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Talk:香港暴雨警告信號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添加话题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Steven Sun在话题“編輯請求 2025-08-05”中的最新留言:2个月前
          本条目依照页面评级標準評為丙级
本条目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气象专题 (获评丙級低重要度
本条目属于气象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氣象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丙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條目已评为低重要度
香港专题 (获评丙級中重要度
本条目属于香港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香港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丙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條目已评为中重要度
災害管理专题 (获评丙級未知重要度
本条目属于災害管理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災害管理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丙级
 未知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條目尚未接受评级。

編輯請求 2025-08-05

[编辑]

请求已处理:感谢建议,目前该警告已取消,可在未来使用该建议。--Steven Sun留言2025年8月25日 (一) 01:32 (UTC)回复

在黑色暴雨警告生效之最,可以使用以下程式碼以計算黑色暴雨警告已生效時數。

(開始時間為 21:50 是由於 wiki 採用 UTC +0) 已生效: 1859小时42分 (時間持續變更中)Alex--羅天佑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03:48 (UTC)回复

有關本條目原創總結問題

[编辑]

1992-1998年的紀錄備注內容本身就是沒有保存在香港天文台網頁的,超連結的內容也是原創總結(因為根本沒有ref) 後面的還好找到(有新聞報導了) 紀錄都是編輯們從天文台的庫裡面比對/實時更新的,難以找到新聞內容,天文台也沒有發這樣的稿。 這樣一刀切的刪除掉近二十年來維基人編輯的內容個人認為不合理。 (如果您認為合理請您把澳門暴雨警告信號以及1998年以前大部分颱風的欄目當原創總結處理) @Royal Sailor--Juniper 0720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06:32 (UTC)回复

