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屆台北電影節
外观
| 开幕影片 | 《大佛普拉斯》 |
|---|---|
| 闭幕影片 | 《曼菲》 |
| 举办地点 | |
| 创办时间 | 1998年 |
| 主辦單位 |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臺北市文化基金會 |
| 举行日期 | 2017年6月29日至7月15日 |
| 影片语言 | 汉语、英语 |
2017年台北電影節是在2017年6月29日至7月15日,於臺灣的台北市舉辦。由臺灣導演沈可尚出任電影節總監一職[1][2]。電影大使:吳慷仁、温貞菱。
正式競賽
[编辑]台北電影獎
[编辑]該入圍名單是定在5月16日正式公布。[3]
- 劇情長片
| 片名 | 導演 |
|---|---|
| 《順雲》 | 王明台 |
| 《德布西森林》 | 郭承衢 |
| 《大佛普拉斯》 | 黃信堯 |
| 《自畫像》 | 陳宏一 |
| 《強尼·凱克》 | 黃熙 |
| 《川流之島》 | 詹京霖 |
| 《再見瓦城》 | 趙德胤 |
| 《健忘村》 | 陳玉勳 |
| 《白蟻-慾望謎網》 | 朱賢哲 |
| 《目擊者》 | 程偉豪 |
- 紀錄片
| 片名 | 導演 |
|---|---|
| 《黑熊森林》 | 李香秀 |
| 《徐自強的練習題》 | 紀岳君 |
| 《你找什麼?》 | 周東彥 |
| 《曼菲》 | 陳懷恩 |
| 《MATA-影像之初》 | 鄭立明 |
| 《逐風少年》 | 胡美芳、福馬克 |
| 《日常對話》 | 黃惠偵 |
| 《媽媽和宗憲》 | 施榮宗 |
| 《建設未完成》 | 林謙勇 |
| 《灣生畫家-立石鐵臣》 | 郭亮吟、藤田修平 |
- 短片
| 片名 | 導演 |
|---|---|
| 《阿尼》 | 鄒隆娜 |
| 《亮亮與噴子》 | 李宜珊 |
| 《土地》 | 蘇弘恩 |
| 《愛在世界末日》 | 蔡宗翰 |
| 《秘密基地》 | 吳季軒 |
| 《紫色紐約》 | 曾駿堯 |
| 《台北焦油》 | 胡智凱 |
| 《迎向邊疆公路》 | 王逸鈴 |
| 《鹹水雞的滋味》 | 張作驥 |
| 《野潮》 | 呂柏勳 |
- 動畫片
| 片名 | 導演 |
|---|---|
| 《20》 | 江居穎、羅芯 |
| 《然後呢》 | 楊子新 |
| 《回神》 | 吳德淳 |
| 《巴特》 | 黃勻弦 |
| 《基石》 | 邱士杰 |
| 《長島》 | 黃亮昕 |
| 《阿雄與悉達多》 | 康進和 |
| 《關於他的故事》 | 楊詠亘 |
| 《牆》 | 周佳盈 |
| 《白色隧道》 | 簡嵐淇、張晉維 |
國際新導演競賽
[编辑]| 中文片名 | 原文片名 | 導演 | 製作國 |
|---|---|---|---|
| 《孩子不懼怕死亡,但是害怕魔鬼》 | 不適用 | 榮光榮 | |
| 《構築心方向》 | Columbus | 名田高梧 | |
| 《陌路狂犬》 | Dogs | 柏登·米利卡 | |
| 《笨鳥》 | 不適用 | 黃驥、大塚龍治 | |
| 《大佛普拉斯》 | 不適用 | 黃信堯 | |
| 《烽火公寓》 | Insyriated | 菲利浦·梵樂福 | |
| 《我等行過阿特拉斯的幽谷》 | Mimosas | 奧利佛·勒賽 | |
| 《強尼·凱克》 | 不適用 | 黃熙 | |
| 《單人舞,雙人屋》 | Pedular | 茱莉亞·穆拉 | |
| 《越愛越寂寞》 | People That Are Not Me | 哈妲絲·班·阿若雅 | |
| 《親愛的大笨象》[4] | Pop Aye | 陳敬音 | |
| 《割愛》 | The Wound | 約翰·特倫戈夫 |
非競賽片
[编辑]特別放映
[编辑]| 中文片名 | 原文片名 | 導演 | 製作國 |
|---|---|---|---|
| 《瘋劫》(數位修復版) | 不適用 | 許鞍華 | |
| 《明月幾時有》 | 不適用 | 許鞍華 | |
| 《麻醉風暴2》(第一集特別版) | 不適用 | 蕭力修、洪伯豪 | |
| 《他們在畢業的前一天爆炸2》(第一集) | 不適用 | 鄭有傑 |
經典重現
[编辑]| 中文片名 | 原文片名 | 導演 | 製作國 |
|---|---|---|---|
| 《雨月物語》 | 雨月物語 | 溝口健二 | |
