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夕號輕巡洋艦
波夕號 (攝於1938年7月)
| |
| 历史 | |
|---|---|
| 艦名 | 波夕號 |
| 艦名出處 | 波夕 |
| 下订日 | 1929年2月13日 |
| 获赠日 | 1934年8月22日 |
| 建造者 | 紐波特紐斯造船公司 |
| 原始造价 | 11,650,000美金 (合同金額) |
| 铺设龙骨 | 1935年4月1日 |
| 下水日期 | 1936年12月3日 |
| 擲瓶人 | 莎樂美·克拉克女士 |
| 入役日期 | 1938年8月12日 |
| 退役日期 | 1946年7月1日 |
| 除籍日 | 1951年1月25日 |
| 標識 | 舷號:CL-47 |
| 榮譽和獎項 |
|
| 结局 | 1951年1月11日,賣到阿根廷 |
| 艦名 | 七月九日號 |
| 艦名出處 | 阿根廷獨立日 |
| 獲取日 | 1951年1月11日 |
| 入役日期 | 1952年3月11日 |
| 退役日期 | 1978年 |
| 標識 | 舷號:C-5 |
| 结局 | |
| 技术数据(剛完工時)[1] | |
| 船級 | 布魯克林級輕巡洋艦 |
| 排水量 | |
| 船長 | |
| 型宽 | 61英尺7英寸(18.77米) |
| 吃水 |
|
| 動力輸出 |
|
| 動力來源 | |
| 船速 | 32.5 kn(37.4 mph;60.2 km/h) |
| 乘員 | 868名軍官及水手 |
| 武器裝備 | |
| 装甲 | |
| 艦載機 | 4 × 柯蒂斯 SOC 海鷗 水上飛機 |
| 飞行设施 | 2 × 飛機彈射器(位於船尾) |
| 技术数据(1945年)[2][3] | |
| 武器裝備 |
|
波夕號輕巡洋艦(英文: USS Boise, CL-47)是美國海軍布魯克林級輕巡洋艦之一 (本船為該級6號艦),以愛達荷州首府波夕命名。該艦於1938年服役,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參與地中海與太平洋战争的多場戰鬥。戰後於1946年退役,並閒置至1951年出售給阿根廷,改名為「七月九日號」(西班牙語: ARA Nueve de Julio),服役至1978年,最後於1983年在德州布朗斯維爾拆解報廢。
生涯
[编辑]暴雨之前
[编辑]1936年12月3日,波夕號於當日下水,由維吉尼亞州紐波特紐斯的紐波特紐斯造船公司建造,由愛達荷州州長巴齊拉·W·克拉克之女莎樂美·克拉克女士擔任命名儀式嘉賓。該艦於1938年8月12日服役,由本傑明·沃恩·麥坎德利上校擔任其指揮官[4]。
1939年2月,在進行過位於賴比瑞亞蒙羅維亞與南非聯邦開普敦的試航後,波夕號加入第9巡洋艦分艦隊(CruDiv 9),隸屬於戰鬥艦隊,駐紮於加州聖佩德羅。直到1941年11月,她交替在美國西岸與夏威夷海域巡航。隨後,她護送一支船隊前往菲律賓馬尼拉。該船隊於12月4日抵達目的地[4]。
戰爭時期
[编辑]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時,波夕號正在宿霧島外海巡航[5]。1942年1月9日,第五特遣艦隊(TF 5)抵達澳洲達爾文附近海域[6]。當天,波夕號載著特遣艦隊指揮官威廉·格拉斯福特少將從該地出發,與輕巡洋艦馬布爾黑德和驅逐艦巴克、帕洛特、布爾默、斯圖爾特與波普號,一起護送荷蘭商船布隆方丹號(SS Bloemfontein),該船運載的是匆忙重新裝載的補給品、火砲與美軍第26野戰砲兵旅指揮營及第131野戰砲兵營第一營的士兵,此部隊原本是隨「彭薩科拉號船隊」抵達泗水[6][7][8]。
波夕號隨後與特遣艦隊其他部隊會合,並進入東印度群島。但在1月21日,於薩佩海峽觸及一處未標示的暗礁,不得不撤往錫蘭可倫坡、印度孟買與美國本土的馬雷島海軍造船廠進行修理。這段維修,反而讓她避開了在爪哇島周邊多場盟軍慘敗的戰鬥,即荷蘭東印度群島戰役。完成修復後,她於6月22日啟航,護送一支船隊前往紐西蘭奧克蘭[4]。
