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杭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2年5月7日) |

福州市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简称上下杭,又称雙杭,是由福州市台江區的上杭路和下杭路及其附近街區,故又稱“雙杭”。北宋元祐年间之前,大庙山南麓沿岸有两个大沙痕供来往船只装卸货物,原名“上航”、“下航”。因“杭”与“航”通,故又称“上杭”、“下杭”。宋朝后,两个大沙痕逐渐形成陆地,分别称“上杭街”、“下杭街”,合称“上下杭”或“双杭”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早期的“雙杭街道”因此得名。本是从小桥头一直到大庙路之间的两条平行横街,早年是福州的商业中心和航運碼頭。近代福建省内多地在上下杭都设有会馆和商會[1]。
歷史
[编辑]后梁开平四年(910年),闽太祖在此江边的古新市堤饮饯,为后梁太祖朱温派来的册礼副使翁承赞送行。
北宋元祐年间前,辖内大庙山以南尽是闽江水域。《三山志》载:“有江广三里,扬澜浩渺,涉者病之”。大庙山南麓,沿岸有两个大沙痕,可供来往船只装卸货物,成为天然的“码头”,原名“上航”、“下航”,古代“杭”与“航”相通,又称“上杭”、“下杭”。
宋代以后,两个大沙痕逐渐形成陆地,分别称“上杭街”、“下杭街”,合称“上下杭”或“双杭”。当时有民谣:“龙船扒出后田口[2],船工运货上下杭”。附近的潭尾街一带民居鳞次。[3]
從清代開始,以大廟山為主的周圍,已衝積成綠洲,並開闢為諸多民居[4]。
自晚清開始,福州成為五口通商口岸以後,上下杭一帶就成為進出口的貿易中心。各種行業都匯集於此,有茶行、木材行、紙行、糖行、京果行、油行、海產乾貨行、糧行、醬𩸞行、綢布行、棉苧行、文教用品行、百貨行、藥行、顏料行、進出口行等等。其中以茶行的影響力最大,舊時著名的茶行就有:羅氏家族的「建春茶行」、張氏家族的「義序茶行」、歐陽氏家族的「生順茶棧」,還有位於隆平路油巷下的「張德生號茶行」,下杭路也有「協和號」與「生順」、「富春」、「明春」、「宏春」十多家茶行[4]。
建築
[编辑]宗祠
[编辑]名稱 | 位置 | 說明 |
---|---|---|
羅氏宗祠 | 福州市台江区上杭路原7號 | 建於民國初年,是羅金城、羅勉候的家祠。坐北朝南,雙坡頂,穿斗式構架,面闊三間,進深四間。占地面積約900平方米,現已消失。 |
何氏宗祠 | 福州市台江区上杭路88號 | 坐北朝南,前後為兩進式祠堂建築。 |
張氏支祠 | 福州市台江区上杭路170號 | |
陳氏宗祠 | 福州市台江区星河巷8號 | 始建於同治元年,陳氏來自泉漳,故帶有明顯泉漳建築風格。陳氏祠堂後於民國時期做過地方私塾,解放後一度成為上下杭居委會的辦公地,期間還作為街道辦工廠。建築保存得很完整,無遭受大損毀(今被開闢為舒敘茶館)。 |
梁氏支祠 | 福州市台江区下杭路92號 | 建於民國初年,佔地面積約700平方米。坐北朝南,廳堂面闊三間,進深四間,穿斗式木構架,雙坡頂,磚砌風火牆,門口牆基嵌有「梁祠祭業」碑刻一方,屬現時倉山區永盛梁氏宗祠在南臺地區的一座支祠[5]。 |
曾氏支祠 | 福州市台江区下杭路198號 | 该地原为王莲莲丈夫郑诚家族所有,后售予清末民国福州第一大纸行老板曾文乾。曾购房后由其堂弟曾文敏督工建造曾氏祠堂,为福州较有代表性的家祠建筑之一,后被攀附为曾巩后裔祠堂。该曾氏家族,原是从长乐感恩村迁来。 |
會館
[编辑]會館名 | 位置 | 說明 |
---|---|---|
古田会馆 | 福州市台江区白马路和同德路交界处 | |
永德会馆 | 福州市台江区田垱社区硋埕里20號 | |
建宁会馆 | 福州市台江区上杭路63號 | |
建郡会馆 | 福州市台江区上杭路128号(原上杭路63號) | 由建宁府(府治在今建瓯市)商帮集资建于清嘉庆年间。会馆依山而建,占地约280平方米,由戏台、酒楼、神殿、花园等组成。 |
南郡会馆 | 福州市台江区下杭路92號 | 由泉州、漳州、厦门等下南籍商帮集资建造 |
闽清会馆 | 福州市台江区帮洲街道后田新闽街71號 | |
浦城会馆 | 福州市台江区上杭路174~180號 | 主座又名天后宫,临街为红墙,开三个门洞,门额上刻有“天后宫”、“海晏”、“河清”等,主座对面墙角刻有“浦城馆祭业”字样。内有戏台、走马楼、大殿等。大殿为扛梁厅减柱造,面阔三间,进深五柱,原有藻井。主落南侧分别为浦城会馆跨院和公置商号,墙角有“浦城馆公业”墙界碑。 |
商號
[编辑]上下杭商号建筑群 | |||||
---|---|---|---|---|---|
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 |||||
地址 | 福州市台江区上下杭街道 | ||||
分类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 ||||
时代 | 清—民国 | ||||
编号 | 8-181 | ||||
认定时间 | 2013年1月 | ||||
|
建于清至民国年间的咸康参号、黄恒盛布店、罗氏绸布庄、生顺茶栈旧址,于2013年1月28日以“上下杭商号建筑群”的名称公布为第八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6]。
