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君主列表
外观
| 隋朝皇帝 | |
|---|---|
帝國君主 | |
隋高祖楊堅 | |
| 详情 | |
| 开国君主 | 隋高祖 |
| 末代君主 | 隋皇泰主 |
| 建立 | 581年 |
| 终结 | 619年 |
| 居所 | 大興皇城 |
| 产生方式 | 继承制 |
| 中国君主列表 | |||||||||
|---|---|---|---|---|---|---|---|---|---|
| 传说時代 | |||||||||
| 夏 | |||||||||
| 商 | |||||||||
| 周 | 西周 | ||||||||
| 东周 | 春秋 | ||||||||
| 戰國 | |||||||||
| 秦 | |||||||||
| 汉 | 西汉 | ||||||||
| 新 | |||||||||
| 东汉 | |||||||||
| 三国 | 曹魏 | 蜀汉 | 孙吴 | ||||||
| 晋 | 西晋 | ||||||||
| 东晋 | 十六国 | ||||||||
| 南 北 朝 |
宋 | 北魏 | |||||||
| 齐 | |||||||||
| 梁 | 西魏 | 东魏 | |||||||
| 陳 | 北周 | 北齐 | |||||||
| 隋 | |||||||||
| 唐 | |||||||||
| 五代十国 | 辽 | 西夏 | |||||||
| 宋 | 北宋 | ||||||||
| 南宋 | 金 | ||||||||
| 元 | |||||||||
| 明 | |||||||||
| 清 | |||||||||
隋朝君主
[编辑]| 名讳 | 肖像 | 庙号 | 谥号 | 在世时间 | 在位时间 | 年号 | 使用时间 | 陵寝 | 参考 |
|---|---|---|---|---|---|---|---|---|---|
| 杨忠 | - | - | 随国桓公 (北周武帝宇文邕谥) [註 1] |
507年-568年 | - | - | - | - | [參 1][參 2] |
| 随桓王 (北周静帝宇文阐追谥) | |||||||||
| 太祖 (文帝杨坚追尊) |
武元皇帝 (文帝杨坚追谥) | ||||||||
| 杨坚 | 高祖 | 文皇帝 | 541年-604年 | 581年-604年 | 开皇 | 581年-600年 | 泰陵 | ||
| 仁寿 | 601年-604年 | ||||||||
| 杨广 | 世祖 (皇泰主杨侗尊) |
明皇帝 (皇泰主杨侗谥) |
569年-618年 | 604年-618年 | 大业 | 604年-618年 | 炀帝墓 | ||
| - | 闵皇帝 (夏王窦建德追谥) | ||||||||
| - | 炀皇帝 (唐高祖李渊追谥) | ||||||||
| 李渊立 | |||||||||
| 楊侑 (原为代王,唐高祖李渊称帝后降封酅国公) |
- | - | 恭皇帝 (唐高祖李渊谥) |
605年-619年 | 617年-618年 | 义宁 | 617年-618年 | - | |
| 宇文化及立 | |||||||||
| 杨浩 (原为秦王,宇文化及称帝后被杀) |
- | - | - | ?-618年 | 618年 | 大业 (沿用) |
618年 | - | |
| 王世充立 | |||||||||
| 楊昭 | - | - | 元德太子 (炀帝杨广谥) |
584年-606年 | - | - | - | - | [參 3] |
| 世宗 (皇泰主杨侗追尊) |
孝成皇帝 (皇泰主杨侗追尊) | ||||||||
| 杨侗 (原为越王,王世充称帝后降封潞国公,后被杀) |
- | - | 恭皇帝 (王世充谥) |
604年-619年 | 618年-619年 | 皇泰 | 618年-619年 | - | [參 4] |
| 东突厥立 | |||||||||
| 杨政道 (东突厥处罗可汗立为隋王) |
- | - | - | 618年-653年 | 620年-630年 | - | - | - | [參 5] |
隋朝地方政权
[编辑]时间轴
[编辑]
注释
[编辑]- ^ 杨忠封随国公,子杨坚嗣,后进随王。杨坚称帝后,改“随”为“隋”,是以为国号。故其曾祖父杨烈、祖父杨祯、父杨忠之爵位谥号均以“随”为准。
参考文献
[编辑]- ^ 《周书·卷十九列傳第十一》:“楊忠,弘農華陰人也……武成元年,進封隨國公……天和三年,以疾還京。高祖及晉公護屢臨視焉。尋薨,年六十二,贈太保、同朔等十三州諸軍事、同州刺史,本官如故。諡曰桓。子堅嗣。”
- ^ 《隋书·卷一 帝紀第一 高祖上》:“(大象二年)冬十月壬申,詔贈高祖(楊堅)曾祖烈為柱國、太保、都督徐兗等十州諸軍事、徐州刺史、隋國公,諡曰康;祖禎為柱國、太傅、都督陝蒲等十三州諸軍事、同州刺史、隋國公,諡曰獻;考忠為上柱國、太師、大冢宰、都督冀定等十三州諸軍事、雍州牧。……(大象二年十二月)高祖(楊堅)再讓,不許。乃受王爵、十郡而已。詔進皇祖、考爵並為王,夫人為王妃。……開皇元年二月甲子,上自相府常服入宮,備禮即皇帝位於臨光殿。設壇於南郊,遣使柴燎告天。是日,告廟,大赦,改元。……(開皇元年二月)乙丑,追尊皇考為武元皇帝,廟號太祖,皇妣為元明皇后。”
- ^ 《隋书·卷五十九 列傳第二十》:“越王侗字仁謹……宇文化及之弑逆也,文都等議,以侗元德太子之子,屬最為近,於是乃共尊立,大赦,改元曰皇泰。諡帝曰明,廟號世祖。追尊元德太子為孝成皇帝,廟號世宗。尊其母劉良娣為皇太后。……”
- ^ 《隋书·卷五十九 列傳第二十》:“……世充偽諡為恭皇帝。”
- ^ 《资治通鉴 卷一百八十八》:“(武德三年二月)突厥處羅可汗迎楊政道,立為隋王。中國士民在北者,處羅悉以配之,有眾萬人。置百官,皆依隋制,居於定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