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蓋律模型
外观
覆蓋律模型,是卡尔·亨普尔提出的一種科学模型[1]。根據該模型,在解釋“为什么……?”(例如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時,只要觀察到的前提為真或已發生,再套上普遍定律,就必然能推導出結論或待解释现象。不過覆蓋律模型忽視了前提和結果之間是否真的存在因果關係或關聯性,也未對观测到的前提设置限制。
例如有人提问"为何影子长20英尺?",可以回答:"因为旗杆高15英尺,而且太阳與地面之間的角度為x"。但若改问"为何旗杆高15英尺?",却同样可以回答:"因为影子长20英尺,而且太阳與地面之間的角度為x"——後者虽同样是从观测到的前提和科学定律出发的演绎推理,但其结论显然荒谬。[2]再看一個前提和結果不相关性的问题:若问"为何该男子未怀孕?",根據覆蓋律模型且若該男子真的确实服用避孕藥,甚至可以回答"因为他服用了避孕药,而且避孕药能防止妊娠",但男人能不能懷孕顯然和他是否吃了避孕藥無關。
参考文献
[编辑]- ^ 倾向:因果观念重建-中国社会科学网. www.cssn.cn. [2025-10-12].
- ^ Suppe, "Afterword—1977", "Introduction", §1 "Swan song for positivism", §1A "Explanation and intertheoretical reduction", pp. 619–24, in Suppe, ed,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Theories, 2nd edn (U Illinois P, 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