隨後,她從紐西蘭返回珍珠港,獲派前往日本近海進行一場突襲巡航,意在造成假象,透過無線電訊號製造「攻擊部隊即將打擊日本本土」的錯覺,以分散日軍對瓜達康納爾戰役的注意。她於7月27日離開珍珠港,預定在8月5日進入距東京東方約750英里(1,210公里)的日本守備海域,完成對日本舢舨巡邏線的襲擊,並於8月8日返回。兩架傍晚降落水面的水上飛機失事,其中一架被日軍發現,據說引發了日本對本土可能遭襲的恐慌[9][10]。
8月間,波夕號護送一支船隊前往斐濟與新赫布里底群島。9月14日至18日間,她參與瓜達康納爾增援部隊的登陸掩護行動[5]。

1942年10月11日至12日,夜間的「埃斯佩兰斯海角海战」中,在瓜達康納爾島西方,波夕號隸屬的任務部隊,與日軍巡洋艦以及驅逐艦組成的艦隊交火。波夕號被數次擊中,其中兩發來自一艘日軍重巡洋艦,距離約6,900公尺(根據當時日軍的艦隊分布來看,可能是青葉級開的火)。其中一發在裝甲上爆炸,損害不大;另一發則在水線下貫穿,炸毀了第I與II砲塔之間的152公厘艙室,引發火藥起火與艙室淹水。這枚砲彈最後導致艦艏發生爆炸。使位在艦艏的I、II、III砲塔全數失去作用,並造成107人陣亡[11][12]。
好險她運氣比胡德號好些[13],這枚砲彈並未造成殉爆,並且其頑強地抵達維修廠整修[5]。此役中,艦長「麥克」·摩蘭因其英勇指揮而獲頒海軍十字勳章[14] 。自11月19日起,至翌年3月20日,波夕號進廠修復[5]。這回重創,也成為美國海軍艦船局首個可供全面分析的實例 ,分析結果指出其中一枚砲彈竟是英國製造 。
1943年6月8日,維修結束,波夕號出發前往地中海,於6月21日抵達阿爾及利亞的阿爾及爾。從7月10日至8月18日,她為西西里島戰役中的傑拉戰役提供掩護與火力支援。9月,她參與義大利本土的塔蘭托(9月9日至10日)與薩勒諾(9月12日至19日)登陸行動。11月15日返回紐約,隨後再次部署至南太平洋,於12月31日抵達新幾內亞的米爾恩灣省[4]。
1944年1月至9月,她參與新幾內亞北岸一連串作戰行動,包括:
- 馬當—亞歷山芬砲擊(1月25–26日)
- 約斯蘇達索灣登陸(4月22日)
- 瓦克德-圖恩登陸戰(5月15–25日)
- 比亞克登陸戰(5月25日–6月10日)
- 农福尔岛登陸戰(7月1–2日)
- 桑薩波爾登陸戰(7月27日–8月31日)
- 摩洛泰登陸戰(9月1–30日)
隨著戰線北移,她進入菲律賓戰區,參與:
- 雷伊泰島戰役(10月20–24日)
- 苏里高海峡海战(10月25日)
- 民都洛登陸戰(12月12–17日)
- 萊特—民都洛掩護行動(12月26–29日)
- 呂宋掩護行動(1月14–31日)
- 三寶顏登陸戰(3月8–12日)
隨後,她移轉至婆羅洲,參與打拉根登陸戰(4月27日–5月3日)[4]。
6月3日至16日間,波夕號載著麥克阿瑟將軍展開一場長達3,500英里(5,600公里)的巡航,從中南菲律賓橫跨至婆羅洲的汶萊灣。隨後返航,於7月7日抵達美國加州聖佩德羅,並進行整備與訓練直到10月。10月3日再啟航,20日抵達紐約。直到1946年7月1日正式退役為止,波夕號一直停泊在紐約[4]。
國外服役
[编辑]
波夕號於1951年1月11日售予阿根廷,與鳳凰號一同改編入阿根廷海軍[4],分別命名為「七月九日號」(ARA Nueve de Julio,意指7月9日阿根廷國慶日)與「十月十七號」(後更名為「貝爾格拉諾將軍號」)。
七月九日號在阿根廷服役期間,曾參與1955年「解放者革命」,於9月19日炮擊馬德普拉塔塔沿岸的油庫與軍事設施。1956年在軍演中,意外被「貝爾格拉諾將軍號」撞上,造成兩艦均受損[16]。
該艦服役至1978年退役,並被拖往德州布朗斯維爾。1983年拆解報廢[3]。
收穫勳章
[编辑]後世創作
[编辑]2021年5月22日,碧藍航線日服公告下次活動實裝波夕號[17]。
參考資料
[编辑]資料來源
[编辑]- ^ Ships' Data, U. S. Naval Vessels. US Naval Department: 24–31. 1 July 1935 [17 October 2015].
