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姆朗·瓦法
外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卡姆朗·瓦法 Cumrun Vafa | |
|---|---|
| 出生 | (1960-08-01) 1960年8月1日(65歲) 德黑兰,[1] 伊朗 |
| 国籍 | |
| 母校 | 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 |
| 知名于 | F理论 Vafa–Witten theorem Gopakumar–Vafa invariant 镜像对称 |
| 奖项 | 狄拉克奖章 Eisenbud Prize 基础物理学突破奖 |
| 科学生涯 | |
| 研究领域 | 物理学 |
| 机构 | 哈佛大学 |
| 博士導師 | 爱德华·威滕 |
卡姆朗·瓦法(波斯語:کامران وفا,波斯語發音:[kɒːmˈrɒːn væˈfɒː],1960年8月1日—),伊朗-美国弦理论家,哈佛大学教授。他获得了2008年狄拉克奖章和2016年基础物理学突破奖。
经历
[编辑]1960年,瓦法出生于伊朗德黑兰。1977年,他毕业于厄尔布尔士高学校并赴美留学。他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了物理学和数学双学士学位。1985年,他获得了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导师是爱德华威滕。[1]之后,他成为哈佛大学的初级研究员,并获得了初级教职。1989年,他获得了哈佛大学的高级教职。目前,他是哈佛大学的Donner科学教授。[2]
参考资料
[编辑]| 基本对象 | ||
|---|---|---|
| 背景理論 | ||
| 微扰弦理论 | ||
| 非微扰结果 | ||
| 现象学 | ||
| 数学方法 | ||
| 几何 |
| |
| 规范场论 | ||
| 超对称 | ||
| 理论家 |
| |
突破奖获得者 | |||||||||||||||||||||||||||||||||||||
|---|---|---|---|---|---|---|---|---|---|---|---|---|---|---|---|---|---|---|---|---|---|---|---|---|---|---|---|---|---|---|---|---|---|---|---|---|---|
| 基础物理学突破奖 |
| ||||||||||||||||||||||||||||||||||||
| 生命科学突破奖 |
| ||||||||||||||||||||||||||||||||||||
| 数学突破奖 |
| ||||||||||||||||||||||||||||||||||||
隐藏分类:
- 含有hCards的条目
- 本地相关图片与维基数据不同
- 含有波斯語的條目
- 含有波斯語國際音標的頁面
- 包含ISNI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VIAF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WorldCat实体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BIBSYS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GND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J9U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LCCN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NKC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NLA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CINII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Google Scholar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MATHSN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MGP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ORCID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ZBMATH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Trove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SUDOC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