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配体门控离子通道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神經遞質閘門離子通道跨膜區
配體閘門離子通道
标识符
符号Neur_chan_memb
蛋白质家族数据库(Pfam)PF02932
蛋白质互联数据库(InterPro)英语InterProIPR006029
蛋白质站点(PROSITE)英语PROSITEPDOC00209
蛋白质结构分类数据库2(SCOP2)英语Structural Classification of Proteins1cek / SCOPe / SUPFAM
转运蛋白分类数据库(TCDB)英语Transporter Classification Database1.A.9
膜中蛋白质方向(OPM)超家族英语Orientations of Proteins in Membranes database14
膜中蛋白质方向(OPM)蛋白质英语Orientations of Proteins in Membranes database2bg9
可用的蛋白质结构:
蛋白质家族数据库(Pfam)  结构 / ECOD  
蛋白质数据库(PDB)结构生物信息学研究合作实验室PDB; PDB欧洲; PDB日本
蛋白质数据库概述(PDBsum)英语PDBsum结构概述
  1. 離子通道連接受體
  2. 離子
  3. 配體 (如乙醯膽鹼)
當配體與受體結合時,受體的離子通道部分打開,從而使離子穿過細胞膜

配體門控離子通道(ligand-gated ion channel,LGIC,LIC)又稱离子通道型受体[1](ionotropic receptor)或離子促進型受體[2],是一組跨膜離子通道蛋白,同时作为膜受体与离子通道,可接受特异配體(例如神经递质激素或其他化学物质等)的結合,而使离子通过,如:Na+, K+, Ca2+ 和/或 Cl離子[3][4][5]

當突觸前神經元活化時,它會藉著囊泡向突觸間隙釋放神經遞質。然後,神經遞質與突觸後神經元上的受體結合。如果這些受體是配體閘門離子通道,則發生的構象變化會打開離子通道,從而導致離子流過細胞膜。反過來,這導致於激態受體反應時去極化或於抑制反應時過極化

參見

[编辑]


參考資料

[编辑]
  1. ^ 离子通道型受体. 术语在线.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简体中文)
  2. ^ 離子促進型受體. 樂詞網. 國家教育研究院 (中文(臺灣)). 
  3. ^ Gene Family: Ligand gated ion channels. HUGO Gene Nomenclature Committee. [2020-1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14). 
  4. ^ 道兰氏医学词典中的ligand-gated channel
  5. ^ Purves, Dale, George J. Augustine, David Fitzpatrick, William C. Hall, Anthony-Samuel LaMantia, James O. McNamara, and Leonard E. White. Neuroscience. 4th ed.. Sinauer Associates. 2008: 156–7. ISBN 978-0-87893-6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