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User talk:Jht14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添加话题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Amazingloong在话题“关于重复使用模版的问题”中的最新留言:24天前
您好,Jht14!欢迎加入维基百科!

感謝您對維基百科的興趣與貢獻,希望您會喜歡這裡。除了歡迎辭以外,也請您了解以下重要文章:

政策
政策
GNU
GNU
版權問題解答
貢獻內容必须是您所著或獲得授權
并同意在CC-BY-SA 3.0和GFDL條款下發布
手冊
手冊
問號
問號
有问题?請到互助客栈询问,或在我的对话页提出。别忘記:討論後要簽名,方式之一是留下4個波浪紋「 ~~~~ 」。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the Chinese Wikipedia, please leave a message here. Thank you for visiting!

-- 东风留言2023年1月16日 (一) 05:44 (UTC)回复

授予IP封禁例外權通知

[编辑]

您好,现已授予您IP封禁例外权限,登录後即可編輯頁面。如果您超过6个月没有任何编辑活动,权限会被解除。如果該權限已無用,請申請解除權限,或是自行移除。詳見Wikipedia:IP封禁例外。祝您编辑愉快。--Tiger留言2023年1月30日 (一) 04:58 (UTC)回复

可被替代的非自由檔案File:Xiangyu Building of Tianjin Nankai High School.jpeg快速刪除通知

[编辑]

感謝您上傳File:Xiangyu Building of Tianjin Nankai High School.jpeg。我注意到這份檔案已宣稱依據合理使用原則進行利用。然而,我認為這樣的使用方式符合快速刪除方針的F10準則。這一條準則說明該檔案必需在沒有相同的自由授權內容條件下,才能聲明以合理使用方式進行利用;也就是說,如果該檔案可以完全被自由授權檔案替代,或者可以使用文字進行說明,就不能在維基百科使用。尤其注意维基媒体计划禁止使用受到著作权保护的在世人物的照片用来描述其相貌。如果您認為這份檔案無法被替換:

  1. 請您至這份檔案的描述頁面進入編輯畫面,並在第一行增加{{hang on|<您的理由>}},其中請將「<您的理由>」替換成簡短解釋,說明為何該檔案不能被替換。
  2. 這份檔案的討論頁撰寫完整解釋,說明為何您認為該檔案無法被替換。

此外,您也可以選擇尋找相同主題的自由授權媒體素材,來替換這份非自由檔案;或者可以請求著作權持有者將該檔案(或類似的媒體素材)以自由授權釋出;又或者可以自行創作新的媒體素材(例如使用自己的相機拍攝相關主題內容)。

如果您上傳了其他非自由檔案,也請記得檢查這些檔案頁面有沒有特別標明並完全符合相關的合理使用依據。您可以點選這個連結尋找您曾經編輯過的檔案頁面。請留意,即使您依據上述的步驟1與步驟2完成動作,如果您的解釋無法得到其他維基人的認同,將會依據快速刪除方針,在標記快速刪除標籤5日後執行刪除。如果您有任何問題,請在互助客棧求助區提問。感謝您。--Wcam留言2023年4月15日 (六) 10:40 (UTC)回复

File:Fansun Building of Tianjin Nankai High School,1930.jpeg文件存廢討論通知

[编辑]

您好,您先前上传的文件「File:Fansun Building of Tianjin Nankai High School,1930.jpeg」已被提出存廢討論正在討論文件的存廢
維基百科非常歡迎您上传文件,但請先看看非自由内容使用準則文件使用方針

某些問題圖片或许可以通過添加图像版权标志等重要資訊解決。請参与檔案存廢討論,您亦可以與提刪的維基人進行溝通,多謝合作!
幫助:互助客栈著作權IRC聊天頻道--Wcam留言2023年4月19日 (三) 20:52 (UTC)回复

File:North Building of Tianjin Nankai High School,1930s.jpeg文件存廢討論通知

[编辑]

您好,您先前上传的文件「File:North Building of Tianjin Nankai High School,1930s.jpeg」已被提出存廢討論正在討論文件的存廢
維基百科非常歡迎您上传文件,但請先看看非自由内容使用準則文件使用方針

某些問題圖片或许可以通過添加图像版权标志等重要資訊解決。請参与檔案存廢討論,您亦可以與提刪的維基人進行溝通,多謝合作!
幫助:互助客栈著作權IRC聊天頻道--Wcam留言2023年4月19日 (三) 23:05 (UTC)回复

