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中華民國男子籃球代表隊參賽名單與比賽結果 (1950年代至1970年代)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950年代

[编辑]
1954年亞洲運動會(馬尼拉)第2名
1954年5月2日
預賽
中華民國 73–46 泰國
:(GMT) 半場分數: –、–
Todor66
1954年5月3日
預賽
中華民國 96–54 印度尼西亞
:(GMT) 半場分數: –、–
Todor66
1954年5月4日
預賽
中華民國 62–45 日本
:(GMT) 半場分數: –、–
Todor66
1954年5月6日
複賽
中華民國 56–53 韩国
:(GMT) 半場分數: –、–
Todor66
1954年5月7日
複賽
中華民國 57–53(OT) 日本
:(GMT) 半場分數: –、–
Todor66
1954年5月8日
複賽
中華民國 27–34 菲律賓
:(GMT) 半場分數: –、–
Todor66
1954年世界錦標賽(里約熱內盧)第5名
1954年10月24日
預賽
中華民國 49–45 以色列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存檔
1954年10月25日
預賽
中華民國 66–68 智利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存檔
1954年10月27日
複賽
中華民國 44–61 巴西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存檔
1954年10月29日
複賽
中華民國 38–48 菲律賓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存檔
1954年10月30日
複賽
中華民國 48–58 法國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存檔
1954年10月31日
複賽
中華民國 62–67 乌拉圭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存檔
1954年11月1日
複賽
中華民國 28–72 美国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存檔
1954年11月3日
複賽
中華民國 74–61 加拿大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存檔
1954年11月5日
複賽
中華民國 51–38 以色列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存檔
1956年奧林匹克運動會(墨爾本)第11名
1956年11月22日
預賽
中華民國 83–76 韩国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存檔SR
1956年11月24日
預賽
中華民國 62–85 乌拉圭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存檔SR
1956年11月26日
預賽
中華民國 71–88 保加利亚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存檔SR
1956年11月27日
複賽
中華民國 67–64 新加坡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存檔SR
1956年11月28日
複賽
中華民國 86–73 澳大利亞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存檔SR
1956年11月29日
複賽
中華民國 65–52 泰國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存檔SR
1956年11月30日
第九至十二名排名賽
中華民國 61–82 日本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存檔SR
1956年12月1日
第十一名爭奪戰
中華民國 87–70 澳大利亞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存檔SR
1958年亞洲運動會(東京)第2名英语Basketball at the 1958 Asian Games
1958年5月25日
預賽
中華民國 102–64 印度尼西亞
:(GMT) 半場分數: –、–
Todor66
1958年5月26日
預賽
中華民國 95–75 柬埔寨
:(GMT) 半場分數: –、–
Todor66
1958年5月27日
預賽
中華民國 73–69 韩国
:(GMT) 半場分數: –、–
Todor66
1958年5月28日
複賽
中華民國 92–81 新加坡
:(GMT) 半場分數: –、–
Todor66
1958年5月29日
複賽
中華民國 76–67 泰國
:(GMT) 半場分數: –、–
Todor66
1958年5月30日
複賽
中華民國 93–88 菲律賓
:(GMT) 半場分數: –、–
Todor66
1958年5月31日
複賽
中華民國 85–87 日本
:(GMT) 半場分數: –、–
Todor66
1958年6月1日
複賽
中華民國 97–71 韩国
:(GMT) 半場分數: –、–
Todor66
1959年世界錦標賽(聖地牙哥)第4名
1959年1月16日
預賽
中華民國 71–69 阿拉伯聯合共和國 康塞普西翁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存檔
1959年1月17日
預賽
中華民國 73–81 美国 康塞普西翁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存檔
1959年1月18日
預賽
中華民國 63–59 阿根廷 康塞普西翁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存檔
1959年1月20日
複賽
中華民國 85–86 智利 聖地牙哥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存檔
1959年1月22日
複賽
中華民國 76–94 巴西 聖地牙哥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存檔
1959年1月26日
複賽
中華民國 69–82 美国 聖地牙哥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存檔
1959年1月27日
複賽
中華民國 81–85 波多黎各 聖地牙哥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存檔
1959年1月30日
複賽
中華民國 2–0 苏联 聖地牙哥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存檔
1959年1月31日
複賽
中華民國 2–0 保加利亚 聖地牙哥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存檔

1960年代

[编辑]
1960年亞洲錦標賽(馬尼拉)第2名