如果不刪除的話是不會有人重視來源及可供查證的問題的,閣下如能夠找到來源證實相關內容,當然可以重新加上。另外,閣下如在尋找2000年代的新聞報道時出現困難,可到公共圖書館使用慧科。我相信要找到與每年暴雨警告發出的情況和背景的報道並不難(天文台每月均會總結該月的天氣情況),但“暴雨警告紀錄之最”可能是原創研究,請在找到來源後才加入。皇家水手 2025年8月5日 (二) 06:40 (UTC)回复
註:此處原有文字,因為與本討論頁面無關,已由皇家水手2025年8月5日 (二) 09:54 (UTC)刪除,尚祈見諒。若有異議請至互助客棧或向管理員反映。回复
閣下無端邀請兩名人士發表意見, 不難令人懷疑有違反Wikipedia:拉票 (WP:CANVASS) 以企圖單方面製造共識之嫌, 如果閣下有充分理據, 請說服/給予相關理據以製造刪除的共識。我理解閣下是patroller, 但如此更不應該做出有可能被懷疑違反wikipedia方針的行為。
在此按WP:CANVASS 禮貌地要求閣下停止張貼懷疑拉票通知。--Seafox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09:46 (UTC)回复
已刪除。皇家水手 2025年8月5日 (二) 09:54 (UTC)回复
? ——自由雨日🌧️❄️ 2025年8月6日 (三) 11:59 (UTC)回复
困難並不在2000年代的新聞報導而是1992年-1997期間天文台啟用了暴雨警告信號系統但是天文台的網頁並沒有提供1997/1前的天氣回顧,以及暴雨警告紀錄之最不存在來源(或已過時)是由編輯們實時更新出來的榜單澳門暴雨警告信號也是同樣的情況。--Juniper 0720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06:54 (UTC)回复
我要重申我並非針對1992年至1997年的記錄,而是針對備註一欄大部份年份的內容沒有列明來源,因此我先移除,待有人願意補充來源後可重新加上。若“暴雨警告紀錄之最”不存在來源,那就不可以加入維基百科。皇家水手 2025年8月5日 (二) 07:37 (UTC)回复
感謝皇家水手的協助整理,現在看來好多了。基本上只看天文台預報寫出的以外內容,都是愛好者內容。--提斯切里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07:46 (UTC)回复
https://www.hko.gov.hk/tc/wxinfo/climat/warndb/warndb3.shtml
此處有相關資訊,謹供各位參考。--~2025-33277-8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07:54 (UTC)回复
僅只是數據,自己看數據推論之最,維基百科不是發表創新意念的地方。--提斯切里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08:06 (UTC)回复
閣下在指控原創研究之前, 不妨先分辨甚麼是可量化的數據和不可量化的數據? 可量化的數據之下自然就可以得出maximum/minimum的數據, 是客觀的結論, 而全數數據都可查證。不可量化的數據(例如"最好吃的水果")則不可以通過客觀的事實查證得出任何結論, 如果有人單從個人的喜好推論出一個列表, 方可歸類為原創研究。
是次暴雨警告的所有數據都可以從香港天文台查證, 是官方的database, 而不是無端杜撰的數據, 如果閣下堅持認為天文台的官方數據有問題甚至是"原創研究", 閣下不妨指出現有列表的來源 (香港天文台) 有甚麼不可靠之處, 客觀上有甚麼成分是杜撰/欠妥, 如果閣下能夠舉證指出現有的數據在天文台database不存在/不能查證的話, 請在此討論頁提請刪除。
望閣下切勿在明顯分歧甚至廣泛反對, 根本不存在共識之下單方面大量移除資料, 以免引起混亂或爭議。--Seafox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09:19 (UTC)回复
also請參考WP:CALC是否進一步適用於是次有關的列表, 不竟是次有關的列表單從database裡面的數據進行基本min/max calculation/comparison方可得出--Seafox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09:25 (UTC)回复
很抱歉,閣下的存在並未有得到第三方認可,如果不刪除你的存在是不會有人重視來源及可供查證的問題的。請閣下找到來源證實相關內容。--Elf of Weather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09:28 (UTC)回复
他們的邏輯和這個其實分別不大 😂
天文台的database已經是最有力的數據, 列出信號最長/最短時間等等全部都可以通過簡單數學推導得出, "不能查證"根本是無稽之談。如果天文台的官方數據都不是"verifiable source", 沒有列表可以存在了。--Seafox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09:36 (UTC)回复
點樣不存在來源?第一,天文台DB係近兩年先加,一直以來維基係其中一個最容易access嘅db,因為好多有心人會喺度edit,再者計返警告生效時間長短,小學數學啫,有咩創新研究,唔該唔好喺度搞破壞啦!--CY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08:21 (UTC)回复
明明就有天文台Data base做來源--HatoHato823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08:29 (UTC)回复
你老幾啊?喺度編輯過?如果你覺得內容係「原創研究」,咁點解你唔嘗試指出邊d內容係杜撰、欠妥或者存有爭議,反而將成個30年嘅DB移除,你係屎忽痕嚟搞事?--CY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08:14 (UTC)回复
按你呢個邏輯,全部歌手嗰d派台歌紀錄,講返七十到千禧年代,根本無可考數據,按呢個邏輯去刪除,你應該del到出年都未搞掂 oof--CY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08:24 (UTC)回复
建議大家參考一下二戰後香港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發佈紀錄的內容,人家是特色列表,大部分內容均有列明來源。皇家水手 2025年8月5日 (二) 09:54 (UTC)回复
[1]官方會整理提出報告,沒有提出就不能自己讀數據解釋,這是為原創研究,以前沒人管不代表就都可以。如果堅持不刪除,那建議提請移動至維基學院。--提斯切里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09:57 (UTC)回复
現在復原的暴雨警告之最的來源可不可以再更爛點,你們要讀者自己點年月日查詢啊?來源只會出現數據,是要讀者怎麼知道你們寫的是對的?香港天文台都沒整理報表公布,你們哪來當自己權威在這裡搞原創研究呢?都在香港天文台工作的嗎?--提斯切里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10:03 (UTC)回复
我認為你對研究的定義有誤,整理已有資料不應被視作任何新的發表。就好比大部份正常人不會認為整理一份公司的財務報表是研究項目。
我相信,恆常使用本頁的讀者,有充足智慧去辨別、解讀有關數據,而不致視作為原創研究。--CY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10:13 (UTC)回复
那麼看來你就「原創研究」的定義也是「原創研究」XD。如果堅持不刪除,那建議提請移動至維基學院。--CY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10:03 (UTC)回复
請參考WP:CALC "本方針並不限制日常計算的內容,譬如初等函數的計算、數值修約、單位換算、年齡計算或使用以上運算做的有限次簡單推導,倘若眾編者同意其演算法和計算是正確的。" 而現在眾編者同意其計算正確的, 閣下是唯一不同意的, 上述也是天文台的官方數據, 所以不存在違反WP:OR--Seafox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10:05 (UTC)回复
我相信絕大多數使用此條目的讀者,不認為計算時間信號生效時間需要標示來源,而且也不同意這是所謂「原創研究」。這也解釋為什麼該章節一直有存在於本條目。
如果你認為此舉欠妥,應該尋求共識,而非擅自在不理解條目內容下刪改。--CY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10:06 (UTC)回复
請問有沒有看這條指引維基百科不是發表創新意念的地方,若持續違反是為破壞。—提斯切里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10:07 (UTC)回复
我認為計算警告生效時長並非任何創新意念,反而你對此作出的「原創研究」介定是創新意念--CY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10:09 (UTC)回复
