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潮州分校
黄埔军校潮州分校,建立时正式名称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潮州分校,之后改名为國民革命軍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潮州分校,是黄埔军校在广东潮州的分校[1]。
历史
[编辑]此前由于军校学生逐期增加,原有的校舍和课室已不能满足需要,在广州黄埔长洲岛上有平岗、蝴蝶岗,番禺的鱼珠、沙路以及广州的沙河、北较场、陈家祠等分校区,但其实为移调黄埔本校一部分员生留驻校外训练,分流学生到其他地区上课,并非正式分校,仍归本校直接管理。
1925年3月,国民革命军第一次东征,占领潮州。东征军指挥部考虑到“潮州位居韩江下游,与闽赣相毗连,物产丰富、交通便利、其间不乏青年有志之士,遂拟设(军校)分校于潮州”,于是报请国民政府拟定潮州军校“以招收潮梅海陆丰各属学生,授以军事及政治之训练,灌输革命知识,使其能与本党(指国民党)宣传主义效力疆场”。为使随军东征的第二期学生能补习课程,筹设潮州分校,又决定调黄埔军校第二期部分科目教官于1925年4月底前来潮州。未及一月,广州爆发杨刘之变,学生奉命返回总校,分校也告结束,筹办军校潮州分校的考虑“因之遂寝”[2]。《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史稿》称“该校之有分校,当自潮州分校始”,潮州分校是黄埔军校第一个有完备机构建制的分校[3]。
1925年11月,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再次占领潮州,复设分校于李厝词。广州国民政府根据东征军总政治部主任、东江各属行政公署长官周恩来等人的倡议,决定在潮州建立黄埔军校分校,并委派何应钦负责分校的各项筹备工作。办学的性质不再是上一次的临时补习,而转为正规的军校教学。
蒋介石兼任分校校长,并任命何应钦为分校教育长兼代校长;东征军总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兼政治部主任;王昆仑为秘书兼政治教官。同时聘请黄埔熊雄、恽代英、萧楚女等共产党员为政治教官,陈勉吾、叶植楠、张光、张镜澄、方万方、张岳嵩等为军事教官。在分校任职的,还有办公厅主任王纯祖,政治部宣传科长兼政治教官杨嗣震,总队长兼学员大队长李卓元,总队副陈隐骥、教育副官罗策群、入伍生大队长阮开基、 大队副宋思一、队长刘保定、刘汉珍、余锦源、孙天放、廖运泽、杨德亮、区队长杨育廷、李炳辉、黄文超,还聘请共产党员、马克思主义原著翻译家李春蕃、国民党左派李春涛(周恩来称之为“党外的布尔什维克”)到校授课,并指示政治部宣传科长、共产党员杨嗣震创办校刊《韩江潮》。
黄埔军校潮州分校校址两次均设在潮州府城太马路李厝祠。李厝祠旁边搭葵棚作为学生教室和寝室[4]。11月12日,潮州分校开始招生,最终从国民革命军第三师、独立第二师、第十四师选考下级干部348人,编为学员队;又招考512人,编成入伍生大队。初定招生人数为学员一队,入伍生三队,后因为第一军务师、教导师、独立第一师先后送来编余人员达400名,人数大增,故设学员三队。因李厝祠房屋不敷分配,乃将入伍生分驻于金山中学及李厝祠后面的郭家祠。12月下旬,入伍生第三队也入校,空间不足,又把驻扎在海阳县儒学宫的第一师第一团迁入李厝祠对面的黄厝祠,学宫略事修葺作为入伍生宿舍。
11月18日,潮州分校举行开学典礼。两侧悬挂布制对联,上联为:“革命尚未成功”,下联为“同志仍须努力”,进屏门注“青天白日”和“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上厅悬挂牌匾一块,横书“破釜沉舟” 四字。校内设办公室,教室及学员宿舍等[5]。
与黄埔军校广州本校一样,潮州分校存在国共合作时期孙文主义学会和青年军人联合会的斗争。1925年4月,黄埔军校国民党内部的反共派组织孙文主义学会来对抗中共领导的青年军人联合会,并迅速波及潮州分校。潮州分校相继发生开除亲共学生李天民、朱以德事件,也有人在校刊刊登《农民自卫武装应由中央政府统一指挥》一文,指责农民运动“过火”,强调“统一指挥”。1926年3月,分校在潮安县举行“纪念孙中山逝世一周年”,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宣布有蒋先云等二百五十多共产党员退出国民党;还有李默庵等三十九人退出共产党。5月,蒋介石筹备黄埔军校同学会,意图排斥共产党,不久由总会派曾扩情、贾伯涛、葛武棨等到潮州分校,组织黄埔同学分会筹备会,丘懋高、戴之奇等九人为委员,丘懋高为主任,负责调查学生中的政治面貌、思想倾向[6]。