File:Building Boling of Tianjin Nankai High School,2023.jpeg的檔案授權許可問題

[编辑]

感謝您將File:Building Boling of Tianjin Nankai High School,2023.jpeg上傳至維基百科。我注意到您有提供一份有效的授權條款標誌,但沒有證據證明該檔案的創作者同意以該標誌所示的授權條款釋出。

如果您是這份多媒體的著作權唯一持有者,但先前已在別處(尤其是在網路上)發表過,請您:

  • 初次發表該作品的網站,標示同意以CC-BY-SA或其他可被接受的自由授權條款(請參考這份列表)釋出;或是
  • 使用與原始發表處有關連的電子郵件地址,寄送電子郵件至permissions-zh@wikimedia.org,聲明您對該作品的所有權,以及同意以自由授權條款釋出這份作品。您可以在這裡找到一份授權信的範例。如果您完成了這個步驟,請在這份檔案的描述頁面增加{{VRT pending}}以預防被管理員刪除。

如果您不是這份作品的唯一創作者,請詢問創作該檔案的人,依照上述兩項步驟之一進行許可驗證流程;如果該檔案的所有者已經以電子郵件傳送授權許可給您,請將該郵件轉寄至permissions-zh@wikimedia.org

如果您認為這份多媒體檔案符合非自由內容的使用範疇,請增加{{non-free fair use}}或列於Wikipedia:檔案著作權標誌/非自由授權的標誌以及一份使用依據,標明將要使用本檔案的條目名稱。請參考Wikipedia:檔案著作權標誌,當中列出了您可以使用的著作權標誌。

如果您曾經上傳過其他檔案,也請記得檢查您是否有提供著作權持有者同意以您所列出的授權條款釋出之相關證據。您可以在上傳紀錄中找到您曾經建立的檔案。缺乏授權許可證據的檔案,將會在被標記快速刪除5日後進行刪除,請參考快速刪除F4準則的描述。敬請閱讀維基百科的檔案使用方針,如有任何問題,可以在互助客棧求助分區提問。感謝您。--Wcam留言2023年5月13日 (六) 03:05 (UTC)回复

当时我在向图片作者请求使用时提到只在百科词条里使用,可不可以更改为仅限维基百科使用?--Jht14留言2023年5月13日 (六) 03:19 (UTC)回复
不可以,参见WP:COPYREQ。--Wcam留言2023年5月13日 (六) 13:38 (UTC)回复

File:Alternate Segment Theorem (1).png.jpeg的檔案授權許可問題

[编辑]

感謝您將File:Alternate Segment Theorem (1).png.jpeg上傳至維基百科。我注意到您有提供一份有效的授權條款標誌,但沒有證據證明該檔案的創作者同意以該標誌所示的授權條款釋出。

如果您是這份多媒體的著作權唯一持有者,但先前已在別處(尤其是在網路上)發表過,請您:

  • 初次發表該作品的網站,標示同意以CC-BY-SA或其他可被接受的自由授權條款(請參考這份列表)釋出;或是
  • 使用與原始發表處有關連的電子郵件地址,寄送電子郵件至permissions-zh@wikimedia.org,聲明您對該作品的所有權,以及同意以自由授權條款釋出這份作品。您可以在這裡找到一份授權信的範例。如果您完成了這個步驟,請在這份檔案的描述頁面增加{{VRT pending}}以預防被管理員刪除。

如果您不是這份作品的唯一創作者,請詢問創作該檔案的人,依照上述兩項步驟之一進行許可驗證流程;如果該檔案的所有者已經以電子郵件傳送授權許可給您,請將該郵件轉寄至permissions-zh@wikimedia.org

如果您認為這份多媒體檔案符合非自由內容的使用範疇,請增加{{non-free fair use}}或列於Wikipedia:檔案著作權標誌/非自由授權的標誌以及一份使用依據,標明將要使用本檔案的條目名稱。請參考Wikipedia:檔案著作權標誌,當中列出了您可以使用的著作權標誌。

