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歸牧
《風雨歸牧》 | |
---|---|
![]() | |
藝術家 | 李迪 |
年份 | 宋朝 |
類型 | 絹本設色;軸 |
尺寸 | 120.7 cm × 102.8 cm(47.5英寸 × 40.5英寸) |
收藏國家/地區 | ![]() |
收藏地 | 臺北市國立故宮博物院 |
登錄號 | 故畫000087 |
網址 | 國立故宮博物院器物典藏資料檢索系統 |
《風雨歸牧圖》為南宋宮廷畫家李迪(活動於12世紀後半)所繪,以風雨中牧童趕牛歸家的情景為主題。畫作尺幅巨大,構圖精緻優美,筆法細膩且富有戲劇張力,是南宋寫實花鳥、走獸畫風格的代表作品之一。畫面右下有李迪名款,風格亦與其傳世名作《雪中歸牧》相近。
作者簡介
[编辑]李迪,生卒年不詳,浙江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活躍於南宋孝宗、光宗、寧宗年間(1162-1224),任職畫院畫家,官至祗侯。擅長花鳥、走獸、竹石等題材,風格寫實、筆觸清新,具有南宋宮廷繪畫特色。
畫作內容
[编辑]本幅描繪兩名牧童於風雨交加中趕牛歸家。畫中一名牧童神情驚慌,身形佝僂急行,另一名亦忙於驅趕;相對之下,牛隻則顯得沉著穩健,呈現出人與動物的情緒對比與動態呼應。此種擬人化描繪手法,使觀者產生情感共鳴。
背景為蘆岸柳堤,以淡墨暈染呈現出煙雨濛濛、晦暗壓抑的氛圍。畫面前景物象細膩鮮明,後景則空茫虛化,形成「前實後虛」的空間效果,引導觀者想像,營造詩意氛圍。[1]
筆法與風格特色
[编辑]李迪以中鋒為主筆法,描繪柳葉細如針、濃淡相間而繁而不亂;牛腹以墨渲染後,再以細筆絲出牛毛,展現出牛皮毛質感的堅挺與濕潤感。畫家亦細緻描繪蓑衣的粗糙、柳葉與蘆葦的飄搖、小草的翻飛與生動動態,整體富有自然韻律與生命力。
此畫在表現風雨意象時採用罩染技法,使畫面籠罩於一層迷濛煙霧中,極具南宋畫風中常見的「詩畫合一」風格。[2]
風格比較與畫派交流
[编辑]雖此幅作品簽有李迪款識,整體畫風與李迪另一幅《雪中歸牧》相似,然部分如柳葉、小草、牛肋骨及牛角皺摺等處畫法略帶裝飾性,風格上與宮廷畫家閻次平(約12世紀末至13世紀初)作品相近,反映當時南宋宮廷畫院中不同畫家間的交流與風格互融情形。[2]
藝術意涵
[编辑]《風雨歸牧圖》不僅是一幅表現自然與人物互動的寫實之作,亦透過擬人化的描繪與虛實相間的構圖,展現文人詩意的感性與哲思。畫面中牧童與牛之對比,象徵人與自然的關係,也傳遞出堅韌與平靜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