商號名 | 位置 | 說明[7] |
---|---|---|
咸康參號 | 福州市台江区下杭路219號 | 民国建筑,坐南朝北,共三层,占地面积275平方米;前设营业大厅,后有药材仓库和住所;圆卷顶石门框,一层为敞厅,左右各有楼梯通往二、三层,二、三层中间留空,顶部为“玻璃天”,三面通廊,房门开向通廊。咸康参号是民国时期螺洲张桂荣、张桂丹兄弟开办的一家大药铺。 |
黃恆盛布店 | 福州市台江区上杭路217號 | 民国建筑,坐南朝北,共二层,砖混结构,周以青砖墙,占地面积277平方米,北侧墙体为欧洲哥特式,白花岗岩条石砌成,中开圆弧顶石门框;一层内部为敞厅,设为营业场所,楼梯设南侧靠墙处;二层中间留空,顶部为“玻璃天”,四周通廊,房门开向通廊。二层墙体中设一圆形漏窗,两侧立一对多立克石柱,楼顶女墙环绕。 |
羅氏綢布莊 | 福州市台江区下杭路181號 | 清末建筑,坐南朝北,共三进,占地面积1181平方米,青砖外墙,石门框上部为民国时期增设的石制圆圈顶,一进主座面阔五间,进深五柱,穿斗式梁架,硬山顶,二进主座面阔五间,进深五柱,三进主座面阔三间,进深七柱。 |
生順茶棧 | 福州市台江区下杭路238號 | 坐北朝南,共三进,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一进主座面阔三间,左右次间及后厅为两层楼,后厅二楼出游廊,第二进主座为两层楼,面阔三间,进深五柱,左右侧为两层披榭,第三进为两层仓库,左侧开门通制茶厂。该建筑集花茶制造厂、毛茶收购站、成茶仓库、茶农客栈、茶王宅院于一体,原为清末民国初双杭茶帮首领长乐欧阳氏家族产业。欧阳氏家族先后有5人参加中共地下组织,至1949年此地一直是中共地下组织的活动据点、交通站。 |
其它
[编辑]名稱 | 位置 | 說明 |
---|---|---|
張真君祖殿 | 福州市台江区双杭街道星安桥 | 建筑为清式。正殿奉祀张真君,后殿主祀陈靖姑。张真君祖殿在近代历史上与双杭商帮有密切的关系。晚清民国时期,“福州钱业商事研究所”、“南北京果同业公会”、“海运公会”、“双杭救火会”等组织都曾在张真君祖殿设点办公。 |
福州市商会 | 福州市台江区上杭路48號 |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福州富商张秋舫、罗筱坡、李郁斋等首倡组织“福州商务总会”,并集资兴建会所。俗称八角亭,又称魁星楼。 |
采峰別墅 | 福州市台江区上杭路122號 | 马来西亚華僑杨鸿斌(1884~1974)1920年建,由大门、坊门、照壁、庭院、主体建筑和园林组成,是福州近代别墅建筑的优秀代表。是福州保存最为完好的、近代中西合璧民居建筑之一。 |
高氏文昌阁 | 福州市台江区上杭路134號 | 建于清嘉庆年间,原为高氏书斋,坐北向南,双层楼房,面阔三间,进深五柱6.5米。 |
黄培松故居 | 福州市台江区中平路172號 | 为清光绪年间“武状元”黄培松祖居,原为黄培松父亲开办的“泉泰茶行”。 |
源隆錢莊 | 福州市台江区隆平路22號 | 建于民国初期,三层砖木结构。是福州主要出票店(主要业务为发行台伏票等纸钞,还包括有存放款、票据、利息、汇兑等)之一。 |
杏花天 | 福州市台江区狀元弄15號 | 坐北朝南,前后两进,大门东开,后门直下星安河。为民国时期中平路著名的声色场所之一。第二进在2014年被大火烧毁,后重建。 |
龍嶺頂 | 福州市台江区上杭路、大廟路和延平路之間 |
參考文献
[编辑]- ^ 李琳珊 (编). 福州上下杭:穿越百年的繁华. 福州新聞網. [2021-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1).
- ^ 注:帮洲街道后田
- ^ 第六章 双杭街道. 台江区志. 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2008-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中文(简体)).
- ^ 4.0 4.1 黃榮春. 閩都考古錄. 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24.06: 767–768. ISBN 978-7-211-09093-8 (中文(中国大陆)).
- ^ 老福州有种财产叫“祭业”. 海峽都市報. [2013-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8-08).
- ^
本文含有此來源中屬於公有领域的内容:福建省人民政府.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和保护范围的通知(闽政〔2013〕9号). 2013-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1).
- ^
本文含有此來源中屬於公有领域的内容:福建省人民政府.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和保护范围的通知(闽政〔2013〕9号). 2013-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1).
延伸阅读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