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顾暠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顾暠之,字士明,吴郡人,南齐官员。

顾暠之幼年丧父,勤奋好学且有高尚的品行。与陆闲年轻时都未出名,张瓌将二人都提拔为纲纪,后来二人都成名立业,当时人都称赞张瑰善于识别人才。

齐武帝萧赜下诏举荐贤士,竟陵王萧子良举荐了王思远、顾暠之、陈郡人殷叡。王思远与顾暠之关系友好,顾暠之去世后,家中贫困,王思远主动收养他的子女,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照料。

顾暠之被举荐为秀才后,历任官府属官。永明三年(485年),殿中郎顾暠之就藉田祭祀礼仪上奏议论,朝廷官员共同商议后,上奏建议选用丁亥日举行藉田礼,齐武帝下诏批准。

南齐永明九年(491年),齐武帝下诏令百官举荐贤士,同郡的司徒左西曹掾顾暠之上表举荐陆厥,陆厥随后被州府举荐为秀才。永明末年,顾暠之任太子中舍人,兼任尚书左丞

范云曾与萧衍一同在顾暠之家中住宿,当时顾暠之的妻子正在分娩,相传有鬼怪在屋外说:“这屋里有未来的帝王和宰相。”后来齐武帝病重,竟陵王萧子良任命萧衍及其兄长萧懿王融刘绘、王思远、顾暠之、范云等人为帐内军主。

隆昌初年(494年),顾暠之任安西谘议,兼任著作郎,与王思远一同负责文书撰写工作。钟嵘曾上书朝廷,说:“古代贤明的君主,根据才能分配政务,衡量能力授予官职。三公(古代最高官职)陪侍君主议论治国之道,九卿负责执行并完成事务,天子只需端正坐姿、面向南方,无为而治即可。”奏疏呈上后,齐明帝萧鸾很不高兴,对太中大夫顾暠之说:“钟嵘是什么人,竟敢想干预朕的政务?你认识他吗?”顾暠之回答:“钟嵘虽然职位低微、名声不显,但他的话或许有可取之处。况且繁杂琐碎的事务,各有专门部门负责;如今陛下亲自总管所有事务,反而会让陛下更加辛劳、臣子更加安逸,这就是所谓的‘代替厨师宰割、代替工匠砍伐’啊。”齐明帝没有理会他,转而谈论其他话题。

建武初年(494年),顾暠之因病辞官回家,齐明帝亲手写信给王思远,说:“顾暠之这样的人才,实在可惜。”随后朝廷派人到他家,任命他为中散大夫。顾暠之去世时,年仅四十九岁。[1][2]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南齐书》卷四十三 列傳第二十四 王思遠
  2. ^ 南史》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四 王思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