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耀华玻璃公司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耀华玻璃公司,1921年由实业家周学熙天津创办,并在秦皇岛开办工厂。公司由中方和比利时合资,资本1170万元。[1]

历史

[编辑]

在1910年代,中國的玻璃工業近乎未曾發展,市場前景廣闊;同時期,一座比利時玻璃工廠有意轉讓弗克法英语Fourcault process(一種新的玻璃生產方法)的專利權[2]。加上,開灤礦務局的業務早前得到頗為豐厚的盈餘,在知名實業家周學熙的意見下把盈餘用作鼓勵華北地區的實業,具體方法為投資各項新興實業,作為補助[2]。周學熙便決定與比利時的烏德米財團合股,從開灤礦務局提存的股息作为玻璃公司的股本,成立耀華玻璃公司,並設立耀華玻璃廠,在1922年始建[2][3]。 耀華玻璃廠是亞洲首個擁有弗克法生產線的玻璃廠、中國首家大型玻璃製造企業、中国首家机械化生产玻璃的工厂,其成立為中國玻璃工業拉開序幕,結束了玻璃市場由外資獨佔的情況,這也令玻璃廠位處的秦皇島被認為是中國玻璃工業的搖籃[2][4][5]。當時,耀華玻璃廠亦是中國北部唯一一家中外合资企业[6]。玻璃厂在投产首年就成功突破设计能力,生产了16万個20呎標準貨櫃的玻璃,成为中国玻璃產业的龙头[6][7] 1933年,耀华玻璃厂建设了二号窑[8]。1936年,日本旭玻璃廠承購了比利時烏德米財團在耀華玻璃公司的股份,玻璃廠因而改為中日合營[9]抗日戰爭期間,河北省東北部處於冀東防共自治政府的統治,由日本實際控制;在此之下,耀華玻璃廠通過股份收買的形式轉為日資,令日本得以奪取權益[10]

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政府接收了日商所持股份,令耀華玻璃廠的營運模式轉為官商合办,官股與民間持股各佔一半[9]。1949年,民國政府退到台灣,玻璃廠沒有隨同遷廠,多數股東亦留在中國大陸[9]。 1950年,毛澤東到訪耀華玻璃廠,視察玻璃生產過程 [11]。1957年,周恩來視察玻璃廠,了解工作環境帶來的健康問題,要求廠方改善勞動條件、注重工人健康,又提出要解決運輸問題,以提升經濟效益[12]。後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没收了公司的全部股份,把玻璃廠收歸國有[2][3]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耀华玻璃厂扩建了厂房[8]。 到了1990年代,耀华玻璃厂的发展位處顶峰,其生產的產品有玻璃鋼、玻璃管、強化玻璃防弹玻璃、镀膜玻璃等,並設立了多個分厂[8]。2001年,耀華玻璃廠因城市發展而遷廠;舊址只剩下電燈房、水泵房英语Pumping station水塔,合共佔地1,556平方米[3][4][8]

參見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天津地方志 > 天津通志 > 大事记——中华民国(1912.1-1949.9). [2012-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25). 
  2. ^ 2.0 2.1 2.2 2.3 2.4 耀华玻璃厂旧址:昔日玻璃厂 今日博物馆. 中國玻璃網. 2013-11-28 [2016-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26). 
  3. ^ 3.0 3.1 3.2 中国首家玻璃专题博物馆:讲述玻璃的那些事儿. 中國新聞網. 2012-12-29 [2016-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02). 
  4. ^ 4.0 4.1 我國首座玻璃專題博物館在秦皇島開工. 北京新浪網. 2008-11-06 [2016-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26). 
  5. ^ 杨居斗; 高金山. 唐山市路北区志. 中华书局. 1999. 
  6. ^ 6.0 6.1 钢化玻璃历史. 成程钢化玻璃厂. 2014-11-05 [2016-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26). 
  7. ^ shu, China Hai guan zong shui wu si. Decennial Reports on the Trade Navigation Industries, Etc., of the Ports Open to Foreign Commerce in China and Corea, and on the Conditions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reaty Port Provinces. 1933 (英语). 
  8. ^ 8.0 8.1 8.2 8.3 杨欢; 陈厉辞. 秦皇岛市玻璃博物馆与工业遗产保护. 文物春秋.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03). 
  9. ^ 9.0 9.1 9.2 耀華玻璃股份有限公司條例草案總說明 (PDF). 行政院全球資訊網. [2016-12-0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5-07-01). 
  10. ^ 赵竞存. 最早的华北日伪政权——“冀东防共自治政府”——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而作. 冀东学刊. 1995, (3): 23–37. 
  11. ^ 第三章 提出過渡時期總路線后十四次離京【3】.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3. 2013-12-30 [2016-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26). 
  12. ^ 王黎鋒 (編). 開國總理周恩來的河北情節. 中共河北省委黨史研究室. [2016-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