@Royal Sailor,請看原始碼編輯,條目探討允許邀請其他使用者參與討論,閣下沒有違反規定。--提斯切里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10:10 (UTC)回复
@魔琴自由雨日1F616EMO,打擾3位,因為涉及到方針探討,請問您們認為需要再確認方針指引,或是目前的方針指引已經足夠規範呢?謝謝。--提斯切里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10:15 (UTC)回复
although assuming good faith, 個人認為被邀請的第三者不應被包含在WP:CON的過程中, 以免引起爭議--Seafox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10:26 (UTC)回复
? ——自由雨日🌧️❄️ 2025年8月6日 (三) 11:59 (UTC)回复
@Tisscherry:谢邀,能否简单概括一下争议内容?这串讨论实在有點长。 ——自由雨日🌧️❄️ 2025年8月6日 (三) 12:00 (UTC)回复
不用了,我看完了。 ——自由雨日🌧️❄️ 2025年8月6日 (三) 12:26 (UTC)回复
謝啦,就此條目來說,您認為是就放著繼續累積還是有建議整理方向?--提斯切里留言2025年8月6日 (三) 12:36 (UTC)回复
@Tisscherry:见下#c-自由雨日-20250806122500-Juniper_0720-20250805063200,我认为大部分内容属爱好者内容(至少目前没有可靠二手来源证明其收录价值),不适合收录;但未必一定没有(比如说大陆的“中国天气网”有时就可能會统计类似数据给公众看)。在证明收录价值之前,我的意见是移入草稿空间。
注意这绝不是说这些数据本身没有价值,也不是抹杀整理这些数据的编者的努力——我本人也是气象爱好者,(包括我在内的)爱好者们對这类气象数据一直颇有兴趣,且远會“挖掘”得比这还深——但维基百科僅應收录具有显著百科意义的内容,这类爱好者内容完全可以在其他网站等地大放异彩。 ——自由雨日🌧️❄️ 2025年8月6日 (三) 12:46 (UTC)回复
移入草稿或是維基學院會崩潰的(--提斯切里留言2025年8月6日 (三) 13:01 (UTC)回复
“崩溃”是指? ——自由雨日🌧️❄️ 2025年8月6日 (三) 14:32 (UTC)回复
就是:「不!為甚麼不讓我們在這裡!中文維基百科!整理表格!不能接受!」這樣的崩潰,君不見這摸長、混亂又各自表述的討論--提斯切里留言2025年8月6日 (三) 14:38 (UTC)回复
我在維基學院斷斷續續整理了這麼久v:愛·回家之開心速遞角色列表v:愛·回家之開心速遞角色列表集數列表及故事系列,又不見我崩潰,在那裡想加什麼就加什麼,多麼快樂😎。皇家水手 2025年8月6日 (三) 14:45 (UTC)回复
欸不、在部分使用者心裡認為,在中文維基百科擺放才是最重要的(據我觀察應該是吧🤔️
但我覺得維基學院的曝光度也很高啊🤔️--提斯切里留言2025年8月6日 (三) 14:50 (UTC)回复
對於此問題經已在下方進行回應。在此提醒假定某內容屬愛好者內容,而不給予實質證據對討論沒有幫助。--Seafox留言2025年8月6日 (三) 15:57 (UTC)回复
如果WP:CALC已經明確說明不違反WP:OR, 有何來發表創新意念呢?--Seafox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10:11 (UTC)回复
我認為原始數據(包括天氣報告以及資料庫),已經可以對排列暴雨警告生效時長作強烈佐證,而且顯然地無任何歧義或原創的空間。--CY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10:16 (UTC)回复
這裡不是計算函數,香港天文台沒有提供公式計算,就不要自己排。--提斯切里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10:18 (UTC)回复
日常計算的內容一定包含進行基本Min/max計算, example已經明確說明包括例如年齡計算等有限次簡單推導, 而眾編者同意其演算法和計算是正確的
min/max formula在基本calculation是最基本的了, 根本已經是中學數學--Seafox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10:21 (UTC)回复
如果連min/max也需要HKO提出formula, 那麼年齡計算等等的基本加減都不適用於WP:CALC, 是否有點荒謬呢?--Seafox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10:22 (UTC)回复
黑雨至少到5pm 歷時逾11小時第2長 這次500年1遇黑雨掛足16小時
香港天文台錄得的氣溫及雨量排名
若某些“之最”有媒體報道的話,當然可以收錄。皇家水手 2025年8月5日 (二) 10:15 (UTC)回复
這當然可以作為ref,但如果單從原始數據計算,亦無不妥,我想你們將研究定義得太簡單了。--CY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10:18 (UTC)回复
是閣下您將原創研究定義的太簡單。--提斯切里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10:19 (UTC)回复
我想無必要玩文字遊戲,整理數據無任何研究成份,而且肆意刪除極不尊重編輯者,如果你認為有關編輯違反規則,請你邀請對氣象資訊有充分認識的管理員來判別。--CY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10:27 (UTC)回复
加強source/citation是能夠處理這次討論的良好方法, 所以不反對是edit方向之一--Seafox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10:19 (UTC)回复
事實上,本身按原始資料數據庫再排列已經極具系統及溯及性,這是一個對該題目一般感興趣讀者容易明瞭的處理。--CY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10:24 (UTC)回复
當然可以進一步補上, 但以同樣邏輯source 4 (天文台database) 都是違反WP:OR, 為甚麼都會選中為特色列表呢?--Seafox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10:28 (UTC)回复
(有關二戰後香港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發佈紀錄)--Seafox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10:28 (UTC)回复
by same logic of yours 在這個一個特色列表, 1946-1950的record都應該/可以予以刪除, 是否有點荒謬呢
不如提請invalidate二戰後香港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發佈紀錄特色列表的身分啦, 違反WP:OR wor 🤣
citations可以進一步補上, 但用政策去無限擴張argument, 加上事前沒有達成WP:CON, 是否有點不合適呢?--Seafox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10:33 (UTC)回复
請不要偷換概念,天文台的database是可靠來源,可佐證某日某段時間曾發出某信號,但由於它不能按信號持續時間來排列,因此對此來源的原創總結便屬於原創研究,不能單純以此來源佐證。皇家水手 2025年8月5日 (二) 10:44 (UTC)回复
同樣道理, 天文台的暴雨警告database都有列出持續時間 (時 分), 例如 on 1998/04/12:
黃色
1998/04/12
05:15
1998/04/12
08:00
02 45
如果天文台已經給予持續時間, 而根本只是sorting (甚至WP:CALC都不用), 又何來原創研究?
type 199803 in startdate--Seafox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10:48 (UTC)回复
如果天文台沒有給予持續時間, 你們的argument如果沒有WP:CALC勉強可以成立, 但正如你所說, 天文台的database是可靠來源,可佐證某日某段時間曾發出某信號, 同樣道理持續時間也可以通過簡單searching來佐證
這個已經不是min/max/加減, 是天文台已經列出的數據--Seafox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10:50 (UTC)回复
我認為此表達不存在任何偷換概念,一般的讀者在閱覽資料庫後,如果需要排列生效時長紀錄,也會與條目現時條目現存資料得出相同結論。
在此前提下,有關的排列等同相識,無任何值得商榷的地方。--CY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11:27 (UTC)回复
@Royal Sailor@Tisscherry@Seafoxlrt616