如果您曾經上傳過其他檔案,也請記得檢查您是否有提供著作權持有者同意以您所列出的授權條款釋出之相關證據。您可以在上傳紀錄中找到您曾經建立的檔案。缺乏授權許可證據的檔案,將會在被標記快速刪除5日後進行刪除,請參考快速刪除F4準則的描述。敬請閱讀維基百科的檔案使用方針,如有任何問題,可以在互助客棧求助分區提問。感謝您。--臺灣杉在此發言 (會客室) 2025年1月11日 (六) 03:39 (UTC)回复

File:Alternate Segment Theorem (2).jpeg的檔案授權許可問題

[编辑]

感謝您將File:Alternate Segment Theorem (2).jpeg上傳至維基百科。我注意到您有提供一份有效的授權條款標誌,但沒有證據證明該檔案的創作者同意以該標誌所示的授權條款釋出。

如果您是這份多媒體的著作權唯一持有者,但先前已在別處(尤其是在網路上)發表過,請您:

  • 初次發表該作品的網站,標示同意以CC-BY-SA或其他可被接受的自由授權條款(請參考這份列表)釋出;或是
  • 使用與原始發表處有關連的電子郵件地址,寄送電子郵件至permissions-zh@wikimedia.org,聲明您對該作品的所有權,以及同意以自由授權條款釋出這份作品。您可以在這裡找到一份授權信的範例。如果您完成了這個步驟,請在這份檔案的描述頁面增加{{VRT pending}}以預防被管理員刪除。

如果您不是這份作品的唯一創作者,請詢問創作該檔案的人,依照上述兩項步驟之一進行許可驗證流程;如果該檔案的所有者已經以電子郵件傳送授權許可給您,請將該郵件轉寄至permissions-zh@wikimedia.org

如果您認為這份多媒體檔案符合非自由內容的使用範疇,請增加{{non-free fair use}}或列於Wikipedia:檔案著作權標誌/非自由授權的標誌以及一份使用依據,標明將要使用本檔案的條目名稱。請參考Wikipedia:檔案著作權標誌,當中列出了您可以使用的著作權標誌。

如果您曾經上傳過其他檔案,也請記得檢查您是否有提供著作權持有者同意以您所列出的授權條款釋出之相關證據。您可以在上傳紀錄中找到您曾經建立的檔案。缺乏授權許可證據的檔案,將會在被標記快速刪除5日後進行刪除,請參考快速刪除F4準則的描述。敬請閱讀維基百科的檔案使用方針,如有任何問題,可以在互助客棧求助分區提問。感謝您。--臺灣杉在此發言 (會客室) 2025年1月11日 (六) 03:39 (UTC)回复

File:Alternate Segment Theorem (3).jpeg的檔案授權許可問題

[编辑]

感謝您將File:Alternate Segment Theorem (3).jpeg上傳至維基百科。我注意到您有提供一份有效的授權條款標誌,但沒有證據證明該檔案的創作者同意以該標誌所示的授權條款釋出。

如果您是這份多媒體的著作權唯一持有者,但先前已在別處(尤其是在網路上)發表過,請您:

  • 初次發表該作品的網站,標示同意以CC-BY-SA或其他可被接受的自由授權條款(請參考這份列表)釋出;或是
  • 使用與原始發表處有關連的電子郵件地址,寄送電子郵件至permissions-zh@wikimedia.org,聲明您對該作品的所有權,以及同意以自由授權條款釋出這份作品。您可以在這裡找到一份授權信的範例。如果您完成了這個步驟,請在這份檔案的描述頁面增加{{VRT pending}}以預防被管理員刪除。

如果您不是這份作品的唯一創作者,請詢問創作該檔案的人,依照上述兩項步驟之一進行許可驗證流程;如果該檔案的所有者已經以電子郵件傳送授權許可給您,請將該郵件轉寄至permissions-zh@wikimedia.org

如果您認為這份多媒體檔案符合非自由內容的使用範疇,請增加{{non-free fair use}}或列於Wikipedia:檔案著作權標誌/非自由授權的標誌以及一份使用依據,標明將要使用本檔案的條目名稱。請參考Wikipedia:檔案著作權標誌,當中列出了您可以使用的著作權標誌。

