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許潘愛娘墓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許潘愛娘墓
愛娘許媽潘氏墓 地图
位置 臺灣臺北市士林區士林官邸公園
建立雍正6年(1728年)
设施墓碑、墓手、墓塚、墓埕、石獅、后土、金紙爐、香爐、燭台、石花瓶
类型墓園

許潘愛娘墓,是位於臺灣臺北市士林官邸境內「慈雲亭」旁的清朝古墓,碑刻「​武榮顯祖妣閨名愛娘許媽潘氏墓」,墓主為平埔族女性。

墓主

[编辑]
墓碑近照
1999年重修記錄

許潘愛娘為巴賽族塔塔悠社人,清康熙年間,泉州裔漢人許建總隨軍渡海來臺至塔塔悠社一帶墾殖,為夥長。其藉由與塔塔悠社女子潘氏愛娘通婚,在該族母系社會傳統下獲准開墾潘氏土地,成為最早進入臺北盆地開墾的拓墾者之一。[1][2]墓主的丈夫許建總(號朝總),生於康熙4年(1665年),卒於雍正9年(1731年),原籍福建省泉州府南安縣四十一都山頭鄉人,其在原鄉的元配已育有七子,渡台後娶兩名塔塔悠女子為妾,其中第二房妻子即墓主潘氏,育一子許明亮;第三房妻子育有兩子。[3]

概要

[编辑]

該墓於戊申年臘月(清雍正6年,西元1728年)立石,甲寅年梅月(清雍正12年,西元1734年)修整,造型受渡臺漢人文化影響,為臺灣傳統閩南式墓葬,墓體採觀音山石刻字、「馬約利卡」磁磚裝飾設計,銘有「墓向正吉」、「冠龍帶生」、「真觀隨照」與「山仰秀顧」等字句。[2]

戰後

[编辑]

臺灣戰後時期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入住士林官邸,特准墓主後人每年清明節進出官邸園區掃墓,是戒嚴時期唯一可進出官邸園區的平民百姓。[4]1999年8月,該墓有重修記錄。

參見

[编辑]

參考文獻

[编辑]
  1. ^ 蔡素貞等. 許家宗祠-懷德堂.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中文(臺灣)). 
  2. ^ 2.0 2.1 蕭文杰. 士林官邸內見證漢埔通婚的墳塚建築. 典藏雜誌社. 2025-08-01 (中文(臺灣)). 
  3. ^ 編輯群. 民俗曲藝 (99-101). 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 39. 1996 (中文(臺灣)). 
  4. ^ 吳明益. 台北伊甸園:一本關於士林官邸歷史生態與延伸思考閱讀的手册. 前衛出版社. 2002: 16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