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無人機
外观
螳螂無人機 | |
---|---|
![]() 2008年范堡羅航展上的模型機 | |
概觀 | |
類型 | 無人機 技術驗證機 |
代號 | Mantis |
乘員 | 無(無人機) |
首飛 | 2009年10月21日[1] |
設計 | BAE 系統公司 軍用航空部門 |
生產 | BAE 系統公司 |
產量 | 1 |
現況 | 測試計畫進行中 |
主要用戶 | 英國國防部 |
衍生機型 | BAE/達梭 Telemos(已中止) |
技术数据 | |
長度 | 19.8 公尺 |
翼展 | 約 22 公尺 |
空重 | 1,000 公斤 |
最大起飛重量 | 9,000 公斤 |
發動機 | 2 × 勞斯萊斯 M250B-17 渦槳發動機 |
功率 | 380 軸馬力 ×2 |
性能數據 | |
最大速度 | 300 節 |
巡航速度 | 200 節 |
螳螂無人機 無人自主系統先進概念技術驗證機(Unmanned Autonomous System Advanced Concept Technology Demonstrator)是英國研發的一款無人戰鬥航太載具(UCAV)技術驗證計畫。螳螂無人機採用雙發渦槳發動機推進,翼展約22公尺,與MQ-9 死神相近。
第一階段計畫的合作夥伴包括:英國國防部、勞斯萊斯、奎奈蒂克、GE 航空、威斯康姆、梅吉特 以及 蘿拉汽車。
設計與發展
[编辑]
螳螂無人機的研發始於 2007 年底,並於 2008 年范堡罗航展首次展示樣機。第一階段的螳螂無人機配備兩具Rolls-Royce Model 250渦輪螺旋槳發動機,但後續型號可能更換。螳螂無人機設計為可持續24小時以上的自主飛行無人機,能自動導航與規劃航路,並將觀測結果回傳地面人員。[2]
第一階段主要驗證 BAE 系統公司的快速原型能力,並著重測試自主控制系統。後續階段可能發展民用、武裝型與感測套件。
機鼻前方的大型圓頂(外型類似座艙罩)實際上是一具向上的衛星通訊裝置。
原型機於 2009 年10月21日在南澳大利亚州的伍麦拉试验场首飛。[1]
2013年,螳螂無人機在英國進行飛行測試。[3] 該機亦成為泰萊莫斯的基礎,但該專案已被中止。[4]
規格
[编辑]参考资料:FlightGlobal,[5] Rolls-Royce[6]
基本信息
- 机组:無(UAV)
性能
- 续航时间:30 小時
武器
- 外挂点:6
航電
- L-3 Wescam MX-20
- BAE 系統公司 ICE 圖像收集與處理系統
參見
[编辑]相关开发
相关列表
參考文獻
[编辑]- ^ 1.0 1.1 Craig Hoyle. 英國 Mantis UAV 首次試飛. Flight International. 2009年11月13日 [2009-11-14].
- ^ Mantis, 未來無人機展示,《Popular Science》,2010年3月。
- ^ BAE 系統新聞稿,2012年7月9日。
- ^ 巴黎航展 2011:BAE 與 達梭合作開發 Telemos. AIN Online. 2011年6月20日 [2013年1月5日].
- ^ BAE 稱讚 Mantis UAV 成功,Taranis 即將亮相. 2010年6月30日.
- ^ Rolls-Royce Model 250-B17F (PDF).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3-02-17).
參考資料
[编辑]- BAE 系統公司與英國國防部宣布 Mantis UAS 驗證計畫. www.baesystems.com. 2008-07-14 [2008-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9-17).
- Chuter, Andrew. BAE 以 UAV 建立知識庫. DefenseNews. 2008-07-14 [2008-07-17].[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