如果您曾經上傳過其他檔案,也請記得檢查您是否有提供著作權持有者同意以您所列出的授權條款釋出之相關證據。您可以在上傳紀錄中找到您曾經建立的檔案。缺乏授權許可證據的檔案,將會在被標記快速刪除5日後進行刪除,請參考快速刪除F4準則的描述。敬請閱讀維基百科的檔案使用方針,如有任何問題,可以在互助客棧求助分區提問。感謝您。--臺灣杉在此發言 (會客室) 2025年1月11日 (六) 03:39 (UTC)回复

疑问

[编辑]

天津市南开中学校友列表中删除“张金增,1918年入读,1922年被开除,曾任外交学会副秘书长。”,何解?--Amazingloong留言2025年3月28日 (五) 01:12 (UTC)回复

被开除的情况恐怕不能称作校友,正如将周恩来称作南开大学校友不够妥当。--Jht14留言2025年3月28日 (五) 10:52 (UTC)回复
阁下对校友理解有误。根据南开大学章程序言“以杰出校友周恩来为楷模”。第七十八条之规定,学校校友是指曾在南开大学学习、工作、进修以及被聘为学校名誉博士、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兼职教授等人士。其他学校同样如此界定。其他学校章程对校友定义均是如此。--Amazingloong留言2025年3月30日 (日) 09:27 (UTC)回复

重申

[编辑]

请尽量避免在明知内容需要可靠参考文献的情况下,仍将缺乏出处的信息添加至特色条目。相比之下,对于普通条目或优良条目,同时添加内容并标注“需要来源”模板尚属可接受。但特色条目对来源有更高要求,直接加入无来源内容可能影响其质量与稳定性,甚至构成破坏性编辑。建议在补充相关信息前,优先查找可靠来源,以维护特色条目的权威性和可信度。此外,请求来源模板并不能替代参考文献。--Amazingloong留言2025年6月16日 (一) 06:25 (UTC)回复

你有你的考虑,我有我的考量,如果介绍类似学校办学模式的内容对于一个学校的词条不合适,你可以直接删除,当然也可以帮助查找可靠来源。--Jht14留言2025年6月16日 (一) 14:03 (UTC)回复
此前阐述过,我此前检索过这个内容的参考文献,未能找到可靠参考文献。如果有参考文献,这段内容当然是合适的。--Amazingloong留言2025年6月17日 (二) 02:46 (UTC)回复
也许可以试试天津教育年鉴?--Jht14留言2025年6月17日 (二) 10:40 (UTC)回复
年鉴资料肯定是可靠参考文献。--Amazingloong留言2025年6月25日 (三) 02:29 (UTC)回复

临时账号功能现已推出

[编辑]

维基媒体计划允许任何人进行编辑,无论是否建立账号。在过去,未登入贡献者的编辑会被归属至其IP地址下。由于IP地址包含敏感资讯,可能会威胁到透过该地址连接的用户的隐私和安全,为了减轻用户隐私泄露的风险,维基媒体基金会决定引入临时账号。只有部分有反破坏管理需求的用户可以访问临时账号IP地址数据(即临时账号IP查看者管理员等)。

临时账号的名称形如~2025-1234567(由英文半形波浪号、当前年份、一个自动生成的5-7位数字构成),用户不能选择或变更其临时账号的名称。临时账号会为未登入的编者自动建立,有效期为90天,其不能登入,也没有密码。自建立日期起经过90天之后,该临时账号将自动过期,无法继续使用和接收讨论页信息,后续编辑会分配给新的临时账号。临时账号通过浏览器的Cookie,将同一装置和浏览器在不同IP地址下进行的编辑归属于同一临时账号,与临时账号相关联的IP地址将被隐藏。

如果您符合“临时账号IP查看者”的资格要求,包括:已加入至少6个月,于反破坏中活跃,并且已有至少500次编辑;或是现任巡查员、回退员、傀儡调查助理、过滤器助理、过滤器编辑者。您可前往Wikipedia:权限申请/申请临时账号IP查看权提出请求。

如有任何疑问或意见,您可在此讨论提出。您亦可查看由基金会撰写的常见问题解答(英文版)以了解更多有关临时账号的功能。MediaWiki message delivery留言2025年6月30日 (一) 01:36 (UTC)回复

本条消息是通过群发消息功能发送给您的。如果您不希望在未来接受所有使用本功能发送的消息,请在您的讨论页加入Category:不接受消息发送这一分类。

您提交的草稿钱宇年仍需改善(7月2日)