我認為有一點你們必須知悉,包括熱帶氣旋和暴雨警告於Wiki的資料紀錄表早於天文台官方整理發佈紀錄表的出現。具體時間約於本年代初,先於戰前資料庫。
(https://www.hko.gov.hk/tc/%E5%A4%A9%E6%96%87%E5%8F%B0%E7%B6%B2%E8%AA%8C/106414/%E9%87%8D%E7%B5%84%E4%BA%8C%E6%88%B0%E5%89%8D%E9%A6%99%E6%B8%AF%E7%9A%84%E3%80%8C%E9%A2%A8%E7%90%83%E3%80%8D%E6%AD%B7%E5%8F%B2%E8%A8%98%E9%8C%84)
當然,大家可以爭議當中內容的真實性。然而,本身他們存在目的或多或少可以推斷為愛好者對氣象資訊的紀錄及整理。
而此類整理(尤其1992~1998年暴雨信號),許多原始資料可能已經篡佚,但眾多的瀏覽者/氣象愛好者,實際上清楚此情形下,仍然願意參考相關的資訊,於過往多年行之有效。
我理解個別讀者對其非原創性、權威性甚或真實性有疑慮,但我不認為單憑這一點應該全盤否定此等的整理,在未經討論的情況底下完全將其移除。因為其存在於本條目的時間極長,即有機會在某個時間點被驗證為真確。
除非有具體的證據,證明該等紀錄是嚴重失實或者具誤導性。否則,應該予以保留,容許閱覽者作參考。如果希望完全刪除有關內容,就應該逐條指出其錯誤之處,公開予全體讀者參考。
而就及後統計信號生效時長作比較的編輯,有關刪除行為就更不合理,顯然有關的整理或統計,不應被定義為任何研究。而且,除天文台資料庫有誤的情況外,不存任何被推翻的空間,其可信性與原始數據無異,保留令條目內容豐富,而且貼題,絕無刪除必要。--CY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11:14 (UTC)回复
一些個人意見:
  1. 從訊號開始和結束的時間計算訊號時長不屬於原創研究WP:OR允許日常計算的行爲,而一般人都可以從兩個時間計算出兩者之間的時間跨度。這就好像傳記條目通過可靠來源中的出生和/或死亡日期/年份計算其年齡/可能的年齡範圍一樣,是沒有問題的。
  2. 雖可收錄訊號時長,訊號的開始和結束時間都必須出自可靠來源,否則不準收錄。WP:V言「……任何被質疑或可能被質疑的內容均應……提供可靠、公開的來源」,而所謂「可被質疑」的內容即一切不是常識的內容,即除「天色常藍」這類以外的任何斷言。因此,移除無來源證明其開始和結束時間的訊號時長應無問題。
  3. 斷言「之最」是原創研究。若「某某之最」的觀點未見於來源,編者自行斷言「某訊號是某某之最」(即使是「某某時間段內」)便是提出了新觀點,屬於WP:原創總結。當然,轉載可靠來源中認爲的「某某之最」並沒有問題,但應歸屬觀點來源。
--1F616EMO喵留言回覆請ping求助?2025年8月5日 (二) 10:50 (UTC)回复
@Seafoxlrt616抱歉看漏了。若天文臺確實有計算持續時間,即應使用可靠來源中的版本。我上面第一點只是指出這樣的行爲一般無問題,並非指出日常計算可以凌駕於可靠來源的計算之上。--1F616EMO喵留言回覆請ping求助?2025年8月5日 (二) 10:54 (UTC)回复
感謝閣下的意見, 而個人認同如果天文台沒有列出持續時間, 的確有可能違反WP:SYNTH
but again, 如果天文台已經有數據證明持續時間, 簡單的對比/sorting不是原創總結
當然正確做法是增加verifiable sources, 但現時因為天文台提供的數據已經可以證明這個不是原創總結, 是客觀數字, 個人認為可以逐步改善和處理--Seafox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10:57 (UTC)回复
加上可以稍微改寫wording, 例如remove某某之最這類的非客觀字眼, 只使用"最長"等的客觀字眼, 方可減少誤會
btw 天文台計算持續時間方在現有來源中可以簡單找到--Seafox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11:00 (UTC)回复
若能修訂“之最”的字眼,我不反對在可靠來源(包括傳媒報道、天文台database及每月總結、年刊)佐證的情況下加入相關內容。不過仍有另外一點需要注意,就是“發出記錄”一欄很多內容仍未加入來源,由於這些內容應不難找到來源佐證,因此應盡快加入來源。皇家水手 2025年8月5日 (二) 11:09 (UTC)回复
備註column是最大問題, 但有大量的claim需要proper sourcing
至於本來的數據database已經有列出--Seafox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11:15 (UTC)回复
颱風襲港等等從傳媒報道可以證明
如果想加快proper source全部的備註, 各位可以協力尋找citation--Seafox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11:18 (UTC)回复
補充更多的來源是可取之處,然而假設沒有補充更多資料,亦不足以全面刪除。
至於所謂「之最」本為中性,當然最為重要是當中紀錄,如何去更改標題,對我而言沒有意見。--CY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11:19 (UTC)回复
WP:舉證添加或恢復內容的編輯者應承擔舉證的責任,堅持復原的使用者若無法增加可靠來源,同樣違反方針指引。--提斯切里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11:24 (UTC)回复
有關方針前提並不合理,而且與現況有異。第一,我是作為一個讀者參與本次討論,有關的內容已經在條目存在多年,對其無故被刪除感到不滿。
第二,有關的資訊證據可能未充分,但仍然可以從多種途徑證實,我認為就此事宜,作出全面刪除決定者,有相當舉證責任。--CY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11:37 (UTC)回复
天文台8日內4次發出黑色暴雨警告信號為歷來最多,若果有新聞稿,這樣自然可以在條目內顯示。然後要加入訊號時間,為甚麼不能給報導內容的連結,不是更為清晰:天氣|天文台傍晚6時15分取消黃雨 今日黑雨曾生效11小時15分鐘 雨量破 8 月單日紀錄|不斷更新|Yahoo--提斯切里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11:17 (UTC)回复
我編輯這條的時候加上了啊(並附上生效時間),但是並沒有這條新聞(更新的時候已經全刪了),而且這四次黑雨是差了3小時才到第七天這個新聞本身也不準確--Juniper 0720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11:22 (UTC)回复
我不反對加上更多相關的證明, 以進一步提供佐證
重點是, 如果閣下已經有其他有力證明, 則歡迎你把他們加插在文章中, 以解決可能的政策問題, 而不用過分停留於政策問題上--Seafox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11:23 (UTC)回复
這不是客觀不客觀的問題,而是有沒有給出新觀點或新斷言的問題。「之最」和「最長」在原創研究的角度下並無區別,因爲兩者都是斷言「最長的信號是某某天的某某次」。如果可靠來源有提及「某某之最」和「最長是某某」,同意「最長」在措辭上比「之最」更好;但如果可靠來源沒有提及,兩者均構成原創研究。--1F616EMO喵留言回覆請ping求助?2025年8月5日 (二) 12:39 (UTC)回复
客觀已經給予的數據單純filtering不構成原創研究, 因為只是基本針對已有官方信號duration數據的searching, 實際上已經說明最長的信號是某時某天 (應該在下列對話中已經有提及)
方向可以是提供更多的alternative sourcing以進一步佐證--Seafox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12:44 (UTC)回复
also for reference 英文維基有說明WP:SYNTH的例外方針, 可以供參考 (Min/max個人認為屬於WP:BLUE之類的基本結論, 也沒有statistical inference (因為只是基本從database的sorting), 符合not numerical summarization的例外)--Seafox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11:12 (UTC)回复
這裡不是enwiki。--提斯切里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11:18 (UTC)回复
維基百科的中心觀點是WP:RS,長期以來都用「去香港天文台自己查」的心態寫條目這樣不好。--提斯切里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11:20 (UTC)回复
固然可以(也最好)有其他sourcing去證明, 但天文台的數據正如剛才已經提及方為最有力的證據, 不應該隨便提出大量刪除有證據的資料/文字--Seafox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11:26 (UTC)回复
