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目分析

網目分析(Mesh analysis)也稱為網目電流法(mesh current method),是針對平面電路的電路分析方式。平面電路是指可以畫在平面上,且其線路不會交叉的電路。
網目分析是系統化的使用基爾霍夫電壓定律(KVL)找到一組方程,若此電路有解,則該方程就可以求解[1]。節點分析也是類似作法,系統化的使用基爾霍夫電流定律(KCL)。若電路屬於平面電路,用網目分析會比節點分析簡單[2]。
網目電流和基本網目
[编辑]
網目分析的作法是在各基本網目(也稱為獨立網目)中任意的假設網目電流,再求解方程。基本網目是沒有包括其他迴路的電路。圖1的電路中有三個基本網目[3]。
網目電流是在基本網目中流動的電流,會依這些電流組成方程求解。網目電流可以不對應任何實體流動的電流,但很容易從網目電流找到實際在流動的電流[2]。常見的的作法是將所有的網目電流都指定成單一方向(全部都順時針或都逆時針),這可以避免撰寫方程式時的筆誤。此條目的作法是都將網目電流設定成順時針方向[3]。圖2和圖1相同,不過有標示網目電流和方向。
不要直接求解基爾霍夫電路定律或基爾霍夫電流定律,改為求解網目電流,可以大幅簡化計算。電路中的網目電流比支路電流少多了。以圖2為例,有6個支路電流,但只有3個網目電流。
建立方程
[编辑]每個網目會對應有一個方程。在一個網目各個元件電壓降的和會為零[3]。若針對更廣泛,不只是電流源和电压源的電路,電子元件電壓降是網目電流和電子元件阻抗的乘積[4]。
若在網目中有电压源,可以依電壓源方向和網目電流是否同向,來決定此電壓是使電壓降增加或是減少。若有不是二個網目共用的电流源(例如,示意圖電路中的基本網目1),網目電流即為該電流源的正值或是負值(依兩者方向是否相同而定)[3]。以下即為上述所得的方程,求解電流後即可知道各元件的電流。
在建立上述方程後,此线性方程组可以用任何求解一次方程的方式求解。
特殊情形
[编辑]有兩種網目電流的特殊情形:超網目(supermesh)以及受控源。
超網目(Supermesh)
[编辑]
超網目(supermesh)出現在多個基本網目共用电流源的情形。會先以沒有電流源的情形來考慮這些電路。因此會有兩個不同網目的網目電流。再來,會針對電流源的位置,建立方程來處理電流源和兩個網目電流。電流源會等於一個網目電流減去另外一個網目電流。以下是一個簡單的範例[2]。
受控源
[编辑]
受控源是指一电流源或电压源,其大小會隨另一個電子元件的電壓或电流而變化。若基本網格中包括有受控源,受控源需視為獨立電流源或獨立電壓源處理。在建立網目方程後,再加上受控源本身的方程,這類方程一般稱為限制方程,是受控源的大小和對應電子元件電壓或電流大小的關係式。以下是一個例子[2]。
相關條目
[编辑]參考資料
[编辑]- ^ Hayt, William H., & Kemmerly, Jack E. (1993). Engineering Circuit Analysis (5th ed.), New York: McGraw Hill.
- ^ 2.0 2.1 2.2 2.3 Nilsson, James W., & Riedel, Susan A. (2002). Introductory Circuits for 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 ^ 3.0 3.1 3.2 3.3 Lueg, Russell E., & Reinhard, Erwin A. (1972). Basic Electronics for Engineers and Scientists (2nd ed.). New York: International Textbook Company.
- ^ Puckett, Russell E., & Romanowitz, Harry A. (1976). Introduction to Electronics (2nd ed.). San Francisco: John Wiley and Sons,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