[编辑]
您最近在建立条目頁面提交了一篇草稿。遗憾的是,它还未达到成为一篇条目的标准,因此未被接受。本次草稿由Pathfinbird審核。该用户给出的原因是:


草稿最上方可能还有一些点评,请前往查看。您可以继续改善您的草稿,并在解决问题后重新提交。

您提交的草稿钱宇年仍需改善(7月8日)

[编辑]
您最近在建立条目頁面提交了一篇草稿。遗憾的是,它还未达到成为一篇条目的标准,因此未被接受。本次草稿由WiiUf審核。该用户给出的原因是:


草稿最上方可能还有一些点评,请前往查看。您可以继续改善您的草稿,并在解决问题后重新提交。

邀请参与2025年管理人员制度改革讨论

[编辑]

為改善中文維基百科正在面對的管治困難問題,社群成員提出了多個面向的改革方案,望能改善本站不同組別的關係、改善社群運作效率、確保本站制度健康發展。

茲事體大,望吸納更多意見。現邀請您參與本次關於管理人員制度改革的意向調查,希望您能提供寶貴的意見。


本条消息是通过群发消息功能发送给您的。如果您不希望在未来接受所有使用本功能发送的消息,请在您的讨论页加入Category:不接受消息发送这一分类。

MediaWiki message delivery留言2025年8月3日 (日) 07:37 (UTC)回复

提示

[编辑]

在撰写和扩充维基百科条目时,请避免将现有条目的文字直接复制粘贴并另立新条目。如果希望将某一条目中的章节独立成条目,以将“某某大学”的“历史”部分拆分出来成“某某大学校史”为例,建议阁下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 保留摘要:在原条目中,应当留下一个概括性的段落,指向新条目,而不是直接清空原内容。直接清空仅保留标题与破坏条目无异。
  • 保持逻辑关系:新创建的“某某大学历史”条目需要在细节和背景上加以扩展,使其具备独立成章的价值。
  • 避免简单复制:不要只把原有文字整段移过去,而应增加更多可靠来源和事实细节,提升条目的完整性与独立性。

这样既能保证条目的版权和署名合规,也符合维基百科关于摘要式写作、条目结构和可验证性的要求,又避免了条目某一章节空白。--Amazingloong留言2025年8月20日 (三) 15:40 (UTC)回复

确实,正确移动条目内容的流程我不太清楚,是需要管理员来做?
但某些大学将自己的校史与历史上学校过度关联,这种“某某大学历史”应当尽快清理。难道天津师范学院(1958)也要将自己的校史追溯到工商学院吗? 按这种逻辑在介绍第五共和国历史的时候也要追溯到朝鲜战争了。--Jht14留言2025年8月21日 (四) 03:52 (UTC)回复
校史继承关系应以参考文献中“通说”的观点为准。阁下对河北工业大学校史的处理方式,实际上与通说相悖,容易被视为一种原创研究。关于院校合并、再分立后的校史及档案继承问题,《关于河北工学院历史沿革有关问题的商谈纪要》等文件已有明确安排,并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认定河北工学院的历史沿革自1903年北洋工艺学堂创建时起算,此后该校更名为河北工业大学。
当然,若遇到类似武汉大学校史源头变更并引发较大争议的情形,编者亦不宜偏向单一立场,而应采取“观点展示”的处理方式,按照比例原则呈现主流观点、可靠的质疑意见及官方立场。--Amazingloong留言2025年8月21日 (四) 07:00 (UTC)回复
校方立场不属于可靠、独立、非第一手来源,即便纳入参考也不应该当作主流。你可以仔细阅读“武汉大学校史”条目,我对文末“校史争议”部分的编辑仅在展开原有来源的三处原文,其他观点的展示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因此大可不必拿“编者偏向单一立场”说事,我并没有用单一立场篡改史料。你所说呈现观点比例的标准是?
请告诉我“通说”和“关于河北工学院历史沿革有关问题的商谈纪要”是指此文参考来源中哪一项,没找到相似的标题。--Jht14留言2025年8月21日 (四) 08:00 (UTC)回复
我只是举个例子来说明编辑原则,并没有指责你的意思,甚至没有留意武汉大学校史的编辑现状,你不必情绪激动地反驳和质问。--Amazingloong留言2025年8月21日 (四) 10:13 (UTC)回复
所以觀點比例和通說是指什麼。--Jht14留言2025年8月21日 (四) 12:17 (UTC)回复
通说多数、主流观点,比例原则指注重平衡性。--Amazingloong留言2025年8月21日 (四) 15:23 (UTC)回复
那這個商談紀要可以在哪裏查到呢?--Jht14留言2025年8月22日 (五) 03:19 (UTC)回复
天津大学和河北工业大学的校志有提及该纪要和内容。原件可在两校档案馆或河北省教育厅查阅。为方便获取,可优先联系河北工业大学档案馆。--Amazingloong留言2025年8月22日 (五) 08:08 (UTC)回复