請注意,附上的來源也是需要使用者(讀者)自己點擊查詢,並非相對可靠的,而條目內數值以外的文字不是出自於天文台的新聞稿。--提斯切里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11:57 (UTC)回复
可靠的定義為"可靠的、第三方的、公開的來源。這些來源應具有事實查證與正確性的聲譽。"以上都是公開的來源, 天文台具有事實查證與正確性的聲譽, 故此天文台的database是可靠來源 (as per WP:V)
我看不到香港天文台的數據可靠性存疑, 不要偷換概念--Seafox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12:02 (UTC)回复
這跟偷換概念有甚麼關係?讀者來這裡想看有甚麼值得一讀的,結果來源是官方網站要讀者自己看數值,然後這數值已經複製到維基百科了,這還不奇妙?--提斯切里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12:07 (UTC)回复
根本問題是, 這個和是否"相對可靠的"有甚麼關係呢? WP:V寫的十分明確, 不是偷換概念是甚麼? 我只是在回應你的concern 😂--Seafox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12:09 (UTC)回复
寫這個條目,就是不希望要去天文台自己查,然而一經你們刪除,要查閱這些資訊,就只可以去天文台查。--CY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11:39 (UTC)回复
WP:NOTSTATS,這樣不是更加矛盾嗎?把維基百科當作統計清單和資料堆放處,或者是當香港天文台的統計清單?--提斯切里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11:55 (UTC)回复
special:Diff/88598916,就這麼改了數值。現在已經不是真實性的問題,而是長期以來的便宜行事沒有人想互相提醒。--提斯切里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12:03 (UTC)回复
此舉沒有問題,在當時作出此編訂,近乎是全體市民也了解的常識。故此,我認為你對此條目的編訂方式和文化無充份理解,錯誤地認同刪除行為。--CY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12:06 (UTC)回复
這不是用常識寫條目,這裡是面對所有讀懂中文的讀者,不是所有的讀者都是香港人。--提斯切里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12:10 (UTC)回复
如果閣下認為條目存在問題, 不妨進一步改善以讓更多人能夠更容易明白香港的暴雨警告系統
閣下提出問題, 就應該提出具體意見改善, 並且予以舉證
個人認為討論不應該不斷搬龍門無限cherry-pick問題, 停留在不斷為贏而贏得爭辯中--Seafox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12:15 (UTC)回复
this is not en-wiki 但給閣下WP:FIXIT參考--Seafox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12:17 (UTC)回复
文章開首已經提及"此條目或章節需要時常更新。有關事物或許會隨着時間而有所變化。"
既然有變化為甚麼不用更新? "便宜行事"不是not assuming good faith嗎? 不要搬龍門改變話題, 既然已經不是真實性的問題, 沒有違反方針, 那麼自然不應再過分focus在已經有consensus的問題上--Seafox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12:07 (UTC)回复
你的說法比較偏頗,條目並不是將所有發出紀錄包含在內,而是系統性地進行篩選,令讀者可以查閱重要資訊。
所以這也是我堅持要保留的原因。我作為一個讀者,就算有關的資料來源未臻完善,保留也比刪除好。
如果比較大膽去假設,有關的來源可能直接從天文台實體的紀錄取得,事實上也和一些舊新聞的紀錄相吻合,我認為刪除這些內容對條目的犧牲大於其欠缺系統性來源的問題,而且杜撰可能性本來就不高。--CY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12:04 (UTC)回复
寫這個條目,就是不希望要去天文台自己查,然而一經你們刪除,要查閱這些資訊,就只可以去天文台查。這是您上面的回答,算是承認此條目在做原創總結了。--提斯切里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12:12 (UTC)回复
我印象中我沒有編輯過這個條目,不過你的引用曲解我的原意,亦不知從何而來有「原創總結」--CY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12:16 (UTC)回复
special:Diff/88600635這不是您說的?所以您是代誰發言?--提斯切里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12:18 (UTC)回复
或是您認同「這個條目看起來就是很原創總結」?--提斯切里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12:20 (UTC)回复
oh
原來你現在原創了一個新的概念,謂之「原創總結」
我不知道,反正概念和框架也是你定--CY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12:22 (UTC)回复
"看起來就是很原創總結", "看起來"才是閣下的原創總結吧
討論過的問題不再討論--Seafox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12:25 (UTC)回复
反璞歸真,欠缺香港天文台發出相應信號的現實,有關的總結必定是錯誤的,在如此兩者緊密的連繫下,我見不到有任何原創的空間。--CY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12:33 (UTC)回复
  1. 這個不是漫長而龐大的統計清冊, 而是有明確分類和證明的資料
  2. WP:LIST列明, 列表若有「同源條目」,可先考慮「篇幅容許」的情況下,置於同源條目中而不單獨成條。
  3. 如果閣下擔心統計清單影響閱讀, 不妨提出單獨成條, 而不是整個刪除
--Seafox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12:05 (UTC)回复
把某些統計清單獨立出去,會更容易被刪除,確定要這樣做嗎?皇家水手整理的版本是勉強合乎維基百科收錄標準的,如果只能把維基百科當作官方資料堆疊處,現在顯示的版本是可以提請移動到維基學院的。--提斯切里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12:16 (UTC)回复
你的留言是自相矛盾的,首先你又指出生效時長等計算無官方佐證,為「原創研究」
現在又指出相關資料依賴官方數據庫,變成「資料堆疊」,忽略獲記載資料實則為經挑選為有意義的內容--CY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12:21 (UTC)回复
自己整理綜合資料的內容發表在維基百科是為原創總結。--提斯切里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12:47 (UTC)回复
閣下發言前除了不斷重複自己的觀點和無視他人已經獲得認可的論點外, 有真正去嘗試理解過為甚麼這不是違反方針嗎? 有真正嘗試理解他人的觀點嗎?
如果有人不斷搬龍門, changing the topic, 自相矛盾, 你不累我都累欸
如果有問題是真正沒有討論過的歡迎提出, 已經討論過的建議閣下重新看一次
again 你有權利insist on你的觀點, 但WP:CON很清楚
不再重複已經討論過的問題--Seafox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12:58 (UTC)回复
"歷史", "爭議及誤解", "局部地區大雨提示"等等的sections, 加上大量其他佐證, 這篇文章是"官方資料堆疊處"?
是否有點搬龍門, 無限上綱上線, 為反而反呢
閣下有權利insist on你的看法, 但as per WP:CON現在除了閣下反對外已經有共識, 如果你覺得應該提請移動到維基學院的, 請做出舉證--Seafox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12:21 (UTC)回复
Seafox 感謝你為條目補充資料來源 因為我本身純路人 對編輯wiki 和wiki的文化認識有限
但就二手資料而言
可參考以下yt頻道的紀錄
也可以直接搜尋日期(如1992年5月8日暴雨)嘗試尋找舊新聞,作為發出暴雨警告佐證
https://youtube.com/@kykong?si=srUqzGpT_jT9QD24
https://youtube.com/@kcwong4555?si=s7lxOXnlRzTOf7Ok--CY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12:29 (UTC)回复
