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拉·卡比博
外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尼古拉·卡比博 | |
|---|---|
| 出生 | 1935年4月10日 罗马 |
| 逝世 | 2010年8月16日 罗马 |
| 母校 | |
| 职业 | 理論物理學家、大學教師、物理学家 |
| 雇主 | |
| 奖项 | 高能和粒子物理奖、樱井奖、狄拉克奖章、義大利共和國功績大十字騎士勳章、Order of Minerva |
尼古拉·卡比博(義大利語:Nicola Cabibbo,1935年4月10日—2010年8月16日),意大利物理学家。1983年至1992年间他曾任意大利国家核物理研究院(INFN)院长。从1993年起至今,他是宗座科学院的院长。
生平
[编辑]卡比博以核子弱作用的工作出名。他在此领域的主要工作源于对以下二个现象的解释:
为解决第一个问题,他提出了弱作用普适性假说,即不同代粒子弱作用耦合强度的相似性。对第二个问题,他提出了下夸克和奇异夸克间的混合角[1]。现在此角被称为卡比博角。
1973年在发现第三代夸克之前,小林诚和益川敏英把卡比博的工作推广到卡比博-小林-益川矩阵。2008年他们也由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许多物理学家对诺贝尔委员会这一决定非常不满[2][3]。当被问到对诺贝尔奖的反应时,卡比博不做任何评论。但据接近他的人说,他对诺贝尔委员会怀有很大怨恨[4]。
现今卡比博的研究主要是超级计算机在现代物理实验中的应用。
参考资料
[编辑]- ^ N. Cabibbo. Unitary Symmetry and Leptonic Decays.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963, 10: 531.
- ^ Physics Nobel snubs key researcher. New Scientist. 7 October 2008 [2008-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11).
- ^ 闫同民. 与2008年诺贝尔物理奖失之交臂的物理学家. 物理双月刊: 354–357. 2013 [2013-10-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04). 参数
|journal=与模板{{cite web}}不匹配(建议改用{{cite journal}}或|website=) (帮助);|volume=被忽略 (帮助) - ^ Nobel, l'amarezza dei fisici italiani. Corriere della Sera. 7 October 2008 [2008-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12).
樱井奖获得者 | |
|---|---|
| 1980年代 | |
| 1990年代 |
|
| 2000年代 | |
| 2010年代 |
|
| 2020年代 |
|
马泰乌奇奖章获得者 | |
|---|---|
| 1860年代 |
|
| 1870年代 |
|
| 1880年代 | |
| 1890年代 |
|
| 1900年代 | |
| 1910年代 |
|
| 1920年代 | |
| 1930年代 |
|
| 1950年代 |
|
| 1970年代 | |
| 1980年代 | |
| 1990年代 |
|
| 2000年代 | |
| 2010年代 | |
| 2020年代 |
|
| 1990年代 |
| ||||||||||||||||||||
|---|---|---|---|---|---|---|---|---|---|---|---|---|---|---|---|---|---|---|---|---|---|
| 2000年代 |
| ||||||||||||||||||||
| 2010年代 |
| ||||||||||||||||||||
| 2020年代 |
| ||||||||||||||||||||
隐藏分类:
- 引文格式1错误:periodical系列参数与模板类型不匹配
- 引文格式1错误:已知参数被忽略
- 含有hCards的条目
- 資訊框完全來自維基數據的條目
- 使用Infobox person Wikidata模板的條目
- 含有義大利語的條目
- 包含ISNI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VIAF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WorldCat实体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BIBSYS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BNF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BNFdata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CANTICN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GND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ICCU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J9U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KBR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LCCN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NTA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PLWABN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VcBA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CINII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MATHSN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Scopus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ZBMATH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DBI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DTBIO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SUDOC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