1960年1月17日 中華民國 78–71 韩国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1960年1月18日 中華民國 71–59 日本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1960年1月19日 中華民國 110–74 马来西亚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1960年1月20日 中華民國 87–81 香港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1960年1月21日 中華民國 88–51 印度尼西亞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1960年1月22日 中華民國 83–96 菲律賓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1960年1月24日 中華民國 84–69 日本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1960年1月26日 中華民國 95–85 韩国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1960年1月28日 中華民國 78–99 菲律賓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1960年奧林匹克運動會資格賽(波隆那)第11名英语1960 pre-Olympic basketball tournament
1960年8月13日 中華民國 55–83 西班牙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存檔
1960年8月15日 中華民國 84–67 苏丹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存檔
1960年8月16日 中華民國 67–86 捷克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存檔
1960年8月17日 中華民國 95–82 苏里南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存檔
1960年8月18日 中華民國 65–77 德国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存檔
1960年8月19日 中華民國 107–78 奥地利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存檔
1963年亞洲錦標賽(臺北)第2名
1963年11月22日 中華民國 100–76 马来西亚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存檔
1963年11月23日 中華民國 96–87 泰國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存檔
1963年11月24日 中華民國 102–46 香港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存檔
1963年11月25日 中華民國 145–91 南越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存檔
1963年11月26日 中華民國 96–83 韩国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存檔
1963年11月27日 中華民國 91–82 新加坡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存檔
1963年11月28日 中華民國 65–70 菲律賓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存檔
1963年11月30日 中華民國 74–78 韩国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存檔
1963年12月1日 中華民國 90–86 泰國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存檔
1963年12月2日 中華民國 96–81 菲律賓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存檔
1963年12月3日 中華民國 77–91 菲律賓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存檔
1964年奧林匹克運動會資格賽(橫濱)第8名英语1964 pre-Olympic basketball tournament
1964年9月25日 中華民國 98–81 马来西亚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存檔
1964年9月26日 中華民國 2–0 印度尼西亞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存檔
1964年9月27日 中華民國 71–95 菲律賓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存檔
1964年9月28日 中華民國 74–87 古巴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存檔
1964年9月30日 中華民國 62–64 澳大利亞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存檔
1964年10月1日 中華民國 70–71 泰國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存檔
1964年10月2日 中華民國 79–86 加拿大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存檔
1964年10月3日 中華民國 71–93 韩国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存檔
1964年10月4日 中華民國 93–76 墨西哥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存檔
1965年亞洲錦標賽(吉隆坡)第5名英语1965 ABC Championship
1965年11月30日 中華民國 98–58 印度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1965年12月2日 中華民國 77–62 香港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1965年12月3日 中華民國 76–50 泰國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1965年12月4日 中華民國 85–62 韩国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1965年12月6日 中華民國 58–73 日本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1965年12月7日 中華民國 65–67 韩国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1965年12月8日 中華民國 71–74 泰國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1965年12月10日 中華民國 79–66 马来西亚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1965年12月11日 中華民國 80–92 菲律賓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1966年亞洲運動會(曼谷)第5名英语Basketball at the 1966 Asian Games
1966年12月11日 中華民國 129–75 錫蘭
:(GMT) 半場分數: –、–
Todor66
1966年12月12日 中華民國 53–68 日本
:(GMT) 半場分數: –、–
Todor66
1966年12月14日 中華民國 72–78 泰國
:(GMT) 半場分數: –、–
Todor66
1966年12月15日 中華民國 101–80 马来西亚
:(GMT) 半場分數: –、–
Todor66
