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磨
外观
特磨 | |||||||
---|---|---|---|---|---|---|---|
971年—1297年 | |||||||
地位 | 大理羈縻政區 (971—1054) 宋朝羈縻政區 (1054—1275) 元朝羈縻政區 (1275—1297) | ||||||
首都 | 延眾鎮(今雲南省文山州富寧縣歸朝鎮) | ||||||
常用语言 | 硯廣壯語 彝語東南部方言 | ||||||
政府 | 酋邦 | ||||||
首領(布燮) | |||||||
• fl. 1052—1054 | 儂夏誠 | ||||||
• fl. 1062 | 儂夏卿[註 1] | ||||||
• fl. 1275—1277 | 儂士貴 | ||||||
• fl. 1297 | 儂士富[註 2] | ||||||
历史时期 | 宋代 | ||||||
• 建立 | 971年 | ||||||
• 终结 | 1297年 | ||||||
| |||||||
今属于 | ![]() |
特磨,又稱磨氈、磨中[1],是宋代時期位於中國西南由壯族、彝族先民組成的酋邦,先後受到大理國、宋朝、元朝的羈縻統治。[2]
云南政权 |
疆域
[编辑]特磨領地大致包含今雲南省文山州东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縣、靖西市等地。[3]
歷史
[编辑]開寶四年(971年),宋滅南漢,大理國趁機佔領南漢西北部羈縻地區,置特磨道[註 3],治延眾鎮(今雲南省文山州富寧縣歸朝鎮)。大理對特磨道首領授以布燮官,進行羈縻統治。[4]
儂智高攻宋時,儂智高以金帛、人口攏絡特磨道布燮侬夏诚,並將其母阿儂嫁給儂夏誠之弟儂夏卿,換取特磨道出兵響應。[5][3]皇祐五年(1053年),侬智高兵败逃往大理国,阿儂收拾残部转入特磨道投靠儂夏誠、儂夏卿,整軍精武伺机再起。皇祐六年(1054年),阿儂被宋軍发峒兵击败,在特磨道被俘。[6][7]
儂智高兵敗後,宋朝為加強對大理、安南的情蒐與防務,乃接管特磨道,派漢人官兵駐紮延眾鎮並招撫諸酋,儂夏卿一族遂歸附宋朝。[8]元豐七年(1084年),宋軍裁撤延眾鎮。[9]
蒙古滅大理之後,蒙軍於寶祐六年(1258年)兵臨特磨,奪得特磨道西部地區。德祐元年(1275年),元軍主力從鄂州順江而下,意在滅宋,特磨道知事儂士貴乃降元,並於至元十四年(1277年)獲授為特磨道將軍兼廣南西路宣撫使,隸湖廣行省。大德元年(1297年),廣南西路宣撫司改隸雲南行省,特磨道作為政治實體歷時三百餘年,始不復存在。[10]
經濟
[编辑]宋室南渡後,宋朝失去與西北邊疆民族購買馬匹的管道,乃於廣西設立買馬司。特磨與羅殿、自杞等國位處大理國與南宋之間,每年都從大理買馬再轉賣給宋朝,以換取食鹽、錦帛等物資。[1][11]
注釋
[编辑]參考文献
[编辑]引用
[编辑]- ^ 1.0 1.1 段玉明. 大理國的朝貢及其影響. 學術探索. 2016, (1): 106-112.
- ^ 郭聲波 2018,第185-193頁.
- ^ 3.0 3.1 方鐵. 大理國的民族治策與對外政策. 西南邊疆民族研究. 2003, (2).
- ^ 郭聲波 2018,第137頁.
- ^ 司馬光.《涑水記聞·卷十三》
- ^ 《宋史·卷四百九十五》
- ^ 《中国民族史人物辞典》.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0.
- ^ 郭聲波 2018,第140, 180頁.
- ^ 郭聲波 2018,第161, 181頁.
- ^ 郭聲波 2018,第142-145頁.
- ^ 任建敏. 南宋廣西市馬的貨物流動與長程貿易.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2016-09, 第三分 (第八十七本): pp. 569 - 609 [2025-08-17].
書目
[编辑]- 郭聲波. 圈層結構視閾下的中國古代羈縻政區與部族.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18. ISBN 978-7-5203-17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