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中的醫學内容
仅供参考,並
不能視作專業意見。如需獲取醫療幫助或意見,请咨询专业人士。詳見
醫學聲明。
神術散,中醫方劑之一,亦有人寫成神朮散,為宋朝方劑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治療「傷風、傷寒表証」的藥方,主治袪風濕、散風寒,大體上等於西醫治療感冒中某些症狀的藥方。一共有三種神術散,即神術散、海藏神術散、太無神術散。
- 清朝汪昂《湯頭歌訣》記載:「神術散用甘草蒼,細辛藁本芎芷羌。各走一經祛風濕,風寒泄瀉總堪嘗。太無神術即平胃,加入菖蒲與藿香。海藏神術蒼防草,太陽無汗代麻黃。若以白朮易蒼朮,太陽有汗此為良。」[2]
三種神術散大體上是治療「傷風、傷寒表証」[註 2]中,袪濕、散寒、拉肚子的症狀。細分如下:
- 神術散:傷風或傷寒之外,伴有頭痛、無汗,發熱畏寒,鼻塞,身體疼痛,咳嗽、頭昏等症狀,亦可治因感冒所引起的腹瀉。
- 太無神數散:當伴有發高燒、畏寒,一身盡痛,頭面腫大等證。
- 海藏神術散:感冒時再吃生冷食飲所引發的畏寒症狀,無汗
- 太無神術散:蒼朮、厚朴各一錢,陳皮二錢,炙甘草一錢半(以上四味就是平胃散)和菖蒲、藿香各一錢半組成,水煎溫服。
- 海藏神術散:蒼朮、防風各二兩,炙甘草一兩,加蔥白、生薑同煎溫服。
- ^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為中國北宋時期,約在西元1078- 1110年間,從搜羅而來的民間驗方,經由陳承、裴宗元、陳師文等名醫校正後集結而成,其後亦歷經數次校正。和劑局,是宋代官府設立的藥局,專門掌管藥材和藥劑的業務經營。本書為和劑局的一種成藥處方配本。南宋紹興年間改稱藥局為太平惠民局,自此以後,就改名稱為《太平惠民和劑局方》。[1]
- ^ 所謂傷風、傷寒,意指「傷於風」、「傷於寒」,就是身體的疾病源自於吹風、以及寒冷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