1966年12月17日 中華民國 89–78 伊朗
:(GMT) 半場分數: –、–
Todor66
1966年12月19日 中華民國 75–72 菲律賓
:(GMT) 半場分數: –、–
Todor66
1967年亞洲錦標賽(漢城)第5名英语1967 ABC Championship
1967年9月21日 中華民國 83–68 马来西亚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1967年9月22日 中華民國 117–72 新加坡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1967年9月23日 中華民國 103–62 香港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1967年9月24日 中華民國 71–63 泰國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1967年9月26日 中華民國 78–89 韩国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1967年9月27日 中華民國 79–83 菲律賓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1967年9月28日 中華民國 90–87 印度尼西亞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1967年9月30日 中華民國 56–81 日本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1967年10月1日 中華民國 73–84 印度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1969年亞洲錦標賽(曼谷)第4名英语1969 ABC Championship
1969年11月20日 中華民國 84–83 印度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1969年11月21日 中華民國 78–97 菲律賓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1969年11月23日 中華民國 69–94 韩国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1969年11月24日 中華民國 105–72 巴基斯坦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1969年11月25日 中華民國 88–57 香港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1969年11月26日 中華民國 67–65 泰國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1969年11月28日 中華民國 61–69 日本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1969年11月29日 中華民國 76–84 马来西亚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1970年代

[编辑]
1970年亞洲運動會(曼谷)第4名
1970年12月10日 中華民國 74–71 印度
:(GMT) 半場分數: –、–
Todor66
1970年12月11日 中華民國 82–62 马来西亚
:(GMT) 半場分數: –、–
Todor66
1970年12月12日 中華民國 54–57 泰國
:(GMT) 半場分數: –、–
Todor66
1970年12月14日 中華民國 72–74 韩国
:(GMT) 半場分數: –、–
Todor66
1970年12月15日 中華民國 73–114 以色列
:(GMT) 半場分數: –、–
Todor66
1970年12月16日 中華民國 75–64 菲律賓
:(GMT) 半場分數: –、–
Todor66
1970年12月18日 中華民國 66–81 日本
:(GMT) 半場分數: –、–
Todor66
1970年12月19日 中華民國 78–53 印度
:(GMT) 半場分數: –、–
Todor66
1971年亞洲錦標賽(東京)第4名英语1971 ABC Championship
1971年10月31日 中華民國 92–69 马来西亚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1971年11月1日 中華民國 98–62 新加坡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1971年11月3日 中華民國 57–86 日本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1971年11月4日 中華民國 96–59 香港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1971年11月6日 中華民國 71–64 印度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1971年11月8日 中華民國 84–93(2OT) 韩国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1971年11月9日 中華民國 81–67 泰國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1971年11月10日 中華民國 75–77 菲律賓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1973年亞洲錦標賽(馬尼拉)第3名英语1973 ABC Championship
1973年12月2日 中華民國 99–63 印度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1973年12月4日 中華民國 97–70 新加坡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1973年12月5日 中華民國 92–74 巴基斯坦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1973年12月6日 中華民國 86–69 印度尼西亞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1973年12月7日 中華民國 81–88 菲律賓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1973年12月9日 中華民國 75–81 韩国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1973年12月10日 中華民國 89–63 印度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1973年12月12日 中華民國 64–101 菲律賓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1973年12月14日 中華民國 76–69 日本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1973年12月15日 中華民國 90–74 伊朗
:(GMT) 半場分數: –、–
賽後數據

參考資料

[编辑]
全局
特定
  1. ^ 瞿子清. 從瓊斯杯籃賽 談七十年亞洲籃壇爭霸史 暨中華隊參加遠運、亞運、亞洲杯戰績. 民生報. 1981-07-21. 中華隊教練霍生格(美籍),隊員蔡文華、霍劍平、凌鏡寰、王毅軍、唐雪舫、賴連光、李世僑、林應年、林珠德、姚華瑾、葉克強、吳乙安、潘克廉、通比福等。 
  2. ^ Formosa | 1954 World Championship for Men. ARCHIVE.FIBA.COM. [2023-08-09]. 
  3. ^ Formosa | 1956 Olympic Games : Tournament for Men. ARCHIVE.FIBA.COM. [2023-08-09]. 
  4. ^ Chinese Taipei at the 1956 Summer Olympics. Olympedia. [2023-08-09]. 
  5. ^ 1958 東京亞運會 – 籃球. 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 [2023-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10). 
  6. ^ 瞿子清. 從瓊斯杯籃賽 談七十年亞洲籃壇爭霸史 暨中華隊參加遠運、亞運、亞洲杯戰績. 民生報. 1981-07-24. 中華隊陣容,領隊牛炳鎰、蔡文華升為教練,隊員霍劍平、唐雪舫、凌鏡寰、賴連光、陳祖烈、鄭德源、王毅軍、羅繼然、盧義信、舒耀煌、傳達仁、黃國揚、李國泰、施偉念等,對菲一投,由於教練大膽作風,出奇制勝,輪番上陣,都有超水準演出。菲隊則因雷沙迦、包田洪、馬奴拉等主將畢業離場,重心失去控制,致被我擒。與日一戰,我隊因感既已擊敗菲隊,再勝日本,即可獲得冠軍,球員心情緊張,反而打不出水準,終場七六平手,延長時間,八七比八五,我隊受挫,結果菲隊冠軍、中華亞軍、日本第三、韓國第四。 
  7. ^ Formosa | 1959 World Championship for Men. ARCHIVE.FIBA.COM. [2023-08-09]. 
  8. ^ 瞿子清. 從瓊斯杯籃賽 談七十年亞洲籃壇爭霸史 暨中華隊參加遠運、亞運、亞洲杯戰績. 民生報. 1981-07-25. 亞洲杯籃球賽,發起於民四十七年三屆亞運會,當時在東京的各國籃壇人士,鑒於亞洲地區的正式籃球活動,除四年一次的亞運會外,即陷於停止狀態中,為增進各國友誼,提高亞洲籃球水準,集會籌組亞洲籃球協會,並舉辦亞洲杯籃球錦標賽,第一屆於四十九年一月在馬尼拉舉行,中華隊教練史賓塞(美籍),隊員唐雪舫、黃國揚、賴連光、陳祖烈、謝恆夫、謝天性、劉金龍、盧義信、羅繼然、邵世玉、李伯廷、馬雲飛、蕭辰雄、楊鵬志。比賽採先後循環制,決賽菲隊三戰三勝冠軍,中華二勝一負亞軍,日本一勝二負季軍,韓國三戰均敗殿軍,落選賽第五名香港,第六名印尼,第七名馬來西亞。 
  9. ^ 中華台北奧會編印. 中華民國參加第17屆羅馬奧林匹克運動會報告書. 1991-01: 18、55. 
  10. ^ 1960 羅馬奧運會 – 籃球. 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 [2023-08-01]. 
  11. ^ Taiwan | 1960 Pre-Olympic Basketball Tournament. ARCHIVE.FIBA.COM. [2023-08-09]. 
  12. ^ 瞿子清. 從瓊斯杯籃賽 談七十年亞洲籃壇爭霸史 暨中華隊參加遠運、亞運、亞洲杯戰績. 民生報. 1981-07-26. 第二屆亞洲杯籃賽於五十二年十月,在台北南京東路中華館舉行,中華代表隊教練賈志軍,副教練未聲漪,隊員張鈞、邵世玉、盧義信、謝恆夫、蔡伯圳、曾德城、孫孝增、陳金郎、陳金湖、黃國揚、劉金龍、王永信。七虎隊老將王士選受聘為總教練,可以說是我國籃壇上有史以來,最有權威最孚眾望的一位,正副執行教練由他推薦,代表隊國手由他選出,比賽期間,一切戰略計謀的構想、戰術方法的運用,都由總教練全盤策畫督導,在中華隊中,王總教練儼然是一位部隊長,主官應負一切成救的責任,我國籃球教練地位的重要,應該從二屆亞洲杯起,根深蒂固的建立起來。 
  13. ^ Taiwan | 1964 Pre-Olympic Basketball Tournament. ARCHIVE.FIBA.COM. [2023-08-09]. 
  14. ^ 瞿子清. 從瓊斯杯籃賽 談七十年亞洲籃壇爭霸史 暨中華隊參加遠運、亞運、亞洲杯戰績. 民生報. 1981-07-26. 第三屆於五十四年十一月,在馬來亞吉隆坡舉行,體型優異的日本隊,以「黑馬」的姿態出現,登上冠軍王座,中華隊戰績災情慘重,竟降居第五名,這也是亞洲大勢變動得最大的一次,優勝名次為:(1)日本,(2)菲律賓,(3)韓國,(4)泰國,(5)中華,(6)馬來亞,(7)印度,(8)香港,(9)新加坡,(10)越南。中華隊陣容領隊陳周世光,總督導兼副領隊王士選,教練賈志軍,隊員謝恆夫、劉金龍、張鈞之、劉俊卿、畢君清、馬玉文、張星嶽、李伯廷、陳金郎、曾德城、黃國揚。國際籃協執行秘書威廉瓊斯曾說:勝敗乃兵家常事,中華隊員所表現的運動精神,是其他各隊所不能比及的。打得最乾淨俐落的球隊,全亞洲只有中華隊。自然瓊斯先生對我國中華隊有所偏愛,當第五屆瓊斯杯舉行的今天,老球迷懷念這位已故國際友人,十六年前的這番講話,內心感到萬分的安慰,奧林匹克所標幟的運動精神,寓意在此。 
  15. ^ 1966 曼谷亞運會 – 籃球. 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 [2023-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6). 
  16. ^ 中華民國參加第五屆亞洲運動會報告書. 中華民國奧林匹克委員會. 1967-12. 
  17. ^ 瞿子清. 從瓊斯杯籃賽 談七十年亞洲籃壇爭霸史 暨中華隊參加遠運、亞運、亞洲杯戰績. 民生報. 1981-07-25. 第五屆亞運會於民國五十五年十二月,在曼谷舉行,中華隊領隊錢大鈞,教練朱聲漪,隊員張鈞之、陳金郎、張星嶽、李伯廷、劉俊卿、江丕富、王承先、馬玉文、謝恆夫、劉金龍、林豐男、梁正有。由於主辦國地主關係,中華隊竟輸泰國七二比七八,為我國第三次敗於泰國的慘痛紀載,三屆亞洲杯與東京奧運會外賽各一次,同時二十餘年遠運會僅有一次(第五屆),十五年自有亞運會以來,始終保持籃球王座的菲律賓,這次也遭受陶汰,實在是亞洲籃壇史上,空前未有的紀錄,計冠軍以色列,亞軍泰國,季軍韓國,殿軍日本,第五名中華,六名菲律賓,以下伊朗,馬來西亞,越南,錫蘭、緬甸順序。 
  18. ^ 瞿子清. 從瓊斯杯籃賽 談七十年亞洲籃壇爭霸史 暨中華隊參加遠運、亞運、亞洲杯戰績. 民生報. 1981-07-26. 第四屆於五十六年在漢城舉行,中華隊教練霍劍平,訓練員張克佑,隊員陳金郎、林輝雄、劉金龍、馬玉文、王承先、劉俊卿、蔡伯圳、江丕富、吳建國、畢君清、陳恩鍾、王永信等,獲得亞籃第三名,在閉幕典禮中,與菲韓兩國同時升起我青天白日滿地之鮮豔國旗,比起上(三)屆第五名要強得多。 
  19. ^ 瞿子清. 從瓊斯杯籃賽 談七十年亞洲籃壇爭霸史 暨中華隊參加遠運、亞運、亞洲杯戰績. 民生報. 1981-07-26. 第五屆於五十八年在曼谷舉行,教練王毅軍,隊員陳金郎、林俊雄、蔡守禮、程偉、王承先、唐致強、錢一飛、邢無至、湯武政、江丕富、蔡伯圳、康弘明。中華隊戰績勝印度八四比八三,勝巴基斯坦一○五比七二,勝香港八八比五七,勝泰國六七比六五,敗於菲律賓七八比九七,敗於韓國六九比九六,敗於日本六一比六九,敗於馬來西亞七六比八四,冠軍韓國、亞軍日本、季軍菲律賓、殿軍中華隊、第五名印度、六名泰國、七名馬來亞、八名巴基斯坦、九名香港。 
  20. ^ 1970 曼谷亞運會 – 籃球. 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 [2023-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5). 
  21. ^ 瞿子清. 從瓊斯杯籃賽 談七十年亞洲籃壇爭霸史 暨中華隊參加遠運、亞運、亞洲杯戰績. 民生報. 1981-07-25. 四年後民國五十九年十一月,第六屆亞運會又在泰京曼谷舉行,中華隊教練仍然是朱聲漪,由飛駝五人,虎風四人,裕隆、榮工、陸光各一人所組成,隊員王承先、程偉、唐致強、洪濬哲、潘家拳、錢一飛、邢無主、陳恩鐘、蔡守禮、吳建國、夏富發、梁正有。在中華隊集訓期間中,有六位老國手,王士選、賈志軍、霍劍平、王毅軍、凌鏡寰,加上籃協會總幹事齊劍洪老將七人,輪流到場指導與示範,使後起的國手們,能學得一些他們的實際經驗和長處,這是應朱教練的建議要求所決定的。中、菲兩國戰績都不如理想,但是中華隊以七五比六四勝菲律賓,連同三屆亞運九三比八八、五屆亞運七五比七二,再加上第五屆遠運會三四比二七,中華只有這四次擊敗菲隊。回憶七十年來亞洲籃壇史上、中、菲兩國扮演最主要角色,也只有這四次中華戰勝菲隊的紀錄。 
  22. ^ 瞿子清. 從瓊斯杯籃賽 談七十年亞洲籃壇爭霸史 暨中華隊參加遠運、亞運、亞洲杯戰績. 民生報. 1981-07-26. 第六屆於六十年在東京舉行,中華領隊齊劍洪,顧問王士選,教練霍劍平,副教練謝恆夫,隊員王承先、洪濬哲、林俊雄、吳建國、錢一飛、鮑泗龍、程偉、陳恩鐘、馬玉文、潘家拳、陳再田、唐致強。中華對韓國一仗,終場六七、七七兩度平手,延長時間,重演昔日智利世界杯中華隊僅剩下四名球員在場上,鮑泗龍、錢一飛、陳恩鐘、林俊雄四員對抗五人作戰,最後輸球。結果冠軍日本、亞軍菲律賓、季軍韓國、殿軍中華,以下馬來亞、印度、泰國、新加坡、香港。 
  23. ^ 瞿子清. 從瓊斯杯籃賽 談七十年亞洲籃壇爭霸史 暨中華隊參加遠運、亞運、亞洲杯戰績. 民生報. 1981-07-27. 第七屆亞洲杯於六十二年在馬尼拉舉行,中華領隊馬濟森、教練霍劍平、技術顧問朱聲漪、訓練員卜樹仁、隊員吳建國、王承先、程偉、洪濬哲、陳恩鐘、黃友義、錢一飛、駱大衛、華少坤、鮑泗龍、潘家拳、田希和,在南港聯勤總部體育館集訓一個月,在國內練習賽五場,勝台林、菲銀行隊、留美學聯隊三場,敗於飛駝、虎風各一場。冠軍菲律賓,亞軍韓國,季軍中華隊。馬尼拉十八個華僑團體一致熱烈支持中華隊,菲僑籃球協會以「為國爭光」銀杯一座,贈送作為紀念,更有遠在宿霧的華僑同胞,歡迎中華隊前往觀光訪問,並舉行大規模會餐,達成宣慰僑胞的任務,返國後承當時行政院長,今蔣總統經國先生召見慰勉,並且說能在球場上打敗日本和伊朗兩隊,說明中華民族不可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