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青森信號場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青森信號場
青森信號場與周邊車站示意圖
青森信號場與周邊車站示意圖
日语名称
青森信号場 – あおもりしんごうじょう – Aomori Shingōjyo
车站概览
位置青森縣青森市大字浦町
地理坐标40°49′12″N 140°44′22″E / 40.82000°N 140.73944°E / 40.82000; 140.73944
拥有者青森鐵道
JR東日本
JR貨物
途经线路
  • 青森鐵道線
  • 奥羽本線(貨物支線)
距离
车站构造
站体类型地面信號場
其他信息
电报码アン
历史
启用日期1926年10月25日
服务
筒井
(2.5公里)
青森
(1.9公里)
奥羽本線(貨物支線)
新青森
(4.8公里)
位置
地图

青森信號場(日语:青森信号場あおもりしんごうじょう Aomori Shingōjyo */?)是位於青森縣青森市,現時屬於青森鐵道青森鐵道線信號場。是用作分流列車往來青森站及青森調車場JR東日本奧羽本線津輕線

背景

[编辑]

此信號場是源於曾稱為「東北三大調車場」之一的青森調車場,最初是經由東北本線舊線中的浦町站日语浦町駅中分支出來,調車場的另一端可通往青森站連接,形成了類近複線的模式,青森調車場曾經佔地近21.5公頃,分成東、西兩側,可容納300輛貨車車卡。青森調車場為本州~北海道間的鐵路貨運發揮着重要的功用,往北海道的貨櫃先在此集合並重新整理編列,然後經機車通過青森站後至碼頭,再利用青函航路送至北海道方;反之亦然,先在調車場新編排貨櫃,並按不同的目的地,以經奧羽本線或東北本線離開。

調車場因為需要大量的空間去作調配,不得不徵用了一些原來貫穿青森市南北兩端的道路,包括最主要的柳町通、以及西側的旭町通等。附近居民曾要求補償方案,但卻要等到1986年青森中央大橋日语青森中央大橋的開通才解決。

1968年,因應東北本線複線化的工程,日本國鐵為免在原線路上涉及過多的收地計劃,決定在原路軌的於南邊興建新的雙軌路線,並以東青森站來替代原來的浦町站和浪打站日语浪打駅,連帶也將原來連接浦町站與調車場的分支路段一併廢除,改在新路軌上加設通往東、西兩端調車場的轉轍器。

然而,貨運項目長久令日本國鐵承受鉅額赤字,而且當時有關國鐵民營化討的討論也開始熱烈,1984年,國鐵宣佈將調車場停止運作,東側的調車場及轉轍器也隨之停用;而西側的大部份調車場範圍也停止使用,但連接奧羽本線的短連絡線及相關的配套則仍然保留運作,這部份也就成為了現時信號場的組成部份。

歷史

[编辑]
  • 1926年10月25日:隨國有鐵道東北本線青森調車場開始使用、及青森~浦町間的小支線開通,奧羽貨物支線瀧內信號場~青森調車場間開通。
  • 1945年8月10日:調車場遭美軍轟炸。
  • 1949年6月1日:隨國有鐵道法施行、本信號場由日本國有鐵道(國鐵)繼承。
  • 1966年8月1日:因應青森調車場~青森站高架立體化,來往青森站改成為單線。
  • 1968年7月21日:因應東北本線複線化而改動路軌,使調車場與東北本線改成並行模式。
  • 1984年2月1日:調車場機能停止。但往西側調車場的信號場仍繼續運作。
  • 1986年11月1日:西側調車場降格為信號場、改稱青森信號場
  • 1987年4月1日:隨國鐵分割民營化、由日本貨物鐵道(JR貨物)承繼。
  • 1988年3月13日:「北斗星」3、4號的車長、乘務員交接以此處進行(後來改為在青森站)。
  • 2000年4月1日:JR貨物將青森信號場及青森機關區統合、新設置「青森綜合鐵道部」[1]
  • 2003年4月25日:青森信號場東側的調車場原址改建為青森中央公園並開業。
  • 2006年3月18日:所有「北斗星」及「黃昏特快號」的乘務員、駕駛員交接由青森站改為於本信號場內進行,同時亦在此進行鐵路機車交換。
  • 2010年12月4日:青森鐵道承繼東北本線青森縣內的路段營運,本信號場亦改為屬於青森鐵道。
  • 2012年3月17日:「北斗星」及「黃昏特快號」改回於青森站進行職員交換。

相鄰車站

[编辑]
青森鐵道
青森鐵道線
筒井青森信號場青森
奧羽本線(貨物線)
瀧內信號場日语滝内信号場青森信號場(-筒井)

注釋

[编辑]
  1. ^ 鶴通孝、中井精也:「不夜城 青森」。《鐵道頻道》雜誌:2000年10月號(第408期):第16-3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