- ^ Rickard, J. USS Boise (CL-47). Historyofwar.org. 18 May 2015 [17 October 2015].
- ^ 3.0 3.1 US Cruisers List: Light/Heavy/Antiaircraft Cruisers, Part 1. Hazegray.org. 22 January 2000 [17 October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12 December 2012).
- ^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Boise I (CL-47). Naval History and Heritage Command. 25 June 2015 [19 November 2015].
- ^ 6.0 6.1 Gill 1957,第531頁.
- ^ Leighton & Coakley 1955–68,第170頁.
- ^ Masterson 1949,第8頁.
- ^ Nimitz & Steele 1942,第625, 816, 821–822, 825頁.
- ^ Cressman 1999,第entry for 27 July, Mon.頁.
- ^ The First Victory. 20 January 2019.
- ^ Jurens,第131頁.
- ^ US People--Moran, Edward J., Rear Admiral, USN (Retired).
- ^ H-040-3: Lingayen Gulf. www.history.navy.mil. [25 April 2021].
- ^ Historia de los Cruceros Argentinos (西班牙語)
- ^ azurlane_staff. 【艦船紹介】. Twitter. アズールレーン公式. [2025-09-06].
參考書目
[编辑]- Jurens, Bill. The Loss of HMS Hood – A Re-Examination. Warship International. 1987, XXIV (2): 131. ISSN 0043-037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12-04).
- Bonner, Kermit. Final Voyages. Turner Publishing Company. 1996. ISBN 1-56311-289-2.
- Cressman, Robert J. The Official Chronology of the U.S. Navy in World War II. Contemporary History Branch, Naval Historical Center (now Naval History & Heritage Command). 1999 [27 May 2013].
- Fahey, James C. The Ships and Aircraft of the U.S. Fleet, Two-Ocean Fleet Edition. Ships and Aircraft. 1941.
- Gill, G. Hermon. Royal Australian Navy 1939–1942. Australia in the War of 1939–1945. Series 2 – Navy 1. Canberra: Australian War Memorial. 1957 [22 December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15 March 2011).
- Leighton, Richard M; Coakley, Robert W. The War Department — Global Logistics And Strategy 1940–1943. United States Army In World War II. Washington, DC: Center Of Military History, United States Army. 1955–68. LCCN 55-60001.
- Masterson, Dr. James R. U. S. Army Transportation In The Southwest Pacific Area 1941-1947. Washington, D. C.: Transportation Unit, Historical Division, Special Staff, U. S. Army. 1949.
- Naval History And Heritage Command. Boise I (CL-47). Dictionary of American Naval Fighting Ships. Naval History And Heritage Command. [30 May 2023].
- Navy Department, Bureau of Ships. U. S. S. Boise (CL47)—Gunfire Damage—Savo Island 11–12 October, 1942 (War Damage Report No. 24). War Damage Reports. Navy Department (Digital copy hosted by HyperWar). 25 January 1943 [21 September 2013].
- Nimitz, Chester W., Admiral (USN); Steele, James M., Captain (USN). 'Gray Book' — War Plans and Files of the Commander-in-Chief, Pacific Fleet; Running Estimate and Summary maintained by Captain James M. Steele, USN, CINCPAC staff at Pearl Harbor, Hawaii, covering the period 7 December 1941 – 31 August 1942. (PDF). 1 of 8 volumes. Operational Archives, Naval History and Heritage Command, Washington Navy Yard, Washington D.C. 1942.
- Wright, Christopher C. Question 7/56: Concerning What Radar Systems Were Installed on U.S. Asiatic Fleet Ships in December 1941. Warship International. September 2019, LVI (3): 192–198. ISSN 0043-0374.
延伸閱讀
[编辑]- Morris, Frank Daniel. "Pick out the biggest": Mike Moran and the men of the Boise
. Houghton Mifflin Co. 1943.
外部連結
[编辑]- history.navy.mil: Official Photos of USS Boise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3 January 2002.
- 本条目包含来自属于公共领域的美国海军军舰辞典的文本。 完整内容请參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