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呼吸
皮肤呼吸(英語:cutaneous respiration)或稱作皮肤气体交换,是一些动物直接通过外皮系统进行气体交换的一种呼吸形式,可以是动物唯一的气体交换方式,也可以是伴随鳃或肺的补充呼吸形式。
皮肤呼吸常见于水生动物中,但一些半水生动物和陆生动物也会利用皮肤呼吸满足代谢需求。许多水生节肢动物的鳃本质上是用来增加皮肤呼吸表面积的附肢,而昆虫和多足纲的气孔呼吸系统和蛛形纲的书肺因为并不通过循环系统向体内组织提供气体交换,而是直接形成外部氧气向体内扩散的界面,在抽象上都属于极度特化的皮肤呼吸。
在脊椎动物中,鱼类和两栖动物都可以通过皮肤呼吸进行一定程度的气体交换。完全向着陆生演化的羊膜类四足动物因为皮肤最外层的表皮通常由不透水的角质层覆盖,但皮肤腺仍可以提供一些气体交换的界面。比如一些次要适应水生的爬行动物(如海蛇和龟类 )就可以利用皮肤呼吸。
身体限制
[编辑]皮肤呼吸中的气体交换受三个因素控制: [1]
分类多样性
[编辑]鱼
[编辑]皮肤呼吸作用发生在各种海洋、潮间带和淡水的鱼類中。对于水生呼吸而言,鱼的主要呼吸作用是经由腮。取决于物种和温度,皮肤呼吸占总呼吸的比例可佔5%到40%。 皮肤呼吸在呼吸空气的物种中(例如背眼虾虎鱼和蘆鰻)更为重要,此类物种占总呼吸的比例可達近50%。 [1]
两栖动物
[编辑]
在所有可以測量的物種中,两栖动物是以皮膚作為主要的呼吸部位。 [1] 皮肤呼吸是无肺螈科的唯一呼吸方式,无肺螈科完全没有肺,卻是蠑螈中最大的一科。 在低温下,青蛙和其他两栖动物的皮肤呼吸也可能是主要的呼吸模式。 [2]
一些利用皮肤呼吸的两栖动物具有广泛的皮肤褶皱以增加呼吸速率。 例子包括美洲大鲵和的的喀喀湖蛙 。 [1] 美洲大鲵的皮肤呼吸占氧气摄入量和二氧化碳排泄量的90%以上。 [3]
爬蟲類
[编辑]被鳞片覆盖很大程度上阻止了爬虫类的皮肤呼吸,但是鳞片與鱗片之間,或少量鳞片的区域可能會发生气体交换。 一些海龟在水下冬眠時會依靠泄殖腔周围的皮肤呼吸。 [3]
某些海蛇的皮肤呼吸最多可占总氧气摄入量的30%,这在潜水时十分重要,在潜水过程中,血液会从肺中分流出去,并流向皮肤的微血管,在某些情况下会导致皮肤變成粉紅色。 [1]
哺乳动物
[编辑]哺乳动物是內溫動物(“温血動物”),其代谢需要量高于外温脊椎动物(“冷血动物”),且皮肤比其他脊椎动物更厚,更不透水,这使得皮肤无法成为主要的气体交换来源。 然而,仍可能会发生少量的皮肤呼吸,對蝙蝠而言,高度血管化的翅膀可能占二氧化碳排泄量的12%。 [3]至於人类和大多数其他哺乳动物,其皮肤呼吸仅占1-2%。 [1]
另见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1.0 1.1 1.2 1.3 1.4 1.5 Feder, Martin E.; Burggren, Warren W. Cutaneous gas exchange in vertebrates: design, patterns, control and implications (PDF). Biological Reviews. 1985, 60 (1): 1–45 [2019-12-29]. doi:10.1111/j.1469-185X.1985.tb00416.x.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4-15). 引用错误:带有name属性“Feder&Burggren85”的
<ref>
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 ^ Johnson, Peter H. Raven, George B. Respiration 6th. Boston: McGraw-Hill. 2002: 1053-1070. ISBN 0073031208.
- ^ 3.0 3.1 3.2 Kardong, Kenneth V. The Reepiratory System 3rd. Boston, MA: McGraw-Hill. 2002: 403. ISBN 0072909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