File:A wedding procession, by the Kailan Mining Administration (KMA) building, Tianjin.jpg的檔案授權許可問題

[编辑]

感謝您將File:A wedding procession, by the Kailan Mining Administration (KMA) building, Tianjin.jpg上傳至維基百科。我注意到您有提供一份有效的授權條款標誌,但沒有證據證明該檔案的創作者同意以該標誌所示的授權條款釋出。

如果您是這份多媒體的著作權唯一持有者,但先前已在別處(尤其是在網路上)發表過,請您:

  • 初次發表該作品的網站,標示同意以CC-BY-SA或其他可被接受的自由授權條款(請參考這份列表)釋出;或是
  • 使用與原始發表處有關連的電子郵件地址,寄送電子郵件至permissions-zh@wikimedia.org,聲明您對該作品的所有權,以及同意以自由授權條款釋出這份作品。您可以在這裡找到一份授權信的範例。如果您完成了這個步驟,請在這份檔案的描述頁面增加{{VRT pending}}以預防被管理員刪除。

如果您不是這份作品的唯一創作者,請詢問創作該檔案的人,依照上述兩項步驟之一進行許可驗證流程;如果該檔案的所有者已經以電子郵件傳送授權許可給您,請將該郵件轉寄至permissions-zh@wikimedia.org

如果您認為這份多媒體檔案符合非自由內容的使用範疇,請增加{{non-free fair use}}或列於Wikipedia:檔案著作權標誌/非自由授權的標誌以及一份使用依據,標明將要使用本檔案的條目名稱。請參考Wikipedia:檔案著作權標誌,當中列出了您可以使用的著作權標誌。

如果您曾經上傳過其他檔案,也請記得檢查您是否有提供著作權持有者同意以您所列出的授權條款釋出之相關證據。您可以在上傳紀錄中找到您曾經建立的檔案。缺乏授權許可證據的檔案,將會在被標記快速刪除5日後進行刪除,請參考快速刪除F4準則的描述。敬請閱讀維基百科的檔案使用方針,如有任何問題,可以在互助客棧求助分區提問。感謝您。--Wcam留言2025年9月6日 (六) 16:30 (UTC)回复

请注意网站提供的成图时间,这两张图片至少在85年前拍摄。该网站由上海交通大学与布里斯托大学合作维护,因此大致创作时间范围应当可信。如果不能按照自由许可协议上传,请帮我将这两张图片按照已进入公有领域的状态作修改。--Jht14留言2025年9月6日 (六) 16:45 (UTC)回复

File:Aerial view of Jintang Bridge (Chin Tang Bridge), canal and rivers, Tianjin.jpg的檔案授權許可問題

[编辑]

感謝您將File:Aerial view of Jintang Bridge (Chin Tang Bridge), canal and rivers, Tianjin.jpg上傳至維基百科。我注意到您有提供一份有效的授權條款標誌,但沒有證據證明該檔案的創作者同意以該標誌所示的授權條款釋出。

如果您是這份多媒體的著作權唯一持有者,但先前已在別處(尤其是在網路上)發表過,請您:

  • 初次發表該作品的網站,標示同意以CC-BY-SA或其他可被接受的自由授權條款(請參考這份列表)釋出;或是
  • 使用與原始發表處有關連的電子郵件地址,寄送電子郵件至permissions-zh@wikimedia.org,聲明您對該作品的所有權,以及同意以自由授權條款釋出這份作品。您可以在這裡找到一份授權信的範例。如果您完成了這個步驟,請在這份檔案的描述頁面增加{{VRT pending}}以預防被管理員刪除。