@Seafoxlrt616--CY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12:30 (UTC)回复
萬分感謝, 我都是路人看不過眼才發表意見
我看看我能做到甚麼, 你都可以幫幫手 🙏--Seafox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12:31 (UTC)回复
我儘量查證92~97年間的紀錄,請稍候--CY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12:36 (UTC)回复
@Seafoxlrt616
至於1998年5月份打後
可參考天文台天氣報告
https://www.info.gov.hk/gia/wr/199805/01c.htm
(更改日期即可)--CY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12:38 (UTC)回复
其實張list都有排搞 😅
慢慢處理啦 最麻煩是理想情況要每條給citation, 應該要比較長時間處理--Seafox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12:40 (UTC)回复
@Seafoxlrt616 btw 如果可以 澳門嗰個都好似del咗 合適時間可以恢復返--CY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12:43 (UTC)回复
那邊算是更麻煩, 香港這邊有更多的source, 應該/可以優先處理
澳門那邊我認為最理想有credible database--Seafox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12:46 (UTC)回复
冇所謂啦咁
受害嘅係想睇資料,但係睇唔到嘅讀者,從來del都係一個制
所以我開完見到冇晒,先至火滾--CY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12:52 (UTC)回复
臨時加了SMG的網頁 但太多東西要處理 XD
已經因搬龍門行為感到頗為疲累--Seafox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12:54 (UTC)回复
維基本來就非學術研究,編輯大多是業餘愛好者,要於頃刻間整理大量資料紀錄,本就強人所難。
凡事於心無愧,以呈現真相,改善條目內容作出發點即可,何必被「框架」綁住。現處理孰好孰壞,假以時日,自有公論。--CY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13:49 (UTC)回复
WP:FAN,請停止發表這類型言論。要經營愛好者網站可以去Fandom。--提斯切里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14:10 (UTC)回复
我认为本问题最主要的问题不是原创研究问题,而是爱好者内容的问题。比较气象数据本身属于简单计算,不违反WP:日常计算的规定,但不代表不违反该规定的内容就一定可以收录(就像满足《可靠来源》的内容也不代表一定可以收录一样)。海量气象数据属于一手来源,在不违反《非原创研究》的情况下,能收录的内容仍实在太多太多了。我本人是气象爱好者,活跃于台风论坛(现已关闭)、百度贴吧(主要是冷空气吧、台风吧)、新浪微博、QQ群等各種气象社群,“XX之最”这类数据對爱好者们来说只是入门级别,大家还會计算各種各样的数据,甚至包括收集天气预报的数据等等(包括我自己)。對维基百科来说,这些都不违反《日常计算》,但显然这種天文数字级别的数据量不可能不经筛选地收录至维基百科。选择什么收录?通常来说,气象百科全书、气象志、气象年鉴、天气气候公报等收录的数据,完全可以收录;一般可靠二手来源提及的数据,可以允许收录(但非必须)题外话,这裏有“可靠来源”和“一手资料”在气象资料方面的特殊性。通常来说二手资料要比一手资料更可靠,但气象媒体所使用的天气数据往往是远不如气象局官方发布的经复核的天气数据更可靠的,所以这裏二手可靠来源更多是用于证明“收录价值”而非数据本身的。;不满足前两个条件的数据,则不适合收录。比如说杭州国家基准气候站的每日气温、降水数据(这對气象爱好者来说是最最“基础”的数据幾乎所有人都會收藏的)就不适合收录在维基百科,但年均气温、年极端最高气温,破纪录的气温事件等會在每年的杭州年鉴介绍,这些就可以收录。 ——自由雨日🌧️❄️ 2025年8月6日 (三) 12:25 (UTC)回复
副知@Tisscherry。 ——自由雨日🌧️❄️ 2025年8月6日 (三) 12:38 (UTC)回复
感謝您的時間和詳細說明。special:Diff/88614794此內容您認為可以無來源修正嗎?
愛好者內容通常也會偏向原創研究,直接問好了,這個條目哪些章節能收哪些可以直接移除,或者是就不管,繼續讓愛好者累積實力(--提斯切里留言2025年8月6日 (三) 12:52 (UTC)回复
@Tisscherry:来源似乎没有提到“相隔时间最短”和具体时间?(如果确实如此的话,)或许不满足可供查证要求。但问题是原先的“7小时”好像也没有来源……这種情况下回退至旧版本好像也同样没必要。(應加来源请求。)不过“潜在”的来源應该是存在的,因为暴雨预警的历史记录肯定可以查阅,并且比较“最短”可以认为是简单计算。所以重点问题我认为还是“爱好者内容”的问题——找不到可靠二手来源描述的信息難以有收录进百科全书的价值。
我认为《暴雨警告历史纪录》章节大部分内容没有可靠二手来源佐证收录价值,在佐证之前應考虑移至草稿、学院或其他气象网站。 ——自由雨日🌧️❄️ 2025年8月6日 (三) 14:32 (UTC)回复
感謝閣下的意見。對上述看法本人並不認同。按照WP:FAN,「愛好者」的定義為「編輯不認為有關材料是百科全書式的,要麼是因為整個主題在愛好者圈外不為人知,要麼是因為過於詳細讓非愛好者感到厭煩、分心或困惑,而排除這些細節並不會對整個事實性報道造成重大傷害,也不損及讀者了解條目重點,那麼這些內容會被認為不適合百科全書收錄。 」
該部分的記錄 (1)並非不為人知,(2)並不會讓非愛好者感厭煩,(3)該等紀錄具有實質顯著意義,因實質相當於香港暴雨的極值/紀錄,具有notability, 因此應予以保留。
以奧運100米跑步紀錄為例,獎牌得主和紀錄時間的清單是來自奧運官方資料庫(主要來源)。我們不需要為每條紀錄都以一篇報紙文章去進行佐證,去證明其是否適用於收錄。而很明顯,奧運紀錄並非違反WP:FAN。同樣邏輯,香港主要惡劣天氣預警系統的官方記錄列表,在關於該系統的文章中,亦不違反WP:FAN。而既然這些內容多年來一直是文章的一部分,已顯示這些內容在過去幾天之前受到讀者的重視,是否屬於WP:FAN十分存疑。
每日氣溫、降水數據當然明顯違反WP:NOTSTAT, 但此比喻用於暴雨信號記錄並不恰當。持續時間最長、持續時間最短、最早、最新、最頻繁的列表反而是對雜亂無章的數據進行篩選和整理,以讓讀者更輕易明白。這正是百科全書的用途:總結資訊並將其聯繫起來。
事實上,若是次說法成立,大量文章均可歸類為「愛好者」創建予以移除。而本人認為維基百科幾乎完全由「愛好者」創建,其內容品質並非由編輯者的動機來判斷,而是取決於其是否遵守核心原則:可驗證性 (WP:V)、非原創研究 (WP:OR) 和 中立觀點 (WP:NPOV)。既然先前社群已確認資料可驗證(來自香港天文台資料庫),且按照WP:CALC這些內容並非原創研究,唯一值得關注的問題是如何按照英文維基中建議WP:FIXIT(盡可能先改善相關內容而非無條件移除),例如強化數據來源,以向更廣泛的受眾展示其重要性。這可能包括新增二手資料(例如有關破紀錄暴雨的新聞報導),改進呈現方式等等。
事實上不斷無限利用方針上綱上線,破壞本有社群共識,已屬懷疑違反WP:GAME。根據有關禁止遊戲規則的原則,任何人不應「進行維基訟棍(WP:LAWYERING)」或「因存在瑕疵反駁其他編者,或固守一個已由社群明確反對的觀點,使共識形成過程變得冗長」。我認為若持續討論的話,應停止發表這類型言論。--Seafox留言2025年8月6日 (三) 15:49 (UTC)回复
附加以下說明:
(1) 個人也認為暴雨警告的紀錄並非抽象的數字,而是相當於香港歷史上最極端的天氣事件。如果不會有人質疑颱風信號的歷史紀錄 (更不會有人質疑奧運會的歷史紀錄),這個principle同樣使用於暴雨。暴雨警告的紀錄間接對應著實際對社會的影響、對基礎設施挑戰,也屬公共安全事件,個人認為暴雨警告的歷史紀錄(尤其最長的發出時間)能夠反映出某次暴雨的嚴重性。
(2) 雖然奧運與暴雨警告系統明顯本質不同,但個人認為百科全書的原則是相同的:從主要來源整理官方記錄列表,為讀者總結最重要的資訊。奧運固然可能有第二方來源證明某紀錄是否被打破,但奧運委員會本身的數據也必定可靠,這個WP:OR的問題早已說明,不再重複。
(3) 個人認為這種製造冗長辯論的論證模式,將目標從已被證偽的WP:OR,轉移到主觀的WP:FAN主張,並無視較早時一度達成明確的共識,不斷懷疑輸打贏要,為爭論而爭論,個人認為損害協作過程。為了維護建設性的編輯環境,我認為討論重點應該重新專注於基於en-wiki WP:FIXIT的建議政策進行改進。--Seafox留言2025年8月6日 (三) 16:11 (UTC)回复
而針對(3),如果有人有意推翻本有的社群共識 (WP:CON),未能提出有效理據說服社群,卻又真正能夠:
(1) 有力而毫無合理疑點證明該段屬於WP:FAN 或
(2) 有力而毫無合理疑點證明該段違反其他維基百科的原則或宗旨