| 《搖滾萬萬歲》 | This Is Spinal Tap | 羅伯·萊納 | |
| 《大快人心》(1997年版本) | Funny Games | 麥可·漢內克 |
評審名單
[编辑]台北電影獎
[编辑]- 初選評審委員[5]
| 評選類別 | 委員 | 第一階 | 第二階 |
|---|---|---|---|
| 劇情片組 | 鴻鴻 | ||
| 張榮吉 | |||
| 詹正德 | |||
| 紀錄片組 | 林木材 | ||
| 林聖文 | |||
| 洪淳修 | |||
| 短片組 | 陳俊蓉 | ||
| 詹京霖 | |||
| 黃亞歷 | |||
| 動畫片組 | 紀柏舟 | ||
| 蘇文聖 | |||
| 劉耕名 | |||
| 電影節總監 | 沈可尚 |
- 決選評審委員
| 委員 | 初選委員 | 決選委員 |
|---|---|---|
| 鴻鴻 | ||
| 田壯壯 | ||
| 易智言 | ||
| 林靖傑 | ||
| 黃文英 | ||
| 陳珊妮 | ||
| 梅峰 | ||
| 惠英紅 | ||
| 暉峻創三 |
國際新導演競賽
[编辑]
雷哈·艾登:導演兼編劇(評審團主席)
朱奧·佩德洛·羅德利蓋斯:導演
阿諾查·蘇維查康彭:導演
陳駿霖:導演
陳芯宜:導演
獲獎名單
[编辑]台北電影獎
[编辑]頒獎典禮於7月15日[6]。
- 百萬首獎:《大佛普拉斯》
- 最佳男演員:吳慷仁/《白蟻-慾望謎網》
- 最佳女演員:尹馨/《川流之島》
- 最佳劇情長片:《大佛普拉斯》
- 最佳導演:呂柏勳/《野潮》
- 最佳男配角:黃遠/《強尼·凱克》
- 最佳女配角:劉引商/《順雲》
- 最佳新演員:瑞瑪席丹/《強尼·凱克》
- 最佳編劇:黃熙/《強尼·凱克》
- 美術設計獎:趙思豪/《大佛普拉斯》
- 最佳剪輯獎:賴秀雄/《大佛普拉斯》
- 最佳攝影獎:姚宏易/《強尼·凱克》
- 最佳配樂獎:林生祥/《大佛普拉斯》
- 最佳短片:《鹹水雞的滋味》
- 最佳動畫:《關於他的故事》
- 最佳紀錄片:《日常對話》
- 媒體推薦獎:《再見瓦城》
- 觀眾票選獎:《徐自強的練習題》
- 楊士琪卓越貢獻獎:詹宏志
國際新導演競賽
[编辑]- 最佳影片:《割愛》
- 評審團特別獎:《我等行過阿特拉斯的幽谷》
- 觀眾票選獎:《大佛普拉斯》
獨立獎項
[编辑]參考資料
[编辑]- ^ 潘鈺楨. 2017台北電影節 沈可尚出任總監. 中國時報. 2016-09-29 [2016-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25).
- ^ 陳燕珩. 沈可尚接台北電影節總監 潘小雪掌台北當代藝術館. 中國時報. 2016-10-04 [2016-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25).
- ^ 翁新涵. 台北電影獎入圍名單公布 《目擊者》《白蟻》受注目. 今日新聞. 2017-05-16 [2017-05-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22).
- ^ BIOS monthly. 牽著想像的大象,踏實流浪——專訪《親愛的大笨象》導演陳敬音. [2019-03-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2).
- ^ 古明弘. 第19屆台北電影獎入選名單公布,40部作品角逐百萬首獎. VOGUE. 2017-05-16 [2018-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9).
今年台北電影獎入選評選過程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分為四組進行遴選,劇情片組遴選委員有:鴻鴻、張榮吉、詹正德;紀錄片組遴選委員有:林木材、林聖文、洪淳修;短片組遴選委員有:陳俊蓉、詹京霖、黃亞歷;動畫片組遴選委員有:紀柏舟、蘇文聖、劉耕名。第二階段遴選委員包括:鴻鴻、林木材、陳俊蓉、紀柏舟、沈可尚。
- ^ 2017第19屆台北電影獎得獎名單出爐!吳慷仁以《白蟻》封影帝 尹馨奪影后大獎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17.7.15 GQ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