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外观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
---|---|---|---|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 |||
![]() | |||
老校名 | 北京地质学院 | ||
校训 | 艰苦朴素,求真务实 | ||
创办时间 | 1952年 | ||
学校标识码 | 4111011415 | ||
学校类型 | 中央部属高校 | ||
党委书记 | 雷涯邻 | ||
校长 | 孙友宏 | ||
教师人數 | 1461 | ||
学生人數 | 16898 | ||
本科生人數 | 8443 | ||
校址 | ![]() | ||
总面积 | 525843平米 | ||
建筑面积 | 约45万平方米 | ||
代表色 | 地质蓝[1] | ||
隶属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
邮政编码 | 100083 | ||
網站 | www | ||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简称地大、地大北京、北地[2](英語: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缩写:CUGB)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学校的历史可追溯至1952年11月建立的北京地质学院(1952-1970),后经历湖北地质学院(1970-1975),武汉地质学院(1975–1987)两个时期,直到1987年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组建中国地质大学,在武汉和北京两地办学,并设总部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3]。2005年3月,北京校区和武汉校区成为中国地质大学的两个独立办学实体。
历史沿革
[编辑]北京大学地质系 | 天津大学地质工程系 | 唐山铁道学院采矿系 | 西北大学地质系 | ||||||||||||||||||||||||||
北京地质学院 (1952年11月) | |||||||||||||||||||||||||||||
正定地质政治干部学校 (1953年) | |||||||||||||||||||||||||||||
北京地质学院留守处 | 湖北地质学院 (1970年9月18日) | 武汉地质学校 | |||||||||||||||||||||||||||
北京地质政治干部学校 (1978年) | 武汉地质学院 北京研究生部 (1978年12月9日) | 武汉地质学院 (1974年12月28日) | |||||||||||||||||||||||||||
北京地质管理干部学院 (1984年12月5日) | 北京地质教育中心 (1985年9月9日) | 武汉地质管理干部学院 (1984年8月7日) | |||||||||||||||||||||||||||
中国地质科学院 | 中国地质大学 (1987年11月4日) |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5年3月)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2005年3月) | ||||||||||||||||||||||||||||
教学单位
[编辑]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院、系、课部
研究机构
[编辑]国家重点实验室
[编辑]-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实验室
国家级专业实验室
[编辑]- 矿物岩石材料开发与应用实验
- 地质超深钻探技术实验室(科学钻探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编辑]- 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实验室
- 地下探测技术与仪器实验室
国土资源部开放实验室
[编辑]- 岩石圈构造与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开放实验室
- 非传统矿产资源研究开放实验室
- 地球物质科学研究开放实验室
- 矿产资源定量评价及信息系统开放实验室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编辑]- 国土资源信息研究开发实验室
- 水资源与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
相册
[编辑]-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东门,拍摄于2012年10月9日,地大60周年校庆前夕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5楼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图书馆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体育场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游泳馆
-
地大国际会议中心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室外攀岩壁
参考文献
[编辑]外部链接
[编辑]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