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無猶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位於德占布龍貝格的猶太會堂,攝於1939年9月。德文標語寫道:「此城已無猶太人!」
德國印製的地圖,顯示行動小組A(Einsatzgruppe A)在愛沙尼亞(被宣告為無猶太區)、拉脫維亞立陶宛白俄羅斯俄羅斯執行的猶太人處決人數
蒂賓根一家咖啡館的廣告,自稱為無猶太區

無猶區(德語:Judenfrei德語:[ˈjuːdn̩ˌfʁaɪ],意為「無猶太人」或 Judenrein德語:[ˈjuːdn̩ˌʁaɪn],意為「已清除盡猶太人」)是一個納粹時期術語,用來表示某地在大屠殺期間已被清洗乾淨而不再有猶太人[1]

其中 judenfrei 單純指「清除某地所有猶太人居民」,而 judenrein 則具有更強烈的種族潔淨含義,意指連帶移除所有被認為是不潔的「猶太血統」痕跡。[2] 這些帶有種族歧視種族迫害意味的術語是納粹反猶主義的重要組成,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德國與其占領區(如1939年的波蘭)就已被使用。

無猶區表示某地的猶太人口已被強迫撤離,這些人往往被驅逐至納粹隔都(特別是在東歐),或被德軍強行「東遷安置」,實則遭遇死亡。自1941年底起,大多數猶太人都被迫佩戴黃星標誌,這在約瑟夫·戈培爾海因里希·希姆萊的推動下實施。

德國於1945年戰敗後,部分地區試圖吸引猶太人回流,並重建於水晶之夜期間與戰後被毀的猶太會堂

被宣稱為無猶區的地區

[编辑]

當地區、城鎮或設施被宣稱為無猶區時,意即其猶太人口已被清除。然而仍有一些猶太人得以透過鄰里掩護而倖存。在柏林,這些躲藏者被稱為「潛艇人」(submariners),意指他們如同潛入水下般消失無蹤。許多這些人熬過戰爭,成為猶太人大屠殺倖存者。

參考資料

[编辑]
  1. ^ Scheffler, Wolfgang. Judenrein. Encyclopaedia Judaica 2. Thomson Gale. 2007 [2025-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6). 
  2. ^ Aryanization: Judenrein & Judenfrei. shoaheducation.com. [March 6,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March 6, 2017). 
  3. ^ 'Gelnhausen endlich judenfrei': Zur Geschichte der Juden während der Nationalsozialistischen Verfolgung ['格倫豪森終於成為無猶太人城市':國社黨迫害期間的猶太人歷史] (PDF).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September 28, 2007) (德语). 
  4. ^ Blumenkranz, Bernhard; Catane, Moshe. Alsace. Encyclopaedia Judaica 2. Thomson Gale. 2007 [2025-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9). 
  5. ^ Commémoration de la Shoah au Luxembourg [盧森堡大屠殺紀念]. Government of Luxembourg. July 3, 2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September 30, 2007) (法语). 
  6. ^ Extract from Report by Einsatzgruppe A. (原始内容存档于November 12, 2007). 
  7. ^ Estonian Jews. 西蒙·維森塔爾中心. (原始内容存档于September 28, 2007). 
  8. ^ Subotić, Jelena. Yellow Star, Red Star: Holocaust Remembrance after Communism. Ithaca, New York: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2019: 106. ISBN 978-1-50174-241-5. 
  9. ^ Was war am 19. Mai 1943 [1943年5月19日發生了什麼]. chroniknet. [October 20,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March 5, 2012) (德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