如果您不是這份作品的唯一創作者,請詢問創作該檔案的人,依照上述兩項步驟之一進行許可驗證流程;如果該檔案的所有者已經以電子郵件傳送授權許可給您,請將該郵件轉寄至permissions-zh@wikimedia.org

如果您認為這份多媒體檔案符合非自由內容的使用範疇,請增加{{non-free fair use}}或列於Wikipedia:檔案著作權標誌/非自由授權的標誌以及一份使用依據,標明將要使用本檔案的條目名稱。請參考Wikipedia:檔案著作權標誌,當中列出了您可以使用的著作權標誌。

如果您曾經上傳過其他檔案,也請記得檢查您是否有提供著作權持有者同意以您所列出的授權條款釋出之相關證據。您可以在上傳紀錄中找到您曾經建立的檔案。缺乏授權許可證據的檔案,將會在被標記快速刪除5日後進行刪除,請參考快速刪除F4準則的描述。敬請閱讀維基百科的檔案使用方針,如有任何問題,可以在互助客棧求助分區提問。感謝您。--Wcam留言2025年9月6日 (六) 16:31 (UTC)回复

请注意网站提供的成图时间,这两张图片至少在85年前拍摄。该网站由上海交通大学与布里斯托大学合作维护,因此大致创作时间范围应当可信。如果不能按照自由许可协议上传,请帮我将这两张图片按照已进入公有领域的状态作修改。--Jht14留言2025年9月6日 (六) 16:45 (UTC)回复
请使用正确的版权标志。参见Wikipedia:檔案著作權標誌/公有領域Category:公有領域版權模板。证明图片的著作权属于自由版权是上传者的责任。--Wcam留言2025年9月7日 (日) 02:18 (UTC)回复
pd-china模板除了创作时间还有什么要件吗?--Jht14留言2025年9月7日 (日) 07:12 (UTC)回复
首次发表的时间和国家。--Wcam留言2025年9月8日 (一) 01:05 (UTC)回复
我不确定以下链接https://www.worthpoint.com/worthopedia/china-1930-pc-tientsin-view-birds-75751536可否将此文件与商品页第二张图片建立联系说明这是一张明信片。
若可建立联系确定为明信片,那么据图中金钟河尚存旧河道,可判断此文件成于1947年5月前,因在当月中华民国国防部测量局绘制的万分之一天津市城市详图中金钟河旧河道已被建筑物侵占。进而可推测该明信片发表于1947年以前,明信片用旧图旧景显然不合情理。
顺带一提,此图风格酷似1928年上海公共租界外灘望向沙遜飯店及和平飯店之間之南京路電車路景明信片。--Jht14留言2025年9月8日 (一) 13:41 (UTC)回复
我认为没有问题,但另一张图片我认为目前证据仍然不足。--Wcam留言2025年9月8日 (一) 13:56 (UTC)回复
另一张已经放弃了。--Jht14留言2025年9月9日 (二) 13:19 (UTC)回复

关于重复使用模版的问题

[编辑]

阁下您好,

注意到您在条目天津市中不仅重复使用了 infobox 模板,还重复使用了 maplink 模板,且造成了其他章节插图位置的混乱。或许目前地图的呈现样式未必符合您的预期,但在条目中放置重复的信息并不是理想的做法。

我理解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信息框”在地图展示上的样式不甚满意,但更为妥善的方式应当是改进或调整现有模板,而不是在条目中叠加重复的元素。您可以参考 {{Infobox settlement}} 的处理方式,对 {{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信息框}} 进行修改。该模板目前并未被全保护,阁下有权限直接修改。但请谨慎操作,避免引发模板错误或其他条目显示问题。

此外,在增加地图时,还请留意模板本身显示的长度对条目整体插图排布的影响,避免造成其他章节插图位置的混乱。建议在电脑端的标准视图下确认插图位置,以保证版面整齐、美观。

谨此建议,请斟酌。--Amazingloong留言2025年9月17日 (三) 02:10 (UTC)回复

直接改用infobox settlement不可以吗?--Jht14留言2025年9月17日 (三) 12:07 (UTC)回复
{{Infobox settlement}} 其他参数方面不够简洁和本土化,因此目前中国一级行政区大多使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信息框}} 可以保证行文代码相对简洁,避免条目长度过长。但该模板确实还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Amazingloong留言2025年9月18日 (四) 07:27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