而並非只是進行維基訟棍 (明知沒有足夠理據而不斷搬出新的規則去批判本有的社群共識),為結束冗長辯論,本人歡迎相關人士提請管理員進行調解。
否則不應再重複停留在已經有共識的問題上,而是應該想辦法改善潛在問題或調解各方不同的意見。--Seafox留言2025年8月6日 (三) 16:22 (UTC)回复
副知對討論本已有貢獻的@Ben CY 2021。--Seafox留言2025年8月6日 (三) 16:31 (UTC)回复
他沒有貢獻,他只是路過,請看此帳號的編輯歷程,他最大的貢獻就是WP:POINT,他拿bilibili當來源還有人用了。建議閣下不要繼續過度自行解讀方針指引,要保留就去找出來源佐證不是自己看數值整理的,不管怎麼說,我們都不是專家,維基百科的精神是如實陳述,天文台沒有提出整理報告,就不應該自己說是。--提斯切里留言2025年8月6日 (三) 17:09 (UTC)回复
WP:NPA基本原則為「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是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我不是在指控閣下人身攻擊,但閣下好像有傾向去批判閣下認為比較少參與維基百科的用戶。既然閣下如此喜歡無限利用規則上綱上線, 不妨閱讀WP:BITE(不要傷害新手)的基本原則, 以改善是次對話的氛圍。
既然我們都不是專家,閣下更沒有權利顯示自己高高在上,四處批評你眼中認為有問題的人或事。維基百科的精神是互相協作, 不是單獨行事。
對於如實陳述的問題已經有充分討論, 不再說明。--Seafox留言2025年8月6日 (三) 17:17 (UTC)回复
請記得閣下都曾經沒有貢獻,"只是路過"進行首次編輯或討論。既然他人對你當時給予充分的尊重,我也希望閣下給予他人同樣充分的尊重。
重新一次: 我只是在說明我個人的觀感/看法, 不是指控你人身攻擊。我也會在討論期間給予閣下充分的尊重。--Seafox留言2025年8月6日 (三) 17:21 (UTC)回复
每指出一個事實,然後您找貼標籤,OR我有傾向。我認為閣下一直在WP:POINT,但我不想整理diff提報至ANM,您認為有貢獻的使用者現在正在待處理。您屢次強調我不是說你怎樣,但字裡行間就是。巡查員的工作是找出條目內的問題,如果行有餘力就改善,或者是放置提示模板請求協助整理。我想建議閣下適時的停止辯論,就以往的存廢討論紀錄來看,對於之最整理的章節是可以提出討論決定是否移動至維基學院。我認為去那裡是好的,怎麼整理都不抵觸原創研究。
有使用者認為香港01或TVB不是可靠來源,但您們忽略了,報導的內容都是經由天文台發出,他們怎麼可以亂寫?不可靠的理據在哪裡?維基百科人人可以修改,在沒有來源之下是更不可靠的,適時增加二手三手來源可以增加條目的穩定及可靠度是維基百科的基本指引,結果您們在這裡只堅持天文台的非文字數值來源,足夠WP:POINT了。--提斯切里留言2025年8月6日 (三) 17:39 (UTC)回复
"有使用者認為香港01或TVB不是可靠來源,但您們忽略了,報導的內容都是經由天文台發出,他們怎麼可以亂寫?不可靠的理據在哪裏?維基百科人人可以修改,在沒有來源之下是更不可靠的,適時增加二手三手來源可以增加條目的穩定及可靠度是維基百科的基本指引,結果您們在這裏只堅持天文台的非文字數值來源,足夠WP:POINT了。"
8月5日在10:19 UTC本人曾提及“加強source/citation是能夠處理這次討論的良好方法”,在11:18 UTC本人提及 “如果想加快proper source全部的備註, 各位可以協力尋找citation” 。在12:29 UTC@Ben CY 2021給予有力過去新聞予以改善/增加來源。根本"適時增加二手三手來源"就沒有人反對, 更加是共識上的大方向。閣下無視其他討論給予失實指控相當不當。我們歡迎添加新聞報道等二手資料,並已經開始合作加入這些資料,你卻指責他們「只堅持」使用香港天文台資料庫,這完全是赤裸裸的謊言,有誤導大眾的嫌疑。本來的WP:CON和已經證明的論點就是香港天文台資料庫是有效的一手資料,增加二手資料會讓文章更加完善, 沒有人反對增加二手三手來源。
WP:POINT本來就是辨識一種破壞性行為的模式。內文已經提及:
  • 如果有人(閣下)以「無來源」(或來源不足)的理由把你加入的內容刪除……
    • 理當為你的內容找到參考資料。
    • 而不要刪除這個條目中所有沒有來源的語句。
閣下反覆改變目標搬龍門(從WP:OR到WP:NOTSTATS到WP:FAN再到WP:POINT),無視直接的政策例外(WP:CALC),並拒絕承認多位編輯者的共識時,他們就是在為了表明觀點而破壞百科全書。引用相關政策並非“貼標籤”,而是對問題的必要診斷。你威脅要向ANM舉報他人,這毫無意義,因為所有自身破壞性行為的證據在整個討論過程中都有記錄。本人已經聲明我歡迎相關人士提請管理員進行調解, 閣下如果有力而毫無合理疑點證明該段違反其他維基百科的原則或宗旨, 我不反對儘早結束冗長辯論。
而閣下建議將內容移至維基學院,但這並非你口中所謂的「慷慨妥協」。你最初的立場是,這些內容構成了“原創研究”,應該刪除。然而,這一立場已被多位正確引用WP:CALC的編輯者徹底且反覆地駁斥。之後,你現在又提出一項沒有證據證明的舉措 (將內容移至維基學院),以避免承認你最初的前提是錯誤的。社群根本除了你外已經達成共識,其他疑慮包括閣下的都已經被一一address,又何來存在需要討論其他"把文章搬去維基學院"的問題呢?
閣下提醒本人不要違反WP:AGF, 閣下現在指控本人和他人違反WP:POINT, 誰真正違反WP:POINT或者WP:AGF自有定論。--Seafox留言2025年8月6日 (三) 17:58 (UTC)回复
對冗長辯論我也沒有興趣,個人也對不斷搬龍門需要澄清,給予解釋倍感疲累。但試想想: 在過去48小時的討論當中,你眼中反對你觀點的人有多少次是回應閣下的觀點,給予理據去解釋他們的立場。相反,閣下有多少次是轉移話題和攻擊他人的貢獻? 本來討論已經是針對每個人對於政策的理解達成共識,閣下不斷堅持己見搬出新的規則去無限質疑,甚至去懷疑誤導大眾,難道這種的行為對於討論有幫助? 放置提示模板請求協助整理當然是最適合的作法,我並不反對,但也希望閣下以你希望被對待的方式去對待是次的分歧。我的原則很簡單, 我不同意你的意見, 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更給予你充分的尊重。我指出你的行為不是批評閣下本身。--Seafox留言2025年8月6日 (三) 18:12 (UTC)回复
先前沒有留意有關HK01的回退,本人在此向當事人致歉,並澄清此並不屬本人的立場。--Seafox留言2025年8月7日 (四) 06:22 (UTC)回复
針對(1)的補充:
雖然二手/三手資料固然更為有效,但一手資料對於客觀、可驗證的事實也完全可以接受。香港天文台資料庫是此類資料最可靠的來源。此外,其顯著性也毋庸置疑。這些記錄是某個國際大都市主要天氣警告系統的歷史極值記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也屬於常識範疇(WP:COMMONSENSE)。我們不需要報紙文章來告訴我們某個國家歷任總統名單是「值得關注的」。同樣道理,質疑天文台的紀錄並堅持每一項紀錄均需要二手資料並不合理。本人認為這些統計數據的紀錄並非單純抽象的數字,而是對重大公共安全事件的嚴重程度、頻率和季節性的直接量化指標。歷史上中「最早」的發出直接反映了異常顯著的氣候模式。 「最長」的生效時間則直接反映了該天發生重大天氣事件,對城市產生顯著影響的持續時間/嚴重程度。既然按照WP:COMMONSENSE沒有人會以一手資料的問題質疑某城市年均氣溫、年極端最高氣溫,破紀錄的氣溫事件應否被收錄,同樣這些並非無關緊要的數據,刪除這些數據點會損害讀者全面理解主題的能力。
針對(2)的補充:
肯定有人會質疑是否類比不當/偷換概念,但本人用奧運會類比是次爭議的重點並非關乎規模,而是關乎百科全書的原則。其原則在於,百科全書的一項標準且恰當的功能,是從權威的資料來源(包括國際奧委會官方數據、香港天文台資料庫)進行整理並呈現官方記錄。無論事件是全球性的還是地方性的,整理其官方數據並呈現極值以便讀者理解的功能始終相同。--Seafox留言2025年8月6日 (三) 17:09 (UTC)回复
我以為我上面的回覆被吃掉了、所以問了類似的問題不好意思。--提斯切里留言2025年8月6日 (三) 13:04 (UTC)👀1回复
依據MOS:無障礙,在發出紀錄章節裡裡有四個色塊,我認為應該移除,沒有填色也不會影響閱讀識別。--提斯切里留言2025年8月6日 (三) 15:11 (UTC)回复
可使用更易於無障礙人仕閱讀的顏色以供辨別。--Seafox留言2025年8月6日 (三) 15:50 (UTC)回复
依據您的說法,不填色也不會影響條目理解的,那麼為甚麼要填色呢?--提斯切里留言2025年8月6日 (三) 16:30 (UTC)回复
(1) 對移除顏色我實際上不太反對。
(2) 現有顏色是用於強調某年的發出數量破紀錄,也屬一貫相關頁面的處理手法 (參考香港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歷史紀錄)。
(3) MOS:無障礙只要求顏色"並非唯一傳達重要資訊的方式。特別的,請不要使用上色文字或背景,除非其狀態還用指示另一事物,比如親和性符號對應圖例,或註腳標籤。另外失明用戶或讀者通過列印物或非彩色裝置或獲得維基百科時,將無法獲得此類資訊。" 既然上色文字或背景用於指示另一事物 (發出數量破紀錄), 而已經有粗體協助, 不違反MOS:無障礙。
(4) 唯一可以改進的地方為加上對應圖例。--Seafox留言2025年8月6日 (三) 16:38 (UTC)回复

