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大城咸安宮

坐标23°51′18″N 120°19′16″E / 23.855035°N 120.321131°E / 23.855035; 120.321131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大城咸安宮
基本信息
位置臺灣彰化縣大城鄉大城村中平路56號
坐标23°51′18″N 120°19′16″E / 23.855035°N 120.321131°E / 23.855035; 120.321131
宗教台灣民間信仰
主神保生大帝
例祭農曆三月十五日
開基吳姓移民
建立时间道光元年(1821年)
官方名称大城咸安宮
類型登錄等級:彰化縣歷史建築
登錄種類:寺廟
评定时间2008年4月11日
詳細登錄資料
地圖
地图

大城咸安宮,是位於臺灣彰化縣大城鄉大城村的保生大帝廟,道光元年(1821年)建廟,為大城村、東城村、西城村的信仰中心,今列彰化縣歷史建築

建築

[编辑]

大城咸安宮三川殿面寬三開間,構架同雲嘉地區陳應彬系統建築。屋頂中脊上作福祿壽,脊腹為八仙與花草,兩側為雙龍回首剪黏。門樑上三層疊斗牌樓面,懸掛「咸安宮」廟額,板門左右各立石獅。前簷廊明間處左右各立柱頭八角形、上接一蓮花形木構件的龍柱。龍柱柱頭與壽樑相接處,立有花鳥圖案木透雕雀替。[1]

正殿構架與八卦山漳式建築極相似。正殿神龕進深三架間,居中處祀奉神明及供桌所,左右兩側為木透雕格扇,上方為八仙彩繪水平橫樑,上緣為木櫺橫批窗。地坪部份,明間鋪設六角磚,次間則丁鋪尺仔磚。[1]

沿革

[编辑]

大城鄉為以信仰王爺千歲信仰保生大帝為主的泉州人所開墾[2]。相傳開墾時,有吳姓先民見當地處瘟疫叢生,便返回白礁慈濟宮迎請保生大帝神像帶回大城[3]。廟的紀事碑「咸安宮改築記」載,道光元年大城庄開街,因此建立大城咸安宮[1][4]

1928年大城咸安宮重建時,廟身方位較原廟偏北[5]。1929年竣工,廟身坐西朝東,兩進帶兩廊格局[1]

1986年,大城咸安宮後殿拆除,改建現代鋼筋混凝土建築[1]

2007年12月7日,彰化縣古蹟指定及歷史建築登錄審議會議通過大城咸安宮列為歷史建築[6]。2013年8月21日,大城咸安宮申請古蹟一案,未予通過[7]

之後大城咸安宮管理委員會自籌新台幣142萬元、中華民國文化部補助新台幣2139萬元、彰化縣政府編列配合款新台幣572萬元,請彩繪師陳敦仁、大木作師蘇福壽、小木作師孫國輝、泥作師林洋慶、剪黏泥塑匠師王武雄對廟身修復[8]。2019年12月27日舉行開工,彰化縣縣長王惠美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古蹟聚落組副組長林炳耀、大城鄉鄉長蔡鴻喜、大城咸安宮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吳信楷等參與[4]。2022年8月27日,縣長王惠美等舉行完工典禮[8]

信仰

[编辑]
羅秀惠「保佑群生」、楊草仙「大德曰生」匾

大城村、東城村、西城村以大城咸安宮為共同信仰,每逢保生大帝農曆三月十五誕辰就集體以各式陣頭及供品前來祭拜[9]。相傳道光初年,外來盜賊前來掠奪時忽然西北方突然烏雲密佈並降下豪雨,之前受乩童示警的村民即趁勢追擊,從此對保生大帝更是崇拜有加[3]

1995年,村內的客嬸婆祠發生遷移糾紛時,相傳大城咸安宮的副祀池府千歲曾出面斡旋[10]

參考資料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大城咸安宮. 國家文化資產網. [2025-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29) (中文(臺灣)). 
  2. ^ 鐘武達. 吾愛吾鄉系列報導風頭水尾 大城鄉人安居樂業雖居窮鄉僻壤 居民戮力工作 但盼政府加速建設. 中國時報. 1996-09-15 (中文(臺灣)). 
  3. ^ 3.0 3.1 鐘武達. 素有「神醫」之稱歷代子孫奉為地方守護神 大城咸安宮保生大帝護眾生. 中國時報. 1995-10-31 (中文(臺灣)). 
  4. ^ 4.0 4.1 林良哲. 歷史建築大城咸安宮 修護開工. 自由時報. 2019-12-28 [2025-09-28] (中文(臺灣)). 
  5. ^ 鐘武達. 寺廟「亂方寸」神明「待不住」大城鄉咸安宮信徒研議矯正「乾坤大挪移」方位. 中國時報. 1994-03-12 (中文(臺灣)). 
  6. ^ 陳志成. 二林公校宿舍等6處列縣古蹟. 中國時報. 2007-12-08 (中文(臺灣)). 
  7. ^ 吳敏菁. 田中菸廠建物 列入歷史建築. 中國時報. 2013-08-22 (中文(臺灣)). 
  8. ^ 8.0 8.1 吳建輝. 彰化大城咸安宮斥資千萬修復 風華再現200年. 中國時報. 2022-08-27 [2025-09-28] (中文(臺灣)). 
  9. ^ 鐘武達. 悲憫震災災民響應慈悲精神 大城咸安宮廟會 信徒取消流水席. 中國時報. 2000-04-20 (中文(臺灣)). 
  10. ^ 鐘武達. 池府千歲扮說客 客嬸婆點頭移駕 百年老廟佔路勞動神明打交道 鄉所同意換地西平路可望拓寬. 中國時報. 1995-09-12 (中文(臺灣)).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