正是为他所写。工人阶级将很幸运的得到他的帮助。

政治理念

[编辑]

拉鲁什主張:自從文藝復興開始,西方文明分為了兩大派系,一派是柏拉圖的追隨者,也是文藝復興的締造者;另一派則是義大利的金融寡頭勢力,敵視文藝復興,後來這些金融寡頭佔領了英國的金融業,推進英國的海外擴張;從1960年代開始美國經濟逐漸遭到金融寡頭控制,在蘇聯解體之後,金融寡頭試圖藉助美國來建立世界性的帝國[7][8]

2007年7月,拉鲁什称「除非美、中、俄、印四国能够联合起来重塑世界金融体系,摆脱金融寡头控制」,否則將會出現全球性的經濟危機,该预言后于2008年应验[8]

参考来源

[编辑]
  1. ^ Richard Severo. Lyndon LaRouche, Cult Figure Who Ran for President 8 Times, Dies at 96. The New York Times. 2019-02-13. 
  2. ^ 曾8度參選美國總統 陰謀論政治人物拉魯奇辭世. 中央社CNA. 2019-02-14. 
  3. ^ Smith, Timothy R. Lyndon LaRouche Jr., conspiracy theorist and presidential candidate, dies at 96. The Washington Post. 2019-02-13 [2022-10-30]. 
  4. ^ Mintz, John. Group Makes Political Inroads. The Washington Post. January 13, 1985. 
  5. ^ Norrander, Barbara. The Attrition Game: Initial Resources, Initial Contests and the Exit of Candidates during the US Presidential Primary Season. British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2006, 36 (3): 487–507. JSTOR 4092259. doi:10.1017/S0007123406000251. 
  6. ^ Political Briefing; A Spot for LaRouche? No Way, Party Says. The New York Times. August 15, 2000 [October 29, 2022]. 
  7. ^ 鍾大偉. 世界的金融體系正在崩潰. 中華商報. 2008-08-29 [20221-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14). 
  8. ^ 8.0 8.1 鞠辉. 现行的世界金融体系已经无可救药 ———专访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林登·拉鲁什. 中国青年报. 2009-07-24 [2021-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06).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