補充部份資料摘錄

[编辑]

就《有關本條目原創總結問題》討論,現補充部份暴雨警告信號紀錄的資料。然而,由於年代久遠,部份資料篡佚,惟大部份資料均有跡可尋,顯示相關內容具頗高可信度,較低機會是個別編輯者杜撰。考慮到資料完備有助讀者討論、思考,以及相關內容於過去多年爭議極少,提倡應予以保留連「備註」所有內容。


就部份1998年前的暴雨警告發出紀錄,可引用下列資料佐證:

1992年菲爾風球暴雨:

https://youtu.be/8wSWfNbcr4Q?si=ryYtbRDgmfo4f8qb

(請勿點擊連結,複制以存取內容)


1994年觀龍樓山泥傾瀉前暴雨:

https://hk.on.cc/hk/bkn/cnt/lifestyle/20180723/mobile/bkn-20180723080057492-0723_00982_001.html

1995年海倫風球暴雨: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Af4y147Q7/


1997年七一暴雨

https://www.hko.gov.hk/tc/wxinfo/pastwx/mws199707.htm


1997年思蒂風球暴雨

https://www.hko.gov.hk/tc/wxinfo/pastwx/mws199708.htm

最後,本人已經就上述條目相關內容保留與否問題作充份闡述,就重複的質疑不會再作出回應,並且會在未來繼續確保有關資訊不以不適當方法大幅被刪除或修改。歡迎就新觀點或更多疑問展開討論。

--CY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13:25 (UTC)回复

@Seafoxlrt616--CY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13:26 (UTC)回复
已擴充, 萬分感謝--Seafox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13:57 (UTC)回复

分段標題

[编辑]

在現有「暴雨警告記錄」段中,大部分為暴雨警告訊號之最(原名)。且發出記錄大部分均在「發出記錄」段中。 暴雨警告記錄 及 發出記錄 意思相同,容易令人誤會。 現想把現有「暴雨警告記錄」更改回 「暴雨警告訊號之最」(即原名)。--Louishkweather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13:39 (UTC)回复

我不反對,「之最」本身表述中性,本身內容亦有分生效時間最短最長的紀錄。--CY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13:45 (UTC)回复
之最涉及原創總結。--提斯切里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14:10 (UTC)回复
可以考慮名為“歷史紀錄”。皇家水手 2025年8月5日 (二) 14:38 (UTC)回复
支持並可以作為暫時處理方式--Seafox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15:16 (UTC)回复
支持改回原名。現在兩個名意義相同但內容不一。不建議為了個別人士的個人意願而改名。--HatoHato823留言2025年8月6日 (三) 13:27 (UTC)回复
請看上方討論,「之最」在沒有官方來源之下自行統整,是為原創研究。--提斯切里留言2025年8月6日 (三) 14:29 (UTC)回复
天文台資料不是官方來源?為什麼多年來只有你認為有問題?有問題的會不會是你?其他page都有呢個你所謂嘅問題喎,你唔去剷埋1到10號風球之最?--HatoHato823留言2025年8月6日 (三) 14:36 (UTC)回复
那是因為中文維基有140多萬個條目,還未來得及整理而已,遲早會有人整理的,更可能比我和Tisscherry更嚴格,你說什麼也沒用。皇家水手 2025年8月6日 (三) 14:48 (UTC)回复
唔好濫用原創研究呢個字啦,維基全部內容都經人自行統整㗎啦,咁係咪成個wiki要剷咗佢呀?--HatoHato823留言2025年8月6日 (三) 14:41 (UTC)回复
WP:闖紅燈,是這麼多年來沒人發現,你們在天文台未公告前自己看數值整理各種之最。--提斯切里留言2025年8月6日 (三) 14:43 (UTC)回复
這裡是中文維基百科,請用現代標準漢語溝通,謝謝。--提斯切里留言2025年8月6日 (三) 14:44 (UTC)回复
上文已經提及WP:GAME的問題, 不再重複。--Seafox留言2025年8月6日 (三) 16:25 (UTC)回复
@HatoHato823請問新注冊帳號,在此條目的貢獻度是?--提斯切里留言2025年8月6日 (三) 14:47 (UTC)回复

天文台應否在紅雨及黑雨之間新增一個暴雨警告信號

[编辑]
關閉:
離題,不屬於條目討論頁的內容。WP:TPG:「討論頁面不應該被用戶利用成為發佈個人主觀意見的平台。」1F616EMO喵留言回覆請ping求助?2025年8月5日 (二) 15:32 (UTC)回复
下列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在合適的討論頁提出,而非再次編輯本討論。

天文台應否在紅雨及黑雨之間新增一個暴雨警告信號,以用作70至99毫米的降雨量,AI也有這樣的意見,你們認為需要向天文台建議於2026年起新增一個暴雨警告信號,惟顏色沒有來源,不少網民建議為紫色--Actplusf19留言2025年8月5日 (二) 15:22 (UTC)回复


本討論已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在合適的討論頁提出,而非再次編輯本討論。

編輯請求 2025-08-05

[编辑]

请求已拒绝

全部涉及發出記錄2025年一行 1. 2025年8月5日總雨量已更新為368.9毫米,舊的358.8毫米不完整,僅為0時至22時的數據。參考「昨日天氣及輻射水平資料」 2. 文中提及2025年8月4至5日,7小時內兩度發出黑雨,且是歷來首次在同一場暴雨中兩度發出黑雨。第一個信號取消後3小時40分鐘便發出第二個信號,由於此為自1992年設立暴雨警告信號以來的最短紀錄,因此可考慮在文中提及。舊紀錄是在1999年8月23至24日創下的16小時35分鐘JackyPJ920--此條留言由~2025-33582-6討論貢獻)於2025年8月5日 (二) 16:32 (UTC)加入。回复

請附上來源。--提斯切里留言2025年8月6日 (三) 12:53 (UTC)回复
未完成:未提供可靠来源。--伞木 留言 2025年8月17日 (日) 09:28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