1926年5月1日,跟随本校改称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潮州分校。国民革命军北伐开始后,福建周荫人与直系吴佩孚、五省联军孙传芳结盟,进攻广东潮梅一带,扰乱党军的后方。1926年9月,何应钦任北伐军东路总指挥,挑选潮州分校学生编成炮兵团,由苏联顾问加罗觉夫教练。又调原教导团即五十八团长王文翰所部,与十一师五十一团协同第一军第三师、十四师、独四师共六千人,枪、炮六门编入战斗序列,集中大埔、永定外围一带。当时闽军约两万多、炮二十多门,使用四倍于党军的兵力,向松口、蕉岭、饶平三路袭来。
10月8日,何应钦统率所部分进合击,直攻永定县城,和闽军孙云峰旅及五省联军第四方面军周荫人司令部直属部队,经一昼夜激战, 将闽军击败,这一战役胜利地占领永定城,闽军大部官兵被俘。继之由何应钦率谭曙卿、冯轶裴、张贞、曹万顺、杜起云各师官兵分道入闽,平定闽局后乘胜入浙。然后会同入赣的中路北伐军白崇禧部继向杭、沪、宁进军。
1926年12月18日,分校结束,共办二期,先后招收学员990余人,学员毕业后均分配到国民革命军各部充当下级军官。该校第二期毕业文凭有两张,一由何应钦代校长签发,写“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潮州分校第二期毕业文凭。”一为由校长蒋中正签发,写“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四期潮州分校毕业文凭。”根据黄埔同学会1928年初步统计,潮州分校毕业生伤亡近二百人,载入荣哀录。
学员来源与教学
[编辑]潮州分校招生的对象主要是惠州、 潮州、梅县、海丰、陆丰等各属学生。
第一期学员来源,从国民革命军第三师、独立第二师、十四师考送下级干部348人组成,带八成薪入学。编为学员大队分三个中队受训。至1926年6月毕业,计毕业生340人,列入黄埔本校第三期同等待遇,分发到各军充下级干部参加北伐。潮州分校的军事政治教育计划参照本校教育计划实施,学员生活待遇与本校相同。分校军事教育内容及训练全部参照黄埔军校本校,政治教育则着重对学生进行阶级教育和形势教育,课程有《三民主义》、《中国国民党史》、《帝国主义侵华史》、《世界革命史》、《社会主义》等15门政治课程[5]。
第二期学员来源,由东江、潮梅各县招考中学生512人, 编为入伍生大队,下分三个中队,于1925年12月18日正式上课,1926年6月入伍期满,升入正科学生。同时在第一军下级干部选派50多人参加升学,接受军事政治训练或充当班长,用自己的实战经验以老带新。第二期于年底毕业后,1927年1月将毕业生380人(包括越南籍学员一名)分发到国民革命军各部队任军事或政治工作,参加北伐,列入黄埔本校第四期同等待遇[5]。
另见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pennyau1997. 黃埔潮州分校:「毛座」、孫傳芳和中共工農運動. 民間史料數位平台1937-1949. 2024-12-05 [2025-10-29] (中文(臺灣)).
- ^ 民国广东大事记. 羊城晚报出版社. 2002. ISBN 978-7-80651-206-7 (中文).
- ^ 徐全. 徐全觀點:百年黃埔的第一家「分店」—陸軍官校潮州分校的故事 | 徐全 | 評論. www.storm.mg. [2025-10-29] (中文(臺灣)).
- ^ 广东省市地县概况. 广东省地图出版社. 1985 (中文).
- ^ 5.0 5.1 5.2 黄埔军校潮州分校 - 潮州分校 - 抗日战争纪念网. www.krzzjn.com. [2025-10-29].
- ^ 陈汉初; 汕头市社科. 丘懋高:黄埔军校潮州分校概述. 周恩来在潮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