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林武德殿
二林武德殿 | |
---|---|
![]() | |
位置 | 臺灣彰化縣二林鎮 斗苑路五段110號23°53′59″N 120°22′11″E / 23.899828°N 120.369759°E |
建造时间 | 1933年 |
官方名称 | 二林武德殿 |
類型 | 登錄等級:彰化縣歷史建築 登錄種類:其他 |
评定时间 | 2004年10月20日 |
詳細登錄資料 |
二林武德殿,位於臺灣彰化縣二林鎮,是臺灣總督府警察時期的街庄級武德殿,1933年落成,今列歷史建築。
歷史
[编辑]日治時期
[编辑]二林武德殿為1932年由地方進行募資作為北斗郡警察課二林分室的人員使用,1933年殿舉行招標,由林木承包營造、田中慶一郎設計監督[1]。基地佔地539.6坪,僅85.7坪為公用地[2]。其餘土地為當初由洪姓家族無條件借出[3]。1933年4月17日舉行上棟式,同年7月完工[1]。
二林人許明山收藏有1933年的二林武德殿照片[4][5]。建築為鋼筋混凝土加強磚造[6],樓高約7公尺[4],入口破風軒[1]。因二林武德殿屬街庄層級,規制及尺度比較精簡[6]。內部架高約兩台尺鋪設地板[4]。

戰後時期
[编辑]彰化縣警察局二林分局接收二林武德殿先為武術練習場所,直到1972年因二林分局辦公廳舍不足,而將建築入口門廊(車寄)拆除以興建二層磚造建築的辦公室[1]。2002年1月18日,北斗郡警察課二林分室警官鈴木文彌的兒子鈴木清,依父親遺願,來此尋根、追憶童年[7]

2003年12月8日,彰化縣府文化局副局長粘振裕、成功大學教授張家祥、逢甲大學教授鄭明仁、前文建會副主委劉寧顏會勘二林武德殿,當日就同意列為歷史建築[5]。次日,彰化縣歷史建築審查委員舉行九十二年度第二次歷史建築登錄審查會,通過二林武德殿列入歷史建築[8]。
因二林分局部分土地屬於私人所有,地小又改建困難,於是2006年12月18日遷到芳苑鄉[9]。地主之一的洪錦松主張二林分局已遷往芳苑鄉,二林武德殿就應順拆屋還地,若不能拆除也應以其他等值的公有土地交換[3]。原地主6人希望政府以1坪約新台幣20萬的價碼,用8500萬元收購他們的土地所有權[10]。2007年12月20日,文建會主委翁金珠來此,建議縣府以容積轉移的方式補償原地主洪錦松等人[11]。林田富任縣府文化局長時,曾嘗試以容積轉移解決,但卻窒礙難行[6]。為解決問題,縣府將二林武德殿作土地重劃,留198坪機關用地作武德殿土地,殿後的491坪地目改變與分割作為住宅和住商店面[12]。
2023年5月17日,以文化部補助1800萬、縣府配合款1200萬開始修復二林武德殿,由縣長王惠美主持動工典禮[12]。
參考資料
[编辑]- ^ 1.0 1.1 1.2 1.3 二林武德殿. 國家文化資產網. [2025-09-27] (中文(臺灣)).
- ^ 江健男. 二林武德殿 今年遷屋還地 為顧全歷史建物保存與地主權益 文化局將籌出經費 委包商搬移至國有地. 聯合報. 2008-02-15 (中文(臺灣)).
- ^ 3.0 3.1 江健男. 二林武德殿 文建會允維修 地方關心 下周文化局將邀原地主協商 洪姓地主盼以等值公有地交換. 聯合報. 2008-01-17 (中文(臺灣)).
- ^ 4.0 4.1 4.2 鐘武達. 二林武德殿 申列歷史建築. 中國時報. 2003-07-17 (中文(臺灣)).
- ^ 5.0 5.1 林宜慈. 二林武德殿 列歷史建物 保存完整 日據時代興建 粗估80年歷史. 聯合報. 2003-12-09 (中文(臺灣)).
- ^ 6.0 6.1 6.2 陳志成. 搶救二林武德殿 擬「搬」屋還地. 中國時報. 2008-02-20 (中文(臺灣)).
- ^ 張弘昌. 在台灣出生 日本歐吉桑來尋根 六旬鈴木清扺彰化二林警分局 果然找到昔日居住宿舍 完成其父遺願. 聯合報. 2002-01-19 (中文(臺灣)).
- ^ 黃志亮. 彰縣歷史建築 又添四新景. 中國時報. 2003-12-10 (中文(臺灣)).
- ^ 楊秀員. 芳苑分局入厝 二林鎮長缺席. 中國時報. 2006-12-19 (中文(臺灣)).
- ^ 陳冠備. 恢復二林武德殿風采 地主開價8500萬. 自由時報. 2016-12-06 [2025-09-27] (中文(臺灣)).
- ^ 江健男、陳威廷. 歷史建物 中央允補助整建. 聯合報. 2007-12-21 (中文(臺灣)).
- ^ 12.0 12.1 顏宏駿. 一等20年!日式歷史建築二林武德殿修復工程開工. 自由時報. 2023-